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当前星图碎片缺失关键拼接节点,无法直接拼接成完整星系图。” 系统的光幕上弹出碎片的详细分析,“且数据精度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:学院本星系坐标精度最高(偏差 ±100 米),可用于短距离移动定位;周边星系星图碎片精度较低(偏差 ±1000 公里),仅能作为‘方向参考’,无法用于精确航行;历史航行日志片段无坐标信息,仅记录航行时间与距离,参考价值有限。”
1000 公里的偏差…… 我苦笑一声,这种精度,要是真的用在星际航行中,说不定会一头撞进小行星带。但转念一想,这些碎片至少让 “老兵” 号有了 “方向感”—— 之前环境传感器让它能 “感知” 自身状态,现在星图碎片让它能 “认知” 所处的空间位置,这已经是从 “被动修复” 到 “主动定位” 的重要一步。
“系统,能尝试整合这些星图碎片,修复部分精度偏差吗?比如先把学院本星系的星图碎片修复完整。” 我在心里问道,目光停在那片最大的星图碎片上,上面的学院空间站坐标是目前最有价值的信息。
“已启动数据整合程序,优先修复学院本星系星图碎片。” 光幕上的星图碎片开始缓慢移动,最大的碎片固定在中央,其他与它有部分重叠的小碎片开始向它靠近,边缘的 “锯齿” 逐渐对齐。几秒钟后,两片小碎片成功与主碎片拼接,星图覆盖范围扩大了约 20%,学院所在行星的完整轨道也显现出来,连行星表面的几个大型建筑群(包括学院主教学楼、星舰停机坪)都有了模糊的标记。
“数据整合完成,学院本星系星图修复率提升至 45%,精度偏差修正为 ±50 米;周边星系星图碎片因缺失关键信息,暂无法进一步整合。” 系统的机械音带着一丝 “遗憾”,“若想完全修复星图,需获取更多星图碎片(可通过探索其他废弃星舰、访问学院数据库等方式),或找到‘老兵’号的备份导航数据存储设备(如之前发现的应急数据盒,可能包含部分备份星图)。”
应急数据盒!我心里一动,之前一直没找到读取设备,现在有了导航数据库的碎片,说不定读取数据盒后,能从中找到匹配的星图碎片,进一步提升修复率。这个发现让我心里的不安减轻了不少 —— 虽然目前的星图碎片有限、精度不足,但至少找到了后续提升的方向,不是 “一潭死水”。
我看着光幕上修复后的星图,学院空间站的红色圆点在蓝色星图上格外醒目,旁边的第七船坞坐标也标注得更加清晰,甚至能看到船坞内部的几个主要区域(包括 “老兵” 号所在的 b-12 区域)的大致轮廓。这些信息虽然简单,却像在黑暗中点亮了一盏小灯,让我对 “老兵” 号未来的移动有了最基础的期待 —— 至少,它不会在学院本星系里彻底迷失方向。
“系统,这些星图碎片和坐标信息,能存储到个人数据板里吗?后续修复时可能需要参考。” 我在心里问道,伸手摸了摸口袋里的个人数据板,这是目前我唯一能随身携带的数据存储设备。
“已将可用数据导出为加密文件,可通过无线传输至个人数据板,传输完成后,系统将自动删除本地缓存,避免占用过多内存。” 光幕上出现一个 “传输中” 的进度条,几秒钟后,进度条填满,提示 “传输完成,文件已加密,仅宿主可解密访问”。
我拿出个人数据板,确认文件已成功保存,心里踏实了不少。虽然这次访问导航数据库的结果不算理想 ——92% 的损坏率、碎片化的星图、有限的精度,但至少获得了最基础的定位信息,为 “老兵” 号未来的 “移动” 打下了最微弱的基础。
就在这时,光幕上突然弹出一条新的提示:“检测到 ApU 供电电压出现轻微波动(当前 11.7V),推测是导航计算机启动导致的短期能耗增加,已自动调整 ApU 输出功率,电压正在恢复稳定。建议未来访问高能耗设备前,提前补充应急电池,避免能源波动影响其他系统。”
我连忙查看 ApU 的运行数据,输出功率从 490w 暂时提升到了 540w,电压正在缓慢回升到 12V。这个小插曲让我意识到,“老兵” 号的能源系统依旧脆弱,每一次新设备的启动,都可能带来新的能源压力,后续修复时,必须更加注意能源的分配与补充。
我站起身,重新将主控制台的面板安装好,虽然螺丝无法完全拧紧,但至少能保护内部的导航计算机,避免灰尘和杂物进入。做完这一切,我最后看了一眼光幕上的星图碎片 —— 那些蓝色的光点和线条,虽然破碎、模糊,却承载着 “老兵” 号重新飞向星海的最基础希望。
走出舰桥时,阳光已经有些刺眼,船坞里的温度也升高了不少。我掏出个人数据板,看了看时间,已经是上午十一点 —— 去垃圾场寻找便携式氧气发生器的计划被耽误了一个多小时,必须加快速度,争取在下午之前找到并修复它,为船员休息区补充氧气。
我沿着通道向船坞出口走去,心里不再有之前访问导航数据库时的不安,反而多了一丝 “有总比没有强” 的安慰。虽然 “老兵” 号的导航系统依旧残破,星图碎片也远不足以支持星际航行,但这些微小的进步,都在一点点拼凑出 “重生” 的可能。
或许,修复 “老兵” 号的过程,就是这样 —— 从一片漆黑到点亮一盏灯,从完全迷失到找到一个坐标,从毫无希望到看到一丝微光。每一步都很慢,每一步都可能有挫折,但只要不放弃,这些微小的碎片,终将拼成完整的 “未来”。
我加快脚步,向学院垃圾场的方向走去。那里有等待我修复的便携式氧气发生器,有 “老兵” 号需要的氧气,而舰桥里的导航数据库残片,则像一颗埋下的种子,等待着未来被更多的 “碎片” 唤醒,最终长成能指引航向的 “星图大树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