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璃将手贴在观测窗上,灵能透过玻璃向能量膜延伸。当灵能与膜面接触的瞬间,她的脑海中突然涌入大量碎片化的画面 —— 纯白能量与深渊能量碰撞的耀眼光芒、巨型残骸被撕裂时的剧烈震动、无数穿着银色战甲的身影向着深渊能量源头冲锋、核心舱体被封闭时的悲壮仪式…… 这些画面没有声音,却传递出强烈的情感,让星璃的眼眶瞬间湿润。
“我看到了…… 这座残骸是‘防线’!” 星璃的声音带着哽咽,“它的创造者用它阻挡‘深渊能量’的扩散,那些银色战甲的身影是守护者,他们为了封闭深渊能量源头,牺牲了自己,将核心舱体改造成‘信号发射器’,一方面维持空间稳定,另一方面向外界发出警告,防止有人误入深渊能量的扩散范围!”
这个发现让团队成员们的心情变得沉重。眼前的巨型残骸,不再是冰冷的遗迹,而是一座承载着牺牲与守护的 “战场纪念碑”,每一道裂缝、每一块装甲板,都记录着远古时期的惨烈战斗,而 “幽灵信号”,则是守护者们跨越万年的 “最后警告”。
但新的疑问随之产生:守护者们对抗的 “深渊能量” 源头在哪里?核心舱体内部除了信号发射器,是否还隐藏着其他秘密?那股能中和深渊能量的 “纯白能量”,又来自何方?
三、章末悬念:三大未解之谜与第二卷终章
当 “老兵号” 绕残骸飞行一周,完成初步探测时,星璃制作的 “心智稳定符文” 效果已剩余不足 1 小时。舰桥内的众人不得不暂时放弃进一步探索,开始讨论后续计划,但每个人的心中,都被三个巨大的悬念占据:
第一,这座残骸到底是什么? 它既不是常规的星舰或空间站,也不是已知任何文明的造物。从技术水平来看,它远超艾塔尼文明,甚至可能来自人类尚未认知的 “创世文明”;从功能来看,它既是阻挡深渊能量的 “防线”,也是维持空间稳定的 “锚点”,更是传递警告的 “信号塔”。但它的创造者是谁?建造目的仅仅是对抗深渊能量吗?这些问题,至今没有答案。
第二,残骸内部有什么? 量子雷达检测到的 “人造重力场” 和 “氧气残留”,暗示内部可能存在适合生命生存的环境。但星璃的灵能感知不到生命迹象,只检测到 “集体意识碎片”—— 这意味着内部可能只有机械装置在运作,还是说,守护者们的意识以某种形式 “融入” 了残骸,成为了 “集体意识” 的一部分?核心舱体内部是否还隐藏着对抗深渊能量的 “纯白能量” 源头?或者说,“净化协议” 的关键设备,就藏在其中?
第三,“幽灵信号” 是谁发出的? 从星璃看到的画面来看,信号最初由守护者们启动,但万年过去,守护者们早已牺牲,信号却仍在持续发送。是残骸的自我修复系统维持着信号发射?还是说,“集体意识碎片” 本身就是信号的 “发送者”?信号中除了警告,是否还隐藏着更重要的信息 —— 比如破解深渊能量的方法,或者 “创世文明” 的其他遗迹坐标?
当 “老兵号” 缓缓退至残骸外围 5 公里处,准备建立临时观测点时,凯的量子雷达突然捕捉到异常 —— 在残骸的另一侧,三道微弱却熟悉的能量信号正在快速靠近,信号特征与 “追猎者” 的 “蚀骨小队” 完全一致!
“‘追猎者’来了!他们也找到这里了!” 凯的声音带着急切,屏幕上代表 “蚀骨小队” 的三个红色光点,正以每秒 50 公里的速度向残骸逼近,“他们的目标肯定是残骸内部的秘密!我们必须立刻做出决定:是继续留在这儿破解能量膜,还是先撤离,避免与‘追猎者’正面冲突?”
这个突发状况,让原本就充满悬念的局面更加紧张。雷诺站在舰桥中央,目光在残骸与 “蚀骨小队” 的信号之间来回切换 —— 一边是解开所有谜题的关键,是阻止深渊能量的希望;一边是实力强大的敌人,是可能导致团队覆灭的危险。
舰桥内陷入短暂的沉默,每个人的脸上都写着纠结与坚定。窗外,淡绿色的 “幽灵信号” 仍在黑暗中闪烁,像远古守护者的目光,注视着这支闯入数据深渊的小队;远处,“蚀骨小队” 的信号越来越近,深渊能量的威胁逐渐迫近。
第二卷的故事,在此刻迎来阶段性高潮的收尾。“老兵号” 团队将如何选择?他们能否在 “追猎者” 到来前破解能量膜?残骸内部的秘密能否揭开?“幽灵信号” 的真正含义又是什么?
这些悬念,将留给后续的故事揭晓。而此刻,“老兵号” 的灯光在数据深渊中亮起,像一颗不屈的星辰,照亮了通往未知的道路。团队成员们知道,无论接下来面对什么,他们都将带着对未知的好奇、对守护的坚定,继续走下去 —— 因为他们不仅是 “老兵”,更是遗忘星域的 “守护者”,是解开远古谜团的 “探索者”。
数据深渊的冒险仍在继续,而 “幽灵信号之源” 的发现,不过是这场终极探索的开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