“先锋号” 前哨站的对接舱门缓缓滑开时,温热的空气夹杂着机械润滑油的气息扑面而来,与数据深渊的冰冷形成鲜明对比。但团队成员们没有丝毫放松,雷诺率先踏上甲板,目光扫过等候在此的前哨站工作人员,第一句话便是:“立刻启动‘红区隔离预案’,清空三号实验舱,所有无关人员禁止靠近!”
前哨站站长早已接到指令,立刻挥手示意工作人员行动:“三号实验舱已提前断电清空,物理隔离墙已闭合,能量屏蔽系统随时可启动!凯先生,您要的‘量子隔离服务器’已按参数调试完毕,就等您来部署。”
凯抱着装有数据库信标的防震箱,脚步飞快地走向三号实验舱。箱子外壳的温度因内部数据芯片的持续运行微微发烫,他却像捧着一颗随时可能引爆的炸弹,指尖因用力而泛白 —— 创世文明数据库虽蕴含无尽价值,但万年前的技术体系与当前人类系统存在巨大差异,谁也无法保证数据中没有隐藏 “数据毒素” 或 “逻辑陷阱”,一旦接入 “先锋号” 主系统,可能引发连锁崩溃,甚至被追猎者留下的后门程序反向定位。
三号实验舱内,白色的隔离墙将空间分割成三个独立区域:外侧是操作区,配备着多台便携式终端;中间是缓冲区,放置着一台通体银色的 “量子隔离服务器”,服务器表面布满细小的接口,连接着数十根光纤;内侧是核心隔离区,仅能通过防爆玻璃观察,信标将在这里完成数据导入与初步扫描。
“先建立物理隔离层!” 凯将防震箱放在操作区的防静电台面上,指挥工作人员连接设备,“切断量子隔离服务器与‘先锋号’主电网的连接,改用独立的‘微型聚变电池’供电,电池续航时间设定为 48 小时,避免能量波动引发数据异常。”
工作人员立刻行动,将一根黑色的电池线缆接入服务器,屏幕上随即显示 “独立供电模式启动,与外部电网物理断开”。凯又拿起一根特制的 “单向数据光纤”,一端接入信标的数据接口,另一端连接服务器的导入端口 —— 这种光纤只能单向传输数据,能有效防止服务器中的潜在风险反向侵入信标。
“接下来是逻辑隔离层。” 凯坐在操作终端前,手指在键盘上快速敲击,屏幕上弹出复杂的代码流,“我会在服务器中构建‘三重逻辑防火墙’,第一层过滤不符合当前编码格式的数据包,第二层拦截异常访问请求,第三层设置‘数据沙盒’,所有待扫描数据必须先在沙盒中运行 12 小时,确认无风险后才能进入下一环节。”
星璃站在防爆玻璃前,灵能缓缓延伸至核心隔离区。她能感知到信标中数据的流动轨迹,像一条奔腾的河流,却在接近服务器时被无形的 “屏障” 阻挡 —— 那是凯提前设置的 “能量屏蔽场”,通过特殊的电磁频率,将数据波动限制在隔离区内,避免辐射到外部系统。“灵能感知到数据中存在微弱的‘异常节点’,但不确定是自然损坏还是人为设置的陷阱,需要重点扫描这些区域。”
凯立刻在扫描程序中标记出星璃指出的 “异常节点”,然后按下 “启动第一轮基础扫描” 的按钮。终端屏幕上,绿色的扫描进度条缓缓推进,数据被拆分成一个个微小的 “数据块”,逐一经过格式校验、病毒特征比对、逻辑漏洞检测。
“第一轮扫描发现 37 个异常数据块!” 半小时后,终端弹出提示,屏幕上列出异常详情:12 个数据块存在编码格式异常,可能是传输过程中损坏;15 个数据块包含未知特征码,无法匹配现有病毒库;10 个数据块存在 “循环逻辑”,疑似隐藏的陷阱程序。
莉娜站在操作区边缘,看着屏幕上的异常数据,眉头紧锁:“这些未知特征码会不会是追猎者留下的?万一是他们植入的跟踪程序,我们扫描的时候会不会触发定位信号?”
“可能性很低,但必须排除。” 凯调出 “特征码逆向分析工具”,将 15 个未知特征码导入沙盒,“我会对特征码进行逆向拆解,分析其底层逻辑。如果是跟踪程序,必然包含‘信号发射’模块,只要拆解出相关代码,就能确认风险。”
逆向分析持续了整整 2 小时。凯的眼睛紧盯着屏幕上滚动的代码流,手指不时暂停分析,标注关键节点。星璃则用灵能辅助感知,她能 “看到” 特征码的逻辑结构 —— 有的像复杂的迷宫,有的像交错的锁链,却始终没有发现 “信号发射” 相关的代码片段。“这些特征码更像是创世文明的‘加密标识’,用于保护核心数据,不是追猎者的程序。”
确认无跟踪风险后,凯开始处理 “循环逻辑” 数据块。他在沙盒中模拟数据运行环境,启动其中一个包含循环逻辑的数据块。屏幕上,代码开始反复执行一段指令,形成无限循环,若接入普通系统,会瞬间占用所有算力,导致系统死机。“果然是陷阱!这种‘死循环陷阱’针对的是未授权的破解者,只要用‘逻辑断点工具’强制中断循环,就能消除风险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