贞观六年(壬辰,公元632年)
春季,正月初一,发生日食。
十九日,静州的獠人反叛,将军李子和率军讨伐平定了叛乱。
文武官员再次请求太宗举行封禅大典,太宗说:“你们都认为封禅是帝王的盛事,我却不这么看。如果天下安定,百姓富足,即使不封禅,又有什么妨碍呢!从前秦始皇封禅,而汉文帝不封禅,后世难道会认为汉文帝的贤德不如秦始皇吗!况且祭祀上天,只需扫地而祭,何必一定要登上泰山之巅,堆积几尺高的泥土,才能表达对上天的诚心敬意呢!”群臣仍然不停地请求,太宗也有些想听从,只有魏征认为不可。太宗问:“你不希望我封禅,是因为我的功劳不够高吗?”魏征答:“功劳很高了。”太宗又问:“德行不够深厚吗?”答:“德行很深厚了。”“国家不够安定吗?”答:“安定了。”“四方少数民族没有臣服吗?”答:“臣服了。”“年成没有丰收吗?”答:“丰收了。”“祥瑞没有出现吗?”答:“出现了。”太宗说:“那为什么还不能封禅?”魏征答:“陛下虽然具备这六点,但承接隋末大乱之后,户口还没有恢复,粮仓仍然空虚,而陛下向东巡游,千车万马,沿途的供给耗费,难以承担。况且陛下封禅,各国都会聚集而来,远方少数民族的君主首领,都要随从;如今从伊水、洛水以东到大海、泰山一带,人烟稀少,满眼都是杂草,这是把戎狄引入内地,向他们展示我们的虚弱。何况赏赐无数,也满足不了远方之人的期望;免除赋税多年,也补偿不了百姓的劳苦;追求虚名而遭受实害,陛下何必这么做呢!”恰逢黄河南北几个州发生大水灾,封禅之事于是搁置。
太宗将要前往九成宫,通直散骑常侍姚思廉劝谏。太宗说:“我有气喘病,一到夏天就加重,只是去躲避一下罢了。”赏赐姚思廉五十匹绢。
监察御史马周上奏疏,认为:“东宫在宫城之中,而大安宫却在宫城西边,规模比皇宫还小,从天下人的观感来看,不够妥当。应当增修扩建,以符合朝廷内外的期望。另外,太上皇年纪已大,陛下应当早晚侍奉膳食。如今九成宫距离京城三百多里,太上皇有时思念陛下,陛下怎么能立刻赶到?再者,陛下这次出行,是为了避暑;太上皇还留在炎热的京城,而陛下独自住在凉爽的地方,侍奉父母的礼节,我私下认为不妥。如今出行计划已经确定,无法停止,希望陛下尽快公布返回日期,以解除众人的疑惑。还有,王长通、白明达都是乐工,韦盘提、斛斯正只会调马,即使技能出众,只需赏赐金银布帛即可,怎能破格授予官爵,让他们佩玉穿鞋,与士大夫并肩站立、同席而坐?我私下为这种做法感到羞耻。”太宗深表赞同并采纳了他的意见。
太宗因为新颁布的法令中没有三师这一官职,二月初二,下诏特别设置三师。
三月十五日,太宗前往九成宫。
十七日,吐谷浑侵犯兰州,州府军队将其击退。
