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下文学小说网 > 女生言情 > 资治通鉴白话版 > 隋纪二(公元592年-599年)

隋纪二(公元592年-599年)(2 / 2)

隋文帝又派遣员外散骑侍郎何稠招募士兵讨伐李光仕,何稠劝降了李光仕的党羽莫崇等人,并秉承皇帝旨意任命部落首领为州县官员。何稠是何妥哥哥的儿子。

隋文帝因岭南夷人、越人多次反叛,任命汴州刺史令狐熙为桂州总管,掌管十七州军事,允许他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处理事务,刺史以下的官员可以由他秉承旨意补任。令狐熙到任后,大力推行恩德信义,当地溪洞的首领们相互说道:“以前的总管都用武力威胁我们,如今的总管却用亲笔书信开导我们,我们怎能违背他呢!”于是相继归附。此前,岭南的州县局势混乱,官吏大多无法到任,只能把政务委托给总管府。令狐熙将官吏全部派遣到任,为当地修建城邑,开办学校,汉人和夷人都受到感化。俚人首领宁猛力,在南陈时就已占据南海,隋朝因此对他采取安抚政策,任命他为安州刺史。宁猛力凭借地势险要傲慢不顺,从未参拜过朝廷官员。令狐熙用恩德信义开导他,宁猛力深受感动,前往总管府参拜,不敢再做违法之事。令狐熙上奏朝廷,请求将安州改为钦州。

隋文帝因地方所属官员不敬畏上司,事务难以推行,三月丙辰日,下诏:“各部门审议下属官员的罪行时,若出现法律条文量刑较轻但情节严重的情况,允许在法律规定之外酌情处以杖刑。”于是上下级相互逼迫,不断施行杖刑,把残暴当作能干,把守法当作懦弱。

隋文帝因盗贼众多,下令盗窃一文钱以上的人都要被处死,有时三人共同盗窃一个瓜,事情败露后也被处死。于是赶路的人都很晚起床、很早住宿,天下人都惶恐不安。有几个人劫持了执法官员,对他们说:“我们难道是求财的人吗!只是为被冤枉的人而来。替我们上奏陛下:自古以来,治理国家制定法律,从未有过盗窃一文钱就被处死的情况。如果不把我们的话传达给陛下,我们还会再来,到时候你们就会被杀光!”隋文帝听说后,废除了这一法令。

隋文帝曾在盛怒之下,想在六月杖杀犯人,大理少卿河东人赵绰坚决劝谏说:“夏季六月,天地万物都在生长繁育,不能在这个时候杀人。”隋文帝答复说:“六月虽然是万物生长的季节,但这时也一定会有雷霆;我效法上天行事,有什么不可以的!”最终还是杀了犯人。

大理寺掌固来旷上奏说大理寺官员执法过于宽松,隋文帝认为来旷忠诚正直,让他每天早晨在五品官员的行列中参见。来旷又告发大理少卿赵绰滥用职权赦免囚徒,隋文帝派亲信大臣调查验证,发现根本没有徇私枉法的情况,隋文帝大怒,下令斩杀来旷。赵绰坚决劝谏,认为来旷罪不至死,隋文帝气得拂袖进入内殿。赵绰谎称:“我不再管来旷的事,还有其他事情,没来得及上奏。”隋文帝让他进入内殿,赵绰跪拜后请求说:“我有三项死罪:我担任大理少卿,不能约束掌固,让来旷触犯了死罪,这是第一项;囚徒罪不至死,我却不能以死相争,这是第二项;我本来没有其他事情,却谎称有事情求见,这是第三项。”隋文帝听后脸色缓和。当时独孤皇后也在座,下令赏赐赵绰两杯金杯酒,连杯子一起赏赐给他。来旷因此免于一死,被流放到广州。

