丁酉日,改封河南王杨昭为晋王。
突厥步迦可汗侵犯边境,在恒安击败代州总管韩弘。
任命晋王杨昭为内史令。
二月乙卯日(初一),发生日食。
夏季五月己丑日,突厥男女九万人前来归降。
六月乙卯日,隋文帝派遣十六名使者巡视各地风俗。
乙丑日,隋文帝下诏,因天下学校学生数量多但质量差,只挑选保留国子学学生七十人,太学、四门学及州县学校全部废除。前殿内将军河间人刘炫上书恳切劝谏,隋文帝不听。秋季七月戊戌日,改国子学为太学。
起初,隋文帝接受北周禅让后,担心民心不服,因此常常宣称有吉祥征兆来炫耀,伪造吉祥征兆献上的人,多得数不清。冬季十一月己丑日,隋文帝在南郊举行祭祀,仪式如同封禅大典,祭文详细叙述了前后出现的吉祥征兆,以报答上天的保佑。
山獠发动叛乱,朝廷任命卫尉少卿洛阳人卫文昻(名玄,以字行世)为资州刺史,前去镇守安抚。卫文昻刚到任时,獠人正在攻打大牢镇,他单人独骑来到獠人军营,说:“我是刺史,奉天子诏令来安抚你们,不要惊慌!”群獠没人敢轻举妄动。卫文昻接着向他们陈述利害,獠人首领感动喜悦,撤兵离去,前后归附的獠人有十多万。隋文帝非常高兴,赏赐他两千匹缣。壬辰日,任命卫文昻为遂州总管。
潮州、成州等五州的獠人反叛,高州酋长冯盎快马赶到京城,请求讨伐叛军。隋文帝命令杨素与冯盎讨论叛军情况,杨素感叹说:“没想到蛮夷中还有这样的人才!”立即派遣冯盎调发长江、岭南的军队攻打叛军。叛乱平定后,任命冯盎为汉阳太守。
隋文帝下诏任命杨素为云州道行军元帅,长孙晟为受降使者,挟持启民可汗向北攻打步迦可汗。
仁寿二年(壬戌年,公元602年)
春季三月己亥日,隋文帝前往仁寿宫。
突厥思力俟斤等人向南渡过黄河,劫掠启民可汗的部众六千人和各种牲畜二十多万后离去。杨素率领各军追击,转战六十多里,大败突厥,突厥人向北逃走。杨素继续追击,到了夜里追上突厥军队,担心他们逃脱,命令骑兵稍稍落后,自己带领两名骑兵和两名归降的突厥人,与突厥军队并行,突厥人没有察觉;等到突厥人扎营还没稳定时,杨素催促后面的骑兵突袭,大败突厥,将俘获的人畜全部归还给启民可汗。从此,突厥人远远逃走,沙漠以南不再有突厥劫掠。杨素因功封儿子杨玄感为柱国,赐杨玄纵淮南公的爵位。
兵部尚书柳述,是柳庆的孙子,娶了兰陵公主,他依仗宠信,意气用事,连杨素这样的大臣都要屈居他之下。隋文帝问符玺直长万年人韦云起:“外面有什么不利的事情,可以说出来。”当时柳述正在旁边侍奉,韦云起上奏说:“柳述骄横自大,从未经历过大事,军事机要这样的重任,不是他能胜任的。他只因是公主的丈夫,就占据重要职位。臣担心众人会议论陛下‘任官不选贤才,只偏爱自己亲近的人’,这是最大的不利之事。”隋文帝非常赞同他的话,回头对柳述说:“韦云起的话,是治疗你的良药,你应该把他当作老师和朋友。”秋季七月丙戌日,隋文帝下诏让朝廷内外官员各自举荐自己了解的贤才。柳述举荐了韦云起,朝廷任命韦云起为通事舍人。
