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1章 抉择与航向(1 / 2)

“老兵” 号停在应急停泊点 A,舰体被编号 R-03 的岩石碎片巧妙掩护,远处避难舱的微光透过碎片缝隙隐约可见。雷诺靠在观测窗前,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舱壁,数据板上被动信号接收器传来的 “U 型” 波形仍在规律跳动,峰值比之前又提升了 0.01Ghz—— 这细微的变化,像一根羽毛,不断搔刮着他本就不平静的心。

“系统,重新评估信号源的‘非陷阱概率’,结合我们当前的资源困境,给出‘前往’与‘撤离’的利弊权重调整。” 雷诺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,储物舱里仅剩的 3.5 块压缩饼干和 2.8 升水,像定时炸弹般提醒着他:若不找到新的补给,“老兵” 号的生存倒计时,最多只剩 5 天。

数据板的指示灯闪烁片刻,屏幕上弹出更新后的评估报告,红色的 “风险项” 旁多了几行刺眼的 “资源警示”:【非陷阱概率从 90% 提升至 92%(信号主动回应特征明显,无任何攻击性参数);资源困境权重调整:“前往” 选项中 “获取补给” 的收益占比从 30% 提升至 55%,“撤离” 选项中 “资源耗尽风险” 的权重从 40% 提升至 65%;综合利弊比:前往(68%)>撤离(32%)】。

“68%……” 雷诺喃喃重复着这个数字,目光扫过驾驶舱内的应急物资箱 —— 那里的医疗包早已开封,仅剩的半卷绷带和两支抗生素,根本无法应对突发伤病;维修舱里的焊接工具,电池也只够再使用 3 次。他想起之前修复主能源核心时的无力,想起水循环单元仅能维持的微量再生 —— 没有新的资源,没有外部帮助,“老兵” 号迟早会变成这片星海里的另一块碎片。

“系统,假设信号源是‘有人的避难舱’,我们能获得的最大帮助是什么?” 雷诺突然问道,像是在寻求一个说服自己的理由。数据板很快给出回复:【潜在帮助包括:1. 星图数据(明确当前星域位置,找到航道或资源星球);2. 技术支持(若对方掌握星舰维修技能,可加速核心修复);3. 物资补充(应急食品、药品、维修零件);4. 信息共享(了解 w-01 残骸解体原因、这片星域的危险与机遇)】。

每一项潜在帮助,都精准戳中 “老兵” 号的痛点。雷诺闭上眼睛,脑海里浮现出两个画面:一个是放弃前往,“老兵” 号在资源耗尽后,他穿着破旧的宇航服漂浮在太空中,看着绿色恒星逐渐变暗;另一个是成功抵达避难舱,与幸存者联手,修复 “老兵” 号,找到回家的路。两种画面交织,让他原本摇摆的决心,逐渐向 “冒险” 倾斜。

“可万一…… 是陷阱呢?” 理智仍在挣扎,他想起联邦星舰学校里学过的 “信号诱杀” 案例 —— 海盗用模拟求救信号吸引受损星舰,待目标靠近后,用隐藏的电磁炮摧毁舰体,掠夺资源。他再次看向数据板的风险评估:【陷阱概率 8%,且无任何证据支撑(如隐藏能量反应、异常碎片布局),属于 “极低概率风险”】。

“极低概率…… 赌了!” 雷诺猛地睁开眼,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坚定。他走到操控台前,手指在屏幕上快速操作:“系统,基于当前能源储备(微型备用电池 1.87%,临时电池组 1.2kwh),生成‘最省燃料航线’—— 核心要求:1. 利用碎片场的引力弹弓效应,减少推进器使用;2. 避开高密集碎片区,降低规避时的能源消耗;3. 全程保持最低航速,仅在必要时启动推进器调整航向。”

系统立刻进入航线计算模式,微型备用电池的电量以 0.03%\/ 分钟的速度消耗。15 分钟后,一条淡绿色的航线图在屏幕上成型,与之前的 “星尘航线” 相比,这条航线更贴近碎片场的引力轨迹,推进器启动次数从 12 次减少至 5 次,能源消耗预计降低 60%。

【最省燃料航线(代号:引力航线):

1.第一段(应急停泊点 A→引力转向点):借助编号 R-03 岩石碎片的微弱引力(约 0.0008N),自然漂移至转向点,无需启动推进器,耗时 30 分钟,消耗电量 0%;

2.第二段(引力转向点→应急停泊点 c):启动左舷推进器 1 次(0.1% 推力,持续 30 秒),调整航向至碎片场引力轨迹,利用多块碎片的合力加速至 0.18\/s,耗时 25 分钟,消耗电量 0.005%;

3.第三段(应急停泊点 c→避难舱外侧):仅在接近避难舱 100 米时,启动双组推进器 1 次(0.05% 推力,持续 20 秒),减速至 0.08\/s,避免碰撞,耗时 15 分钟,消耗电量 0.003%;

4.能源消耗总计:0.008%,剩余电量 1.862%,临时电池组电量无消耗,可完全保留用于后续应急。】

屏幕上的动态模拟显示:“老兵” 号像一片顺着水流漂浮的叶子,沿着碎片场的引力轨迹缓慢前进,仅在关键节点启动推进器进行微调,大部分时间都依靠自然漂移 —— 这种航行方式虽然耗时增加(从 45 分钟延长至 70 分钟),却能最大限度节省燃料,为后续可能的 “紧急撤离” 或 “设备启动” 保留能源。

“系统,启动引力航线导航,每 1 分钟更新一次引力参数与碎片位置,若出现轨迹偏差超过 2 米,立即预警并计算修正方案。” 雷诺的指令刚下,操控台的显示屏就切换为 “引力导航模式”,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周边碎片的引力强度、“老兵” 号的漂移轨迹、剩余距离等参数,像一双 “精准的引力眼睛”,指引着航向。

接下来,雷诺开始做航行前的最后警惕准备。他将 pdG 近防炮的旋转机构调整至 “手动应急模式”,确保在能源中断时,能通过手动转动炮管进行防御;又在气闸舱旁放置了 3 个 “震动传感器”—— 若避难舱方向出现异常震动(如武器开火、结构坍塌),传感器会立即发出警报;维修机器人则被设定为 “前置警戒状态”,停在 “老兵” 号前方 50 米处,光学传感器实时监测避难舱及周边环境,一旦发现异常,立即传回画面并触发舰内警报。

“机器人,你的核心任务是‘警戒’,若检测到‘高速移动物体’‘能量波动’‘金属碰撞声’,无需指令,立即向我发送最高级警报,并撤回至‘老兵’号气闸舱内。” 雷诺对着数据板说道,机器人的光学传感器闪烁三下,代表 “指令接收并确认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