萧摩诃的儿子萧世略在江南发动叛乱,萧摩诃应当受牵连治罪,隋文帝说:“萧世略年纪还不到二十岁,能有什么作为?不过是因为他是名将的儿子,被别人逼迫罢了。”于是赦免了萧摩诃。赵绰坚决劝谏,认为不能赦免,隋文帝无法说服他,想等赵绰离开后再赦免萧摩诃,于是让赵绰退下吃饭。赵绰说:“我上奏的案件还没有判决,不敢退下。”隋文帝说:“大理寺就为朕特别赦免萧摩诃吧。”于是命令侍从释放了萧摩诃。

刑部侍郎辛亶曾穿红色的裤子,民间传说这样穿有利于升官;隋文帝认为这是用邪术害人,准备斩杀他。赵绰说:“按照法律,辛亶罪不至死,我不敢遵奉诏令。”隋文帝非常愤怒,说:“你怜惜辛亶,却不怜惜自己!”下令把赵绰拉出去斩首。赵绰说:“陛下宁可杀我,也不能杀辛亶。”到了朝堂上,赵绰被脱下衣服准备处斩,隋文帝派人对他说:“你终究还是不肯让步吗?”赵绰回答说:“我一心执法,不敢吝惜性命!”隋文帝拂袖进入内殿,过了很久,才下令释放赵绰。第二天,隋文帝向赵绰道歉,慰问勉励他,赏赐他三百段布帛。

当时隋文帝禁止使用劣质钱币,有两个人在集市上用劣质钱币兑换好钱币,武侯(负责治安的官员)把他们抓起来上报,隋文帝下令将两人全部斩首。赵绰进谏说:“这两个人的罪行应当处以杖刑,杀死他们不符合法律。”隋文帝说:“这事与你无关。”赵绰说:“陛下不认为我愚昧,让我担任司法官员,却要随意杀人,怎么能与我无关!”隋文帝说:“摇动大树,摇不动就该退下。”赵绰回答说:“我希望能感动上天,何况是摇动大树。”隋文帝又说:“喝汤的人觉得烫就会放下,你是想挫败天子的威严吗!”赵绰跪拜后更加向前,隋文帝呵斥他,他也不肯退下,隋文帝最终进入内殿。治书侍御史柳彧又上奏恳切劝谏,隋文帝才停止行刑。

隋文帝因赵绰忠诚正直,常常把他召进内殿,有时遇上隋文帝和皇后同坐,就叫赵绰坐下,和他讨论朝政得失,前后赏赐的财物数以万计。赵绰和大理卿薛胄同时任职,都以公平宽恕闻名;但薛胄判案注重情理,赵绰则严格守法,两人都很称职。薛胄是薛端的儿子。

隋文帝晚年用法越发严厉,御史在元旦朝会时没有弹劾武官衣服、佩剑不整齐的人,隋文帝说:“你作为御史,却纵容放任下属。”下令杀死御史,谏议大夫毛思祖劝谏,也被杀死。将作寺丞因征收麦子延误,武库令因官署庭院荒芜,侍从出使时,有人接受地方官员赠送的马鞭、鹦鹉,隋文帝察觉后,都亲自下令将他们斩首。

隋文帝已经喜怒无常,不再依据法律条文量刑。他信任杨素,杨素又肆意偏袒,与鸿胪少卿陈延有矛盾。杨素曾路过蕃客馆,看到庭院中有马粪,还看到陈延的手下在毛毡上赌博,就把这些事报告给隋文帝。隋文帝大怒,将主客令和赌博的人都用杖打死,把陈延打得几乎丧命。

隋文帝派遣新卫大都督长安人屈突通前往陇西核查各地牧场,查出隐瞒的马匹两万多匹,隋文帝大怒,准备斩杀太仆卿慕容悉达和各牧场官员一千五百人。屈突通劝谏说:“人命至关重要,陛下怎能因牲畜的缘故杀死一千多人!我冒昧地以死请求陛下赦免他们!”隋文帝怒目呵斥他,屈突通又叩头说:“我甘愿一死,只求陛下赦免这一千多人的性命。”隋文帝醒悟过来,说:“我不明事理,竟到了这种地步!幸好有你忠诚进言。”于是慕容悉达等人都被免去死罪,屈突通被提拔为右武候将军。

