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2章 制定打捞计划(2 / 2)

【扫描发现:牵引光束发生器(型号:联邦 216 型轻型),位于维修舱后部设备架,初步检测状态:

? 核心功能:功率模块损坏 30%,最大射程从 100 米降至 50 米,最大牵引力从 500kg 降至 300kg(可满足中型能源罐抓取需求,其质量约 280kg);

? 关键故障:能源接口氧化(与微型备用电池接口不兼容,需打磨处理)、控制线路松动(3 处接头脱落,需重新焊接);

? 修复可行性:高(所需工具:砂纸、焊接工具、绝缘胶带,均已具备),预估修复时间 40 分钟,消耗微型备用电池电量 0.04%(用于焊接工具供电)】

有牵引光束发生器!且修复难度不高!雷诺立刻从座椅上站起来,抓起数据板和维修工具(砂纸、焊接工具),快步向维修舱走去。微重力下,他的脚步轻快而坚定,肋骨的钝痛早已被对修复设备的专注取代 —— 这台发生器是打捞计划的核心,若能成功修复,就能轻松抓取中型能源罐和装甲板,否则仅凭人力,面对 280kg 的能源罐,根本无从下手。

维修舱内,光线昏暗,雷诺打开数据板的照明功能,光柱瞬间照亮后部设备架 —— 一台银灰色的牵引光束发生器静静立在角落,主体完好,表面只有轻微的灰尘,功率调节旋钮和能源接口清晰可见。他将发生器小心地搬到工作台上,先用砂纸打磨氧化的能源接口 —— 灰白色的氧化层在砂纸的摩擦下逐渐脱落,露出金属原本的银白色光泽,每一次打磨都格外细致,避免划伤接口内部的导电片。

15 分钟后,能源接口打磨完成,雷诺拿起焊接工具,连接微型备用电池(当前电量 1.48%)——“嗡” 的一声,焊接工具的喷嘴亮起橘红色的火焰,温度迅速升高。他对照系统标注的 “3 处松动接头”,在发生器内部线路板上仔细寻找:第一处在功率模块与控制板之间,红色导线的接头完全脱落;第二处是接地线路,接头半挂在端子上,轻轻一碰就晃动;第三处位于射程调节模块,蓝色导线的绝缘皮开裂,铜芯暴露在外。

焊接的过程需要极致的专注。雷诺屏住呼吸,将喷嘴对准第一处脱落的接头,橘红色的火焰精准地融化焊锡,将红色导线与端子牢牢固定 —— 微重力下,焊锡的流动性变得异常,稍有不慎就会滴落在其他线路上造成短路,他只能放慢速度,每一次焊接都停顿几秒,确认牢固后再进行下一处。

30 分钟后,3 处松动接头全部焊接完成,雷诺用绝缘胶带仔细包裹开裂的蓝色导线,确保铜芯不会暴露。他深吸一口气,将微型备用电池的接口与发生器连接 ——“嘀” 的一声,发生器的指示灯亮起绿色,功率显示屏上跳出 “70%” 的数值,射程显示 “50 米”,与系统检测结果完全一致!

“成功了!牵引光束发生器修复完成!” 雷诺的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喜悦,他按下发生器的测试按钮 —— 一道淡蓝色的光束从喷嘴射出,在维修舱内形成一道稳定的光柱,照亮了远处的金属管堆。他调整功率旋钮,光束的亮度和范围随之变化,从微弱的 “抓取模式” 到强劲的 “固定模式”,每一档都能正常切换,完全满足打捞需求。

修复完发生器,雷诺没有停歇 —— 打捞计划还需要一个关键设备:货物气闸舱。若想将打捞的能源罐、装甲板搬进舰内,必须通过气闸舱(直接从外部固定在甲板虽可行,但安全性低,且无法保护精密部件)。他立刻在数据板上输入指令:“扫描舰内货物气闸舱位置及状态,评估修复可行性。”

【扫描发现:货物气闸舱(型号:联邦 215 型小型),位于舰尾靠近维修舱处,当前状态:

? 主要问题:外舱门液压杆损坏(无法自动开启,需手动撬动)、内部密封胶条老化(存在轻微漏气,需更换);

? 修复需求:液压杆无需完全修复,仅需用金属支架辅助固定,确保手动开启时不会卡顿;密封胶条可裁剪应急柜内的绝缘胶带替代,厚度虽不足,但可通过多层缠绕弥补;

? 修复可行性:极高(所需材料:金属支架、绝缘胶带,均已具备),预估修复时间 25 分钟,无能源消耗】

雷诺立刻带着金属支架(从维修舱废弃部件中拆解的 3 根 50 长钢条)和绝缘胶带,前往舰尾货物气闸舱。气闸舱的外舱门果然处于闭合状态,表面的液压杆弯曲变形,用手推动时发出 “咯吱” 的卡顿声。他将金属支架一端固定在气闸舱壁的螺丝孔上,另一端顶住液压杆弯曲处,用扳手拧紧固定 ——“咔嗒” 一声,支架牢牢卡住液压杆,再次推动舱门时,卡顿感明显减轻,虽仍需用力,却能顺利开启至最大角度(约 80 度),足够容纳中型能源罐(直径 3 米)进出。

接下来是更换密封胶条。雷诺撕下老化的胶条(表面已经开裂,失去弹性),裁剪出与舱门边缘长度一致的绝缘胶带,反复缠绕 3 层 —— 虽然绝缘胶带的密封性不如专业胶条,却能有效减少漏气,数据板检测显示:“气闸舱漏气速度从 0.8%\/ 小时降至 0.2%\/ 小时,可满足临时使用需求。”

当雷诺带着修复好的牵引光束发生器返回舰桥时,数据板显示距离抵达 w-01 残骸还有 5 小时 45 分钟,微型备用电池电量 1.44%(修复发生器消耗 0.04%),充电速度依旧稳定在 0.23%\/ 小时。他将发生器固定在舰桥右侧的支架上,对准窗外碎片场的方向,又检查了一遍货物气闸舱的状态 —— 一切准备就绪,只待抵达 w-01 残骸后,按计划执行打捞作业。

舰桥内的灯光依旧柔和,操控台的显示屏上,“铁渣航线” 的路线图和打捞优先级清单交替显示。雷诺靠在观测窗前,看着远处逐渐清晰的 w-01 残骸,又看了看身旁的牵引光束发生器,心里充满了前所未有的踏实。从最初的绝境求生,到现在的计划周密,“老兵” 号和他一起,一步步在这片未知的星域里站稳了脚跟。

他拿出压缩饼干,小口吃着,补充体力的同时,在脑海里反复演练打捞步骤:抵达 w-01 残骸后,先进入内部寻找 ApU 能源模块和维生系统部件;若找到核心部件,就优先修复 “老兵” 号基础功能,再前往碎片场打捞补充资源;若残骸内资源不足,就直接以碎片场为目标,用中型能源罐的残留能源应急。每一种情况都有应对方案,每一步操作都有明确目标。

微型备用电池的指示灯微微闪烁,牵引光束发生器的喷嘴反射着灯光,货物气闸舱的舱门静静闭合 —— 这些修复好的设备,像一个个忠诚的战友,等待着执行打捞任务。雷诺知道,接下来的 5 小时,是最后的蓄力期;而 5 小时后,无论是 w-01 残骸的探索,还是铁渣碎片场的打捞,都将是一场决定 “老兵” 号命运的硬仗。

但此刻,他不再畏惧。详细的计划带来了强大的行动力,修复设备的专注让他充满信心。在这片未知的星域里,有明确的目标,有可用的设备,有坚定的决心,就没有闯不过的难关,没有捞不到的资源。雷诺的目光再次落在数据板的打捞清单上,指尖轻轻划过 “中型能源罐” 的标记,心里默默说道:“等着我,很快就能带你回家,让‘老兵’号重新动起来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