长乐公主将要出嫁,太宗因为她是皇后所生,特别疼爱她,下令有关部门准备的嫁妆是永嘉长公主的两倍。魏征劝谏说:“从前汉明帝想分封皇子,说:‘我的儿子怎能和先帝的儿子相比!’下令都只给楚王、淮阳王封地的一半。如今给长乐公主的嫁妆,是长公主的两倍,这难道和汉明帝的想法不同吗!”太宗认为他说得对,入宫告诉了皇后。皇后感叹说:“我多次听说陛下称赞魏征,不知道原因,如今看他引用礼义来抑制君主的私情,才知道他真是国家的栋梁之臣!我和陛下结发为夫妻,深受陛下的恩宠礼遇,每次说话都要先观察陛下的脸色,不敢轻易冒犯威严;何况魏征作为臣子,与陛下关系疏远,却能如此直言进谏,陛下不能不听从他的意见。”于是请求派宦官送去四百缗钱、四百匹绢赏赐给魏征,并对他说:“听说你正直,如今亲眼见到了,所以赏赐你。希望你常保持这份忠心,不要改变。”太宗曾退朝后怒气冲冲地说:“一定要杀了这个乡巴佬。”皇后问是谁,太宗说:“魏征每次在朝廷上羞辱我。”皇后退下,穿上朝服站在庭院中,太宗惊讶地问她原因。皇后说:“我听说君主英明,臣子才正直;如今魏征正直,是因为陛下英明,我怎敢不祝贺!”太宗于是转怒为喜。
夏季,四月初八,襄州都督邹襄公张公谨去世。第二天,太宗出宫前往丧事举办地哀悼。有关部门上奏说,辰日忌讳哭泣。太宗说:“君主对臣子,就像父亲对儿子,情感发自内心,怎么能回避辰日!”于是痛哭不已。
六月十七日,金州刺史酆悼王李元亨去世。二十九日,江王李嚣去世。
秋季,七月初四,焉耆王突骑支派使者入朝进贡。起初,焉耆人进入中原通过沙漠之路,隋末这条路被封锁,改道经过高昌;突骑支请求重新开通沙漠之路,以方便往来,太宗同意了。因此高昌怨恨焉耆,派兵袭击焉耆,大肆抢掠后离去。
十九日,太宗在丹霄殿宴请三品以上官员。太宗从容地说:“天下安定,都是各位大臣的功劳。然而隋炀帝威震华夏和夷狄,颉利可汗占据北方荒漠,统叶护可汗雄踞西域,如今都已灭亡,这是我和你们亲眼所见,不要因强盛而自满!”
西突厥肆叶护可汗发兵攻打薛延陀,被薛延陀击败。肆叶护性情猜忌狠毒,听信谗言;有个乙利可汗,功劳最大,肆叶护因为他不是自己的同族,将其诛杀,因此各部都感到不能自保。肆叶护又猜忌莫贺设的儿子泥孰,暗中想除掉他,泥孰逃到焉耆。设卑达官和弩失毕二部起兵攻打肆叶护,肆叶护率领轻骑兵逃到康居,不久后去世。西突厥国人到焉耆迎接泥孰并拥立他为可汗,这就是咄陆可汗,他派使者向唐朝请求归附。八月十六日,太宗派鸿胪少卿刘善因前往册立咄陆为奚利邲咄陆可汗。
闰八月初四,太宗在丹霄殿宴请亲近的大臣,长孙无忌说:“王珪、魏征从前是仇敌,没想到今天能一起参加宴会。”太宗说:“魏征、王珪尽心侍奉他们的君主,所以我任用他们。但魏征每次进谏,我不听从时,我和他说话他总是不回应,这是为什么?”魏征答:“我认为事情不可行,所以进谏;如果陛下不听从而我却回应,那么事情就会施行,所以我不敢回应。”太宗说:“暂且回应之后再进谏,又有什么妨碍!”魏征答:“从前舜告诫群臣:‘你们不要当面顺从,背后又有议论。’我心里知道事情不对却口头上回应陛下,就是当面顺从,这难道是稷、契侍奉舜的心意吗!”太宗大笑说:“有人说魏征举止粗鲁傲慢,我看他反而更觉得可爱,正是因为这个原因!”魏征起身拜谢说:“陛下允许我直言进谏,所以我才能尽抒愚见,如果陛下拒绝接受,我怎敢多次冒犯陛下的威严呢!”