上柱国彭公刘昶与隋文帝有旧交,隋文帝对他十分亲近;刘昶的儿子刘居士,行侠仗义却不遵守法度,多次犯罪,隋文帝因刘昶的缘故,每次都宽恕他。刘居士变得更加骄横放纵,挑选公卿子弟中强壮勇猛的人,把他们带到家里,用车轮套住他们的脖子再用棍棒殴打,那些差点被打死却仍不屈服的人,被他称为壮士,释放后与他们交往。刘居士的党羽有三百人,经常殴打路人,掠夺财物,甚至公卿妃嫔公主,都不敢与他们计较。有人告发刘居士图谋不轨,隋文帝大怒,将他斩首,公卿子弟因受刘居士牵连被削除官籍的人很多。

杨素、牛弘等人再次推荐张胄玄的历法。隋文帝让杨素和懂术数的人提出六十一个问题,都是旧历法长期难以解释的,让刘晖等人与张胄玄等人辩论分析。刘晖哑口无言,一个问题也答不上来,张胄玄却解释通了五十四个问题,隋文帝于是任命张胄玄为员外散骑侍郎兼太史令,赏赐他一千段布帛,让他参与制定新历法。到这时,张胄玄的历法编制完成。夏季,四月戊寅日,隋文帝下诏颁布新历法;此前编制历法的刘晖等四人都被削除官籍。秋季,七月,桂州人李世贤发动叛乱,隋文帝商议讨伐之事。有几位将领请求出征,隋文帝不同意,回头对右武候大将军虞庆则说:“你位居宰相,爵位是上公,国家有叛乱,却没有出征的想法,为什么?”虞庆则叩头谢罪,心中恐惧,隋文帝于是任命虞庆则为桂州道行军总管,平定了叛乱。

秦王杨俊,年幼时仁爱宽厚,喜好佛教,曾请求出家为僧,隋文帝没有同意。等到他担任并州总管后,逐渐变得奢侈,违反制度,大规模修建宫殿。杨俊喜好女色,他的妃子崔氏是崔弘度的妹妹,生性嫉妒,在瓜中放毒,杨俊因此中毒生病,被召回京城。隋文帝认为杨俊奢侈放纵,丁亥日,免去他的官职,让他以王爷的身份回到府第。崔妃因毒害秦王,被废除封号,赐死在家中。左武卫将军刘升劝谏说:“秦王没有其他过错,只是耗费官府财物修建官署住宅罢了,我认为可以宽容他。”隋文帝说:“法律不能违背。”杨素劝谏说:“秦王的过错,不该受到这样的处罚,希望陛下仔细考虑!”隋文帝说:“我是五个儿子的父亲,难道就不是天下百姓的父亲吗?如果按照你的意思,为什么不另外制定一部‘天子儿子律’!以周公的为人,尚且诛杀管叔、蔡叔,我确实远远比不上周公,怎能破坏法律呢!”最终没有同意赦免杨俊。

戊戌日,突厥突利可汗前来迎娶公主,隋文帝让他住在太常寺,学习六礼(古代婚礼的六个步骤),将宗室女子安义公主嫁给她。隋文帝想离间突利可汗与都蓝可汗的关系,因此对突利可汗的礼遇特别优厚,派遣太常卿牛弘、纳言苏威、民部尚书斛律孝卿相继担任使者护送公主。

突利可汗原本居住在突厥北部,娶了安义公主后,长孙晟劝说他率领部众南迁,居住在度斤山旧镇,隋朝对他的赏赐十分优厚。都蓝可汗愤怒地说:“我是大可汗,反而比不上染干(突利可汗的名字)!”于是停止向隋朝朝贡,多次派兵劫掠隋朝边境。突利可汗侦察到都蓝的动静,就派人上奏隋朝,因此隋朝边境每次都能提前做好防备。

九月甲申日,隋文帝从仁寿宫返回京城。

何稠从岭南返回时,宁猛力请求跟随他入朝。何稠见宁猛力病重,让他返回钦州,和他约定:“八九月间,你可以到京城相见。”何稠回京后,向隋文帝上奏此事,隋文帝心中不满。冬季十月,宁猛力病逝。隋文帝对何稠说:“你之前不把宁猛力带来,现在他竟然死了!”何稠说:“宁猛力和我约定,即便他去世,也会派儿子入朝侍奉。越人性格耿直,他的儿子一定会来。”宁猛力临终前,果然告诫儿子宁长真:“我和隋朝大使有约定,不能失信,你安葬我后,就立刻上路去京城。”宁长真继承刺史之职后,遵照父亲的遗言入朝。隋文帝十分高兴,说:“何稠在蛮夷中树立信义,竟到了这种地步!”