益州总管蜀王杨秀,容貌魁梧,有胆识勇气,喜好武艺。隋文帝常对独孤皇后说:“杨秀最终一定会因作恶而死,我在世时还不用担心,等他的兄弟继位,他一定会谋反。”大将军刘哙讨伐西爨时,隋文帝命令上开府仪同三司杨武通率军随后跟进。杨秀任命自己的宠臣万智光为杨武通的行军司马。隋文帝认为杨秀任用不当,谴责了他,并对群臣说:“破坏我的法令的,是我的子孙。就像猛虎,其他动物不能伤害它,反而会被身上的小虫损害侵蚀。”于是分割了杨秀统领的部分兵力。
自从长史元岩去世后,杨秀逐渐变得奢侈僭越,制作浑天仪,抓捕很多山獠充当宦官,车马服饰都模仿皇帝的规格。
等到太子杨勇因谗言被废,晋王杨广被立为太子,杨秀心中非常不满。太子杨广担心杨秀最终会成为后患,暗中让杨素寻找杨秀的过错,诋毁他。隋文帝于是征召杨秀入朝,杨秀犹豫不决,想以生病为由不去。总管司马源师劝谏,杨秀脸色一变说:“这是我的家事,和你有什么关系!”源师流着泪回答说:“我有幸在王府任职,怎敢不尽心!圣上有诏令征召大王,已经拖延了几个月,现在还迟迟不去。百姓不了解大王的心意,倘若产生猜疑,朝廷内外都会惊慌,圣上若下严厉诏令,派使者前来,大王怎么证明自己清白?希望大王仔细考虑!”朝廷担心杨秀发动叛乱,戊子日,任命原州总管独子瓜楷为益州总管,乘驿马前去接替杨秀。独子瓜楷到达后,杨秀仍不肯动身;独子瓜楷劝说了很久,杨秀才上路。独子瓜楷察觉杨秀有后悔的神色,于是部署军队防备;杨秀走了四十多里,想返回袭击独子瓜楷,侦察到对方有防备,才停止。
八月甲子日,独孤皇后去世。太子杨广在隋文帝和宫人面前悲痛欲绝,好像无法承受丧母之痛;但在自己的住处,却饮食说笑如同平常。另外,他每天在朝堂上让人进献两溢米(古代容量单位,两溢约等于现代两升多),假装节俭守丧,却暗中让人从外面取来肥肉、干肉和腌鱼,放在竹筒里,用蜡封口,再用布包裹着带进住处。
着作郎王劭上书说:“佛经上说:‘人应当升上天界或往生无量寿国时,上天和佛祖会放出大光明,用香花、歌舞乐器来迎接。’已故皇后的福分善举和吉祥征兆,各种秘籍中都有记载,都说她是妙善菩萨转世。臣查考,八月二十二日,仁寿宫内两次降下金银花;二十三日,大宝殿后方夜里出现神光;二十四日卯时,永安宫以北自然响起各种音乐,声音传遍天空;到了夜里五更,皇后安然离世,这与佛经记载的情景,全部相符。”隋文帝看后又悲又喜。
九月丙戌日,隋文帝从仁寿宫返回京城。
冬季十月癸丑日,任命工部尚书杨达为纳言。杨达是杨雄的弟弟。
闰十月甲申日,隋文帝下诏让杨素、苏威与吏部尚书牛弘等人修订吉、凶、军、宾、嘉五种礼仪。
隋文帝让上仪同三司萧吉为独孤皇后选择墓地,萧吉找到一块吉地,说:“占卜显示这块地能保隋朝两千年国运,传二百代君主。”隋文帝说:“吉凶由人决定,不在于墓地。高纬埋葬他的父亲,难道没有占卜吗!不久后北齐就灭亡了。就像我家的祖坟,如果说不吉利,我就不该成为天子;如果说吉利,我弟弟就不该战死。”但最终还是听从了萧吉的建议。萧吉退下后,对族人萧平仲说:“皇太子派宇文左率(宇文述)来向我深表感谢,说:‘您之前说我会成为太子,最终应验了,我永远不会忘记。现在为皇后选墓地,务必让我早点继位。我继位后,会用富贵报答您。’我对他说:‘四年后,太子会执掌天下。’如果太子掌权,隋朝大概就要灭亡了!我之前谎称‘占卜得两千年国运’,其实是‘二十’年的意思;‘传二百代’,是指传两代君主。你要记住这件事!”