十七日,秘书少监虞世南献上《圣德论》,太宗赐给他手诏,说:“你对我的评价太高了。我怎敢与上古圣君相比!只是比近代帝王稍强罢了。然而你只看到了开头,不知道结尾。如果我能善始善终,那么这篇文章可以流传后世;如果不能,恐怕只会让后世嘲笑你。”
九月二十九日,太宗前往庆善宫,这是他出生时的旧宅,于是和显贵大臣一起宴饮,赋诗助兴。起居郎清平人吕才将这些诗谱成乐曲,命名为《功成庆善乐》,让八佾童子跳《九功之舞》,大型宴会时,与《破陈舞》一起在庭院中演奏。同州刺史尉迟敬德参加宴会,看到有人的位次在他之上,愤怒地说:“你有什么功劳,敢坐在我上面!”任城王李道宗坐在他旁边,上前劝解。尉迟敬德挥拳殴打李道宗,差点把他的眼睛打瞎。太宗很不高兴,停止了宴会,对尉迟敬德说:“我看到汉高祖诛杀功臣,心里常常责备他,所以想和你们共同保全富贵,让子孙后代绵延不绝。但你任职期间多次触犯法律,才知道韩信、彭越被剁成肉酱,并非汉高祖的过错。国家的纲纪,只有赏赐和惩罚,非分的恩宠,不能多次得到,希望你努力约束自己,不要留下后悔!”尉迟敬德从此开始感到畏惧,收敛了自己的行为。
冬季,十月初五,太宗返回京城。太宗在大安宫侍奉太上皇宴饮,太宗和皇后轮流献上饮食和服饰等物品,直到深夜才结束。太宗亲自为太上皇搀扶车舆到殿门口,太上皇不允许,命令太子代替。
突厥颉利可汗郁郁不得志,多次和家人相对哭泣,容貌憔悴。太宗见到后怜悯他,因为虢州有很多麋鹿,可以打猎,于是任命颉利为虢州刺史;颉利推辞,不愿前往。二十三日,又任命他为右卫大将军。
十一月二十二日,契苾酋长何力率领部落六千多家前往沙州投降,太宗下诏将他们安置在甘州、凉州之间,任命何力为左领军将军。
三十日,任命左光禄大夫陈叔达为礼部尚书。太宗对陈叔达说:“你在武德年间有直言进谏之功,所以用这个官职来报答你。”陈叔达答:“我看到隋朝父子互相残杀,导致国家混乱灭亡,当时的进言,不是为了陛下,而是为了国家的大计。”
十二月十四日,太宗和侍臣讨论国家安危的根本。中书令温彦博说:“希望陛下始终像贞观初年那样,就好了。”太宗说:“我近来在处理政事上懈怠了吗?”魏征说:“贞观初年,陛下一心节俭,不倦地寻求进谏。近来营造修缮的工程稍微多了些,进谏的人常有触犯陛下旨意的,这就是不同之处。”太宗拍手大笑说:“确实有这样的事!”
二十二日,太宗亲自审查在押囚犯,看到应当处死的人,心生怜悯,放他们回家,约定明年秋天回来受刑。同时下令天下的死囚,都放回原籍,让他们到期前往京城。
这一年,党项等羌族部落先后归附唐朝的有三十万人。
公卿以下官员请求封禅的人络绎不绝,太宗告知他们:“我过去有气喘病,恐怕登高会加重病情,你们不要再提封禅的事了。”
太宗对侍臣说:“我近来处理事务有时不能都符合法令,你们认为事情很小,就不再上奏争辩。事情没有不是由小变大的,这是国家危亡的开端。从前关龙逄因忠言进谏而死,我常常为他痛心。隋炀帝骄横残暴而灭亡,这是你们亲眼所见。你们要常为我想到隋炀帝的灭亡,我常为你们想到关龙逄的死,这样还担心君臣不能相互保全吗!”
太宗对魏征说:“选拔官员,不能轻率。任用一个君子,那么君子都会前来;任用一个小人,那么小人就会争相进身。”魏征答:“是的。天下还没平定的时候,就只选取才能,不考察品行;战乱平定之后,就必须德才兼备才能任用。”
贞观七年(癸巳,公元633年)
春季,正月,将《破陈乐》改名为《七德舞》。十五日,太宗在玄武门宴请三品以上官员、各州州长和少数民族酋长,演奏《七德舞》《九功舞》。太常卿萧瑀上奏说:“《七德舞》表现圣上的功业还不够全面,请加上擒获刘武周、薛仁果、窦建德、王世充等人的场景。”太宗说:“他们都是一时的英雄,如今朝廷的大臣中很多人曾经侍奉过他们,如果看到旧主受屈辱的样子,怎能不伤心呢?”萧瑀道歉说:“这不是我能想到的。”魏征希望太宗停止武备,提倡文治,每次参加宴会,看到《七德舞》就低下头不看,看到《九功舞》就仔细观看。
三月十一日,侍中王珪因泄露宫中机密话语,被贬为同州刺史。十三日,任命秘书监魏征为侍中。
直太史雍县人李淳风上奏说,灵台的观测仪器制度简略,只有赤道,请求重新制造浑天黄道仪,太宗同意了。十六日,仪器制成并上奏太宗。
夏季,五月初七,太宗前往九成宫。
雅州道行军总管张士贵攻打反叛的獠人,将其击败。秋季,八月二十一日,左屯卫大将军谯敬公周范去世。太宗外出巡游时,常常命令周范和房玄龄留守京城。周范为人忠诚厚道、严肃正直,病重时,不肯离开宫中,最终在宫中去世,临死前与房玄龄相拥诀别说:“遗憾的是不能再侍奉圣上了!”