鲁公虞庆则讨伐李世贤时,任命妻弟赵什住为随府长史。赵什住与虞庆则的爱妾私通,担心事情败露,就散布谣言说虞庆则不愿出征。隋文帝听到后,对虞庆则的礼遇和赏赐变得十分微薄。虞庆则回京途中,到达潭州临桂岭,眺望山川地势,说:“这里确实险要坚固,再加上粮食充足,若有合适的人驻守,就难以攻破。”他派赵什住快马前往京城奏事,观察隋文帝的态度,赵什住却趁机告发虞庆则谋反,隋文帝下令有关部门调查核实。十二月壬子日,虞庆则因罪被处死,赵什住被任命为柱国。

高丽王高汤听说陈朝灭亡,非常恐惧,于是整训军队、囤积粮食,制定抵御隋朝的策略。这一年,隋文帝赐给高汤玺书,指责他“虽然名义上归附隋朝,但忠诚的气节还不够”,并且说:“你所在的高丽,虽然地狭人少,但若现在废黜你的王位,不能让这个职位空缺,最终还是要另选官员,到那里安抚百姓。你若能洗心革面、改变行为,遵守隋朝的法令,就是我的良臣,何必劳烦我另外派遣贤才!你认为辽水宽广,能比得上长江吗?高丽的人口,能比得过陈朝吗?我若不是心存包容,追究你过去的过失,只派一位将军出征,又何需动用太多兵力!我恳切地告知你,是允许你改过自新啊。”高汤收到玺书后,十分惶恐,准备上表谢罪。恰逢他病逝,儿子高元继位,隋文帝派遣使者任命高元为上开府仪同三司,承袭辽东公的爵位。高元上表谢恩,并请求封王,隋文帝同意了。

吐谷浑发生大乱,国人杀死世伏可汗,拥立他的弟弟伏允为可汗。伏允派遣使者向隋朝陈述废立可汗的事情,承认擅自废立的罪过,并请求依照吐谷浑习俗娶隋朝公主;隋文帝同意了。从此,吐谷浑每年都向隋朝朝贡。

开皇十八年(戊午年,公元598年)

春季二月甲辰日,隋文帝前往仁寿宫。

高丽王高元率领靺鞨部众一万多人侵犯辽西,营州总管韦冲击退了他们。隋文帝听说后大怒,乙巳日,任命汉王杨谅、王世积同为行军元帅,率领水陆大军三十万讨伐高丽,任命尚书左仆射高颎为汉王长史,周罗睺为水军总管。

延州刺史独孤陀有个婢女叫徐阿尼,信奉猫鬼,能驱使猫鬼杀人,据说每次杀人后,死者家中的财物会暗中转移到养猫鬼的人家里。恰逢独孤皇后和杨素的妻子郑氏都生病,医生都说:“这是猫鬼作祟引发的疾病。”隋文帝因独孤陀是独孤皇后的异母弟,独孤陀的妻子是杨素的异母妹,因此怀疑是独孤陀所为。下令高颎等人共同审理此案,查明了全部实情。隋文帝大怒,下令用牛车押解独孤陀夫妇,准备赐死他们。独孤皇后三天没有吃饭,为独孤陀求情说:“独孤陀若有败坏朝政、危害百姓的罪行,我不敢求情;如今他是因我而获罪,我斗胆请求陛下饶他性命。”独孤陀的弟弟、司勋侍郎独孤整到皇宫求情,隋文帝于是免去独孤陀的死罪,将他削除官籍贬为平民,把他的妻子杨氏罚为尼姑。此前,有人控告自己的母亲被猫鬼杀死,隋文帝认为这是妖言妄语,愤怒地赶走了控告者。到这时,隋文帝下诏诛杀被控告养猫鬼的人家。

夏季四月辛亥日,隋文帝下诏:“饲养猫鬼、施行蛊毒、用邪术害人的人家,一律流放到四方边远地区。”

六月丙寅日,隋文帝下诏废黜高丽王高元的官爵。汉王杨谅的军队从临渝关出发,恰逢雨季,粮草运输跟不上,军中缺粮,又遭遇瘟疫。周罗睺从东莱渡海前往平壤城,也遭遇大风,很多船只沉没。秋季九月己丑日,隋朝大军返回,死亡的士兵占了十分之八九。高丽王高元也很惶恐,派遣使者谢罪,上表自称“辽东粪土臣高元”,隋文帝于是停止用兵,对待高元像以前一样。

百济王余昌派遣使者上表,请求担任隋朝讨伐高丽的向导,隋文帝下诏告知他“高丽已经服罪,我已赦免了他们,不能再讨伐了”,并厚待百济使者后遣送回国。高丽得知此事后,派兵侵犯百济边境。

辛卯日,隋文帝从仁寿宫返回京城。

冬季十一月癸未日,隋文帝在南郊举行祭天典礼。

十二月,隋朝从京城到仁寿宫,设置了十二所行宫。

南宁夷人爨玩再次反叛。蜀王杨秀上奏说“史万岁接受贿赂、放走叛贼,导致边境又生祸患”。隋文帝斥责史万岁,史万岁极力辩解、拒不认错;隋文帝大怒,下令将他斩首。高颎和左卫大将军元旻等人坚决求情说:“史万岁雄才大略超过常人,将士们都愿意为他效力,即使是古代名将,也比不上他。”隋文帝的怒气稍有缓解,于是将史万岁削除官籍贬为平民。

开皇十九年(己未年,公元599年)

春季正月癸酉日,隋文帝大赦天下。二月甲寅日,隋文帝前往仁寿宫。

突厥突利可汗通过长孙晟上奏,说都蓝可汗正在制造攻城器械,准备攻打大同城。隋文帝下诏任命汉王杨谅为元帅,尚书左仆射高颎从朔州道出兵,右仆射杨素从灵州道出兵,上柱国燕荣从幽州道出兵,攻打都蓝可汗,军队都受汉王杨谅调度;但汉王最终没有亲临战场。

都蓝可汗听说隋朝出兵,与达头可汗结盟,联合兵力突袭突利可汗,在长城下展开大战,突利可汗大败。都蓝可汗杀死突利的兄弟子侄,然后渡过黄河进入蔚州。突利可汗的部落溃散逃亡,夜里,突利和长孙晟率领五名骑兵向南逃跑,到天亮时,已行进一百多里,收编了几百名骑兵。突利和他的部众商议说:“现在兵败后入朝,只能算是一个投降的人,大隋天子怎么会礼遇我呢!玷厥(达头可汗的名字)虽然来攻打我,但我们原本没有冤仇,若去投奔他,他一定会收留帮助我们。”长孙晟得知后,秘密派遣使者进入伏远镇,下令迅速点燃烽火。突利看到四处烽火同时燃起,问长孙晟原因,长孙晟欺骗他说:“伏远镇城墙高、地势开阔,一定是远远看到贼兵来了。我国的制度是,若贼兵人少,点燃两堆烽火;贼兵人多,点燃三堆;贼兵逼近,点燃四堆。他们这是看到贼兵又多又近啊。”突利非常恐惧,对部众说:“追兵已经逼近,暂且先去伏远镇投靠吧。”进入伏远镇后,长孙晟留下突利的高官执室统领他的部众,自己带着突利乘驿马入朝。夏季四月丁酉日,突利到达长安。隋文帝十分高兴,任命长孙晟为左勋卫骠骑将军,持节监护突厥。