壬寅日,将文献皇后(独孤后)安葬在太陵。隋文帝下诏说:“杨素办理皇后的葬礼,尽心尽力寻找吉地,看他这份心意,极其忠诚孝顺,这份功劳难道能和平定叛乱相比吗!可另外封他的一个儿子为义康公,食邑一万户。”还赏赐杨素三十顷田地、一万段绢、一万石米,以及数量相当的金珠绫锦。
蜀王杨秀到达长安,隋文帝见到他,不跟他说话;第二天,派使者严厉斥责他。杨秀谢罪,太子杨广和其他王弟在朝堂上流泪为杨秀求情。隋文帝说:“之前秦王杨俊浪费财物,我用父亲的身份教导他。现在杨秀残害百姓,我要以君主的身份制裁他。”于是把杨秀交给执法官员处理。开府仪同三司庆整劝谏说:“庶人杨勇已被废黜,秦王杨俊已去世,陛下的儿子不多了,何必做到这个地步!蜀王性格耿直,现在受到重罚,恐怕他无法保全自己。”隋文帝大怒,想割掉庆整的舌头,接着对群臣说:“应当把杨秀在街市上斩首,来向百姓谢罪。”于是命令杨素等人审理杨秀的案件。
太子杨广暗中制作了一个木偶,绑住木偶的手、钉住心脏,给木偶戴上枷锁镣铐,在木偶上写上隋文帝和汉王杨谅的名字,还写着“请西岳慈父圣母派神兵收走杨坚、杨谅的魂魄,让他们保持这种状态,不要魂魄消散”。杨广秘密把木偶埋在华山下,被杨素挖了出来;杨素又说杨秀胡乱引用图谶,声称京城有妖异,编造蜀地有吉祥征兆;还伪造了一篇檄文,写着“约定日期讨伐朝廷”,放在杨秀的文集里,把这些都上报给隋文帝。隋文帝说:“天下难道有这样的事吗!”十二月癸巳日,废黜杨秀为庶人,囚禁在内侍省,不许他和妻子儿女见面,只派两名獠人婢女侍奉他,受牵连获罪的有一百多人。杨秀上表忏悔谢罪说:“希望陛下开恩,怜悯我,在我气息未尽之时,让我和儿子瓜子见一面;请赐我一块墓地,让我的骸骨有地方安葬。”瓜子是杨秀的爱子。隋文帝于是下诏列举杨秀的十条罪状,还说:“我不知道杨坚、杨谅是你的什么亲人?”后来才允许杨秀和儿子住在一起。
起初,杨素曾因轻微过失被隋文帝下令送到南台(御史台),命令治书侍御史柳彧审理。杨素依仗地位尊贵,坐在柳彧的坐床上。柳彧从外面进来看到后,在台阶下手持笏板,整理好衣冠,对杨素说:“奉陛下诏令审理您的罪状!”杨素急忙下床。柳彧靠着案几坐下,让杨素站在庭院中,盘问案情。杨素因此怨恨柳彧。蜀王杨秀曾向柳彧索要李文博撰写的《治道集》,柳彧给了他;杨秀赠给柳彧十名奴婢。等到杨秀获罪,杨素上奏说柳彧作为内臣与诸侯交往,柳彧被削除官籍贬为平民,发配到怀远镇戍边。
隋文帝派司农卿赵仲卿前往益州彻底追查杨秀的案件,杨秀的宾客所经过的地方,赵仲卿必定刻意罗织罪名,治罪的州县长官超过一半。隋文帝认为赵仲卿能干,赏赐他很多财物。
过了很久,贝州长史裴肃派使者上书,说:“高颎有天赋的良才,是辅佐陛下开国的元勋,因被众人嫉妒,才被废黜;希望陛下记着他的大功,忘掉他的小过。另外,杨勇、杨秀两位庶人获罪已久,难道不会改过自新吗!希望陛下发扬君主和父亲的慈爱,顾念父子天性,给他们各自封一个小国,观察他们的行为:如果能向善,再逐渐增加封地;如果仍不悔改,再贬削也不晚。现在他们自新的道路永远断绝,看不到他们愧疚悔改的心意,难道不可悲吗!”奏书呈上后,隋文帝对杨素说:“裴肃关心我的家事,这也是出于一片诚心。”于是征召裴肃入朝。太子杨广听说后,对左庶子张衡说:“让杨勇自新,想干什么?”张衡说:“看裴肃的意思,是想让杨勇像吴太伯、汉朝东海王那样(主动让贤或安分守己)。”裴肃到了京城,隋文帝当面告诉他杨勇不能再被任用的意思,然后让他回去了。裴肃是裴侠的儿子。