二十七日,任命张士贵为龚州道行军总管,率军攻打反叛的獠人。
九月,山东、河南四十多个州发生水灾,太宗派使者赈济灾民。
去年放回的天下死囚共三百九十人,没有人监督,都按时自行前往朝堂,没有一人逃亡藏匿;太宗全部赦免了他们。
冬季,十月十六日,太宗返回京城。
十一月十八日,任命开府仪同三司长孙无忌为司空,长孙无忌坚决推辞说:“我身为外戚,担心天下人说陛下偏袒亲信。”太宗不允许,说:“我选拔官员,只看才能。如果没有才能,即使是亲信也不用,比如襄邑王李神符;如果有才能,即使是仇敌也会任用,比如魏征等人。今天任命你为司空,不是偏袒亲信。”
十二月十一日,太宗前往芙蓉园;十三日,在少陵原围猎。十五日,返回宫中,在过去汉朝的未央宫陪太上皇饮酒。太上皇命令突厥颉利可汗跳舞,又命令南蛮酋长冯智戴作诗,随后笑着说:“胡人和越人成为一家,自古以来从未有过!”太宗举杯为太上皇祝寿说:“如今四方少数民族臣服,都是陛下教诲的结果,不是我的智力所能做到的。从前汉高祖也曾陪太上皇在这座宫殿饮酒,妄自尊大,我不认同这种做法。”太上皇非常高兴。殿上众人都高呼万岁。
太宗对左庶子于志宁、右庶子杜正伦说:“我十八岁时,还在民间,百姓的疾苦和真假情况,没有我不知道的。等到登上皇位,处理事务,仍然会有失误。何况太子生长在深宫之中,没有经历过百姓的艰难,能不骄傲放纵吗?你们一定要极力劝谏。”太子喜欢嬉戏,常常违背礼法,于志宁和右庶子孔颖达多次直言劝谏,太宗听说后嘉奖他们,各赏赐一斤金、五百匹帛。
工部尚书段纶上奏举荐能工巧匠杨思齐,太宗下令测试他的技能。段纶让杨思齐先制作傀儡戏具。太宗说:“得到能工巧匠是为了供奉国家事务,你却让他先制作戏具,这难道是让百工相互告诫不要制作奇技淫巧的意思吗!”于是降低了段纶的官阶。
嘉州、陵州的獠人反叛,太宗命令邗江府统军牛进达率军击败他们。
太宗问魏征:“群臣的上书有可采纳的地方,但召见他们询问时,大多语无伦次,这是为什么?”魏征答:“我观察各个部门上奏事务,常常思考几天,等到了陛心意、触犯忌讳,如果陛下不和颜悦色地对待他们,他们怎敢尽情表达意见呢!”太宗从此接待群臣时态度更加温和,曾说:“隋炀帝生性猜忌,上朝时对群臣大多沉默不语。我却不一样,和群臣亲近得如同一体。”
贞观八年(甲午,公元634年)
春季,正月初十,突厥颉利可汗去世。太宗下令按照突厥的习俗,焚烧尸体安葬他。
二十八日,行军总管张士贵讨伐东、西王洞反叛的獠人,平定了叛乱。
太宗想派遣大臣担任各道黜陟大使,还没找到合适的人选;李靖举荐魏征。太宗说:“魏征劝谏我的过失,一天也不能离开我身边。”于是任命李靖和太常卿萧瑀等共十三人分别巡视天下,“考察地方官员的贤能与否,询问民间的疾苦,礼遇年老的人,赈济穷困的人,提拔被埋没的人才,使使者所到之处,就像我亲自前往一样。”
三月十九日,太宗前往九成宫。
夏季,五月初一,发生日食。
起初,吐谷浑可汗伏允派使者入朝进贡,使者还没返回,伏允就率军大肆抢掠鄯州后离去。太宗派使者责备他,征召伏允入朝,伏允称病不来,还为他的儿子尊王求婚;太宗同意了,让尊王亲自前来迎娶,尊王却又不来,太宗于是断绝婚约,伏允再次派兵侵犯兰州、廓州。伏允年老,听信大臣天柱王的计谋,多次侵犯边境;还扣押了唐朝使者赵德楷,太宗派使者前去劝谕,往返十次;又召见吐谷浑使者,在宫殿前亲自告知祸福,伏允始终没有悔改之意。六月,太宗任命左骁卫大将军段志玄为西海道行军总管,左骁卫将军樊兴为赤水道行军总管,率领边境军队以及契苾、党项部落的兵力攻打吐谷浑。