隋文帝让突利可汗与都蓝可汗的使者因头特勒相互对质辩论,突利的言辞有理有据,隋文帝于是厚待他。都蓝可汗的弟弟都速六抛弃妻子儿女,与突利一同归降隋朝,隋文帝嘉奖他,让突利多送他珍宝来安抚他。

高颎派遣上柱国赵仲卿率领三千士兵担任前锋,抵达族蠡山,与突厥军队遭遇,交战七天,大败突厥;追击到乞伏泊,再次击败突厥,俘获一千多人,各种牲畜数以万计。突厥又大规模出兵前来,赵仲卿布下方阵,四面抵抗,共坚守了五天。恰逢高颎率领大军赶到,两军合力夹击,突厥军队战败逃跑,高颎等人追击越过白道,翻过秦山七百多里后返回。杨素的军队与达头可汗遭遇。此前,将领们与突厥交战,担心突厥骑兵冲锋,都用战车、步兵和骑兵相互配合,布置鹿角(防御工事)构成方阵,骑兵在方阵内部。杨素说:“这只是自我保全的方法,不足以取胜。”于是完全废除旧战术,命令各军布下骑兵阵。达头可汗听说后,大喜说:“这是上天赐予我的机会!”下马仰天跪拜,率领十几万骑兵直冲隋军。上仪同三司周罗睺说:“贼兵的阵势还没摆好,请允许我率军攻击他们。”于是率先率领精锐骑兵迎战,杨素率领大军随后跟进,突厥军队大败,达头可汗受重伤逃跑,隋军杀死和杀伤的突厥士兵不计其数,突厥部众号哭着逃走。

六月丁酉日,隋文帝任命豫章王杨暕为内史令。

宜阳公王世积担任凉州总管时,他的亲信安定人皇甫孝谐犯罪,官吏追捕他,皇甫孝谐逃到王世积那里,王世积没有收留他。皇甫孝谐被发配到桂州戍边,于是上书告发王世积谋反,说“王世积曾让道士为他看相,问自己是否会富贵,道士回答说:‘您会成为国主,还会前往凉州任职。’王世积的亲信对他说:‘河西是天下精兵聚集的地方,可以图谋大事。’王世积说:‘凉州土地辽阔、人口稀少,不是用兵的地方。’”王世积因罪被处死,皇甫孝谐被任命为上大将军。

独孤皇后生性嫉妒,后宫嫔妃没有人敢侍奉隋文帝。尉迟迥的孙女容貌美丽,此前被没入宫中。隋文帝在仁寿宫见到她后十分喜爱,于是宠幸了她。独孤皇后趁隋文帝上朝的机会,暗中杀死了她。隋文帝因此大怒,独自骑马从皇宫园林中逃出,不走正路,进入山谷二十多里。高颎、杨素等人追上隋文帝,拉住马缰绳苦苦劝谏。隋文帝叹息说:“我贵为天子,却不能自由!”高颎说:“陛下怎能因为一个妇人而轻视天下!”隋文帝的怒气稍有缓解,停马伫立了很久,直到半夜才返回皇宫。独孤皇后在宫殿内等候,隋文帝回来后,她流着泪跪拜请罪,高颎、杨素等人从中调解,于是摆酒设宴,君臣妃后尽欢。此前,独孤皇后因高颎的父亲曾是她家的门客,对高颎十分亲近礼遇,到这时,听说高颎称自己为“一个妇人”,于是心怀怨恨。

当时太子杨勇失去隋文帝的宠爱,隋文帝暗中有废黜太子的想法,他从容地对高颎说:“有神仙告知晋王妃,说晋王一定会拥有天下,该怎么办呢?”高颎长跪不起,说:“长幼有序,太子怎么能废黜呢!”隋文帝沉默不语,暂时打消了废太子的念头。独孤皇后知道高颎不会改变立场,暗中想除掉他。

恰逢隋文帝下令挑选东宫的卫士编入皇宫宿卫,高颎上奏说:“如果把东宫的强壮卫士都选走,恐怕东宫的宿卫力量就太薄弱了。”隋文帝脸色一变,说:“我有时出入皇宫,宿卫需要勇猛刚毅的人。太子在东宫修养德行,身边何须强壮卫士!这是严重的弊端。按我的意思,应在卫士轮班交接的日子,分配一部分到东宫,皇宫和东宫的宿卫队伍不加以区别,难道不是好事!我清楚地看到前代的教训,你不必再沿袭旧俗。”高颎的儿子高表仁娶了太子的女儿,因此隋文帝用这番话防备高颎。

高颎的妻子去世,独孤皇后对隋文帝说:“高仆射年纪大了,又失去妻子,陛下怎能不为他再娶一位妻子呢!”隋文帝把独孤皇后的话告诉高颎。高颎流着泪辞谢说:“我现在已经年老,退朝后只愿在家斋戒读佛经罢了。即使陛下深切关怀我,娶妻子的事,也不是我的愿望。”隋文帝于是不再提此事。不久后,高颎的爱妾生下一个儿子,隋文帝听说后非常高兴,独孤皇后却很不高兴。隋文帝问她原因,独孤皇后说:“陛下还相信高颎吗?起初,陛下想为高颎娶妻子,高颎心里却想着爱妾,当面欺骗陛下。现在他的欺诈行为已经暴露,怎么能再相信他!”隋文帝从此疏远了高颎。

隋朝讨伐高丽的战役,高颎曾坚决劝谏,隋文帝没有听从,等到大军无功而返,独孤皇后对隋文帝说:“高颎起初就不愿意出征,陛下强行派遣他,我原本就知道他会无功而返!”此外,隋文帝因汉王杨谅年轻,把军事大权都交给高颎,高颎因身负重任,凡事都以国家为重,没有避嫌的想法,杨谅的建议大多不被采纳。杨谅因此对高颎心怀怨恨,返回京城后,哭着对独孤皇后说:“我差点被高颎杀死。”隋文帝听说后,对高颎更加不满。

等到高颎攻打突厥时,率军出白道后,计划进一步深入沙漠,于是派遣使者请求增兵,隋文帝身边的大臣趁机说高颎想谋反。隋文帝还没有回应,高颎已经击败突厥返回。后来王世积被处死,调查时发现一些宫禁中的事情,据说从高颎那里得知,隋文帝大为震惊。有关部门又上奏说“高颎和左右卫大将军元旻、元胄都与王世积有交往,接受过王世积赠送的名马”。元旻、元胄因此被免去官职。上柱国贺若弼、吴州总管宇文弼、刑部尚书薛胄、民部尚书斛律孝卿、兵部尚书柳述等人证明高颎无罪,隋文帝更加愤怒,把他们都交给有关部门治罪,从此朝臣中没有人再敢为高颎说话。秋季八月癸卯日,高颎因罪被免去上柱国、左仆射的职务,以齐公的爵位回到府第。

不久后,隋文帝前往秦王杨俊的府第,召高颎陪同宴饮。高颎感慨叹息,悲伤得不能自已,独孤皇后也对着他流泪。隋文帝对高颎说:“我没有辜负你,是你自己辜负了自己。”接着对侍从大臣说:“我对高颎,比对儿子还好,即使有时不见面,也总觉得他就在眼前。自从他被免职后,我就彻底把他忘了,好像原本就没有高颎这个人。臣子不能用自身的功绩要挟君主,自称是天下第一啊。”

不久后,高颎封国的国令上报高颎的隐秘之事,称高颎的儿子高表仁对高颎说:“司马懿当初假装生病不上朝,最终夺取了天下。您现在遇到这样的处境,怎知不是福气呢!”隋文帝大怒,将高颎囚禁在内史省审问。司法部门又上奏,称僧人真觉曾对高颎说:“明年国家会有大丧事。”尼姑令晖也说:“开皇十七年、十八年,皇帝会有大灾厄,十九年恐怕熬不过去。”隋文帝听后更加愤怒,对群臣说:“帝王之位难道能靠努力争夺来吗!孔子凭借大圣之才,尚且不能得到天下。高颎和他儿子的对话,把自己比作司马懿(晋朝的实际开创者),这是什么居心!”有关部门请求将高颎斩首。