杨素的弟弟杨约、叔伯兄弟杨文思、杨文纪、同族叔父杨忌,都担任尚书、列卿之职;他的儿子们没有立下战功,却官至柱国、刺史;杨素大肆经营产业,从京城到各地的繁华都市,他的府邸店铺、水磨、肥沃田宅,多到数不清;家中奴仆几千人,后庭穿着华丽丝绸的妓妾有上千人;住宅奢华,规格堪比皇宫;亲信和旧部下遍布朝廷要职。自从废黜了一位太子和一位藩王后,杨素的权势更加显赫。朝臣中违背他心意的人,有的甚至被诛杀全家;依附他或与他有亲戚关系的人,即使没有才能,也必定会被提拔,朝廷上下风气败坏,没有人不畏惧并依附他。敢于与杨素对抗而不屈服的,只有柳彧、尚书右丞李纲和大理卿梁毗三人。
起初,梁毗担任西宁州刺史,共任职十一年。当地蛮夷酋长都以拥有黄金多的人为豪杰,互相攻夺,几乎没有安宁的年份,梁毗对此感到忧虑。后来趁各酋长争相送黄金给梁毗的机会,梁毗把黄金放在座位旁,对着黄金痛哭,对酋长们说:“这东西饿了不能吃,冷了不能穿,你们却因它互相残杀,死伤无数,现在把它送来,是想害死我吗!”最终没有接受任何黄金。蛮夷酋长们由此醒悟,不再互相攻击。隋文帝听说后很赞赏他,征召他担任大理卿,梁毗审理案件公正适当。
梁毗见杨素专权,担心成为国家祸患,就呈上密封奏疏说:“臣听说臣子不能作威作福,否则会危害家族、祸乱国家。臣私下观察左仆射越国公杨素,受到的宠幸越来越重,权势日益显赫,士大夫们都要看他的眼色行事。违背他心意的人,如同夏天遭遇严霜般衰败;迎合他心意的人,如同冬天得到甘雨般兴盛;官员的升降由他一句话决定,朝政的废兴听他指挥;他所亲信的都不是忠诚正直之人,所提拔的都是亲戚,子弟遍布各地,占据多个州县。天下太平之时,他或许还会收敛野心;一旦天下有变故,他必定会成为祸乱的开端。奸臣专权,都是逐渐发展而来的,王莽凭借多年积累的权势篡汉,桓玄利用改朝换代的机会夺权,最终灭亡了汉朝,颠覆了晋朝。陛下若把杨素当作辅佐重臣,臣担心他的心思未必像伊尹那样忠诚。希望陛下借鉴古今教训,酌情处置,使国家基业永远稳固,天下百姓幸运!”奏疏呈上后,隋文帝大怒,将梁毗关进监狱,亲自审问他。梁毗极力陈说“杨素凭借宠信玩弄权术,率领军队时,随意杀戮。而且太子、蜀王被废黜时,百官无不震惊恐惧,只有杨素眉飞色舞,面露喜色,把国家的灾祸当作自己的幸事。”隋文帝无法反驳,只好释放了他。
此后,隋文帝也逐渐疏远猜忌杨素,于是下敕令说:“仆射是国家的宰辅,不必亲自处理琐碎事务,只需每隔三五天到尚书省一次,讨论重大事务即可。”表面上是优待尊崇杨素,实际上是剥夺他的权力。从此,杨素在仁寿年间剩余的时间里,不再参与尚书省的事务决策。朝廷又调出杨约,任命他为伊州刺史。
杨素被疏远后,吏部尚书柳述更加有权势,兼任兵部尚书,参与掌管机密要务;杨素因此怨恨柳述。
太子杨广问贺若弼:“杨素、韩擒虎、史万岁都被称为良将,他们的优劣如何?”贺若弼说:“杨素是猛将,不是谋将;韩擒虎是斗将,不是领将;史万岁是骑将,不是大将。”太子问:“那么谁是大将呢?”贺若弼跪拜说:“全凭殿下选择!”贺若弼的意思是自认为是大将。
交州俚人首领李佛子发动叛乱,占据越王故城,派他哥哥的儿子李大权占据龙编城,另一位首领李普鼎占据乌延城。杨素推荐瓜州刺史长安人刘方有将帅之才,隋文帝下诏任命刘方为交州道行军总管,统领二十七营军队进军平叛。刘方军令严明,有违反军令的人必斩;但他爱护士兵,士兵生病时,他亲自安抚照料,士兵们也因此真心归附他。军队抵达都隆岭,遭遇叛军,将其击败。进军到李佛子的军营前,刘方先向李佛子陈述利害。李佛子恐惧,请求投降,刘方将他押送到长安。
仁寿三年(癸亥年,公元603年)
秋季八月壬申日,隋文帝赐幽州总管燕荣自杀。燕荣性格残酷严苛,鞭打侍从,动辄就打上千下。他曾看到路边从生的荆棘,认为可以做刑杖,命令手下取来,立即用它试打路人。有人自称无罪,燕荣说:“以后你若犯罪,就赦免你。”不久后这人真的犯了罪,燕荣准备用杖打他,这人说:“前些天被打时,您答应以后犯罪就赦免我。”燕荣说:“无罪尚且要打,何况有罪呢!”照样鞭打他。
观州长史元弘嗣调任幽州长史,担心被燕荣侮辱,坚决推辞。隋文帝敕令燕荣:“元弘嗣犯了该打十杖以上的罪,都必须上奏朝廷。”燕荣愤怒地说:“这小子竟敢戏弄我!”于是派元弘嗣监管粮仓收粮,哪怕粮食里夹杂一粒糠、一颗秕谷,都要惩罚元弘嗣。每次鞭打虽然不满十下,但一天之内,有时会打三四次。这样过了几年,两人的怨恨越来越深。燕荣最终将元弘嗣逮捕入狱,断绝他的粮食,元弘嗣只好抽出衣服里的棉絮,混着水吞咽充饥。他的妻子到皇宫喊冤,隋文帝派使者调查核实,使者上奏燕荣暴虐无道、贪污受贿声名狼藉;隋文帝征召燕荣回京城,赐他自杀。元弘嗣接替燕荣治理幽州,手段比燕荣更残酷。
九月壬戌日,朝廷设置常平官(掌管调节粮价、储备粮食的官员)。
这一年,龙门人王通到皇宫献上《太平十二策》,隋文帝没有采纳,王通辞官回乡。于是王通在黄河、汾水之间讲学,从远方来求学的弟子很多,朝廷多次征召他做官,他都拒绝了。杨素非常敬重他,劝他做官,王通说:“我家有祖先留下的破旧房屋,足够遮风挡雨;薄田足够提供粥饭;读书论道足够自我娱乐。希望您端正自身来治理天下,让时节和顺、年成丰收,我得到的恩赐就已经很多了,不愿做官。”有人向杨素诋毁王通说:“他其实很轻视您,您为什么还敬重他?”杨素拿这话问王通,王通说:“如果您可以被轻视,那是我对了;如果您不可被轻视,那是我错了:对错都在我,与您有什么关系!”杨素仍像以前一样对待他。弟子贾琼问王通如何平息诽谤,王通说:“不用辩解。”又问如何消除怨恨,王通说:“不要争执。”王通常说:“不轻易赦免罪犯的国家,刑罚必定公正;过度征收赋税的国家,财力必定枯竭。”又说:“听到诽谤就发怒的人,是谗言的媒介;看到赞誉就高兴的人,是谄媚的温床;断绝媒介、去除温床,谗言和谄媚就会远离。”隋炀帝大业末年,王通在家中去世,弟子们给他追谥“文中子”。
突厥步迦可汗的部落发生大乱,铁勒仆骨等十多个部落,都背叛步迦可汗,归降启民可汗。步迦可汗的部众溃散,向西逃奔吐谷浑;长孙晟护送启民可汗到碛口,启民可汗于是完全占有了步迦可汗的部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