秋季,七月,山东、河南、淮河、东海一带发生大水灾。
太宗多次请太上皇前往九成宫避暑,太上皇因为隋文帝在那里去世,心中厌恶,不肯前往。冬季,十月,太宗下令营建大明宫,作为太上皇避暑的地方。宫殿还没建成,太上皇就患病了,最终没能居住。
二十三日,段志玄率军攻打吐谷浑,将其击败,追击了八百多里,距离青海只有三十多里,吐谷浑人驱赶着牧马逃走了。
十六日,太宗返回京城。
右仆射李靖因病请求辞职,太宗同意了。十一月初三,任命李靖为特进,封爵保持不变,俸禄、赏赐和手下官吏士兵都依旧供给,等他病情稍有好转,每两三天到门下省、中书省参与处理政务。
十六日,吐蕃赞普弃宗弄赞派使者入朝进贡,还请求通婚。吐蕃位于吐谷浑西南,近代逐渐强大,蚕食周边国家,领土广阔,拥有数十万军队,但从未与中原往来。他们的君主称为赞普,习俗中不称姓氏,王族都姓“论”,官员贵族都姓“尚”。弃宗弄赞有勇有谋,周边邻国都畏惧他。太宗派使者冯德遐前往安抚。
十九日,吐谷浑侵犯凉州。二十一日,太宗下诏大举讨伐吐谷浑。太宗想让李靖担任将领,但考虑到他年老,不忍心劳累他。李靖听说后,主动请求出征;太宗非常高兴。十二月初三,任命李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,统领各路军队。兵部尚书侯君集为积石道行军总管、刑部尚书任城王李道宗为鄯善道行军总管、凉州都督李大亮为且末道行军总管、岷州都督李道彦为赤水道行军总管、利州刺史高甑生为盐泽道行军总管,联合突厥、契苾的兵力攻打吐谷浑。
太宗聘娶隋朝通事舍人郑仁基的女儿为充华,诏书已经下达,册封的使者即将出发,魏征听说郑氏曾许配给读书人陆爽,急忙上奏劝谏。太宗得知后,大为惊讶,亲手写下诏书深刻自责,下令停止派遣册封使者。房玄龄等人上奏说:“郑氏许配给陆氏,没有明确的证据,册封大礼已经施行,不能中途停止。”陆爽也上表说当初并没有婚约。太宗对魏征说:“群臣或许是迎合我的心意;陆爽自己也这么说,为什么呢?”魏征答:“他是担心陛下表面上放弃,暗地里却加以治罪,所以不得不这样做。”太宗笑着说:“外人或许真的会这么想。我的话竟然不能让人完全相信吗?”
中牟县丞皇甫德参上书说:“修建洛阳宫,劳累百姓;征收地租,过于繁重;民间流行高发髻,大概是受宫中影响。”太宗大怒,对房玄龄等人说:“皇甫德参是想让国家不役使一个人,不征收一斗地租,宫女都不留头发,才满意吗!”想要治他诽谤的罪名。魏征劝谏说:“贾谊在汉文帝时上书,说‘可以为之痛哭的事有一件,可以为之流涕的事有两件。’自古以来,上书言辞不激烈,就不能打动君主的心,所谓‘狂夫之言,圣人选择采纳’,希望陛下明察。”太宗说:“我如果治这个人的罪,谁还敢再说话?”于是赏赐皇甫德参二十匹绢。后来,魏征上奏说:“陛下近来不喜欢直言进谏,虽然勉强容忍,也不如从前那样豁达了。”太宗于是更加优厚地赏赐皇甫德参,还任命他为监察御史。
中书舍人高季辅上书说:“地方上品级低微的官员,还没有俸禄,饥寒交迫,难以保证清白。如今粮仓逐渐充实,应该适当给予优厚待遇,然后才能要求他们不贪污,并严格制定禁令。另外,密王李元晓等人都是陛下的弟弟,近来看到皇子拜见各位叔叔,叔叔们都回拜,扰乱了辈分秩序,应该用礼仪来教导他们。”奏章呈上后,太宗认为说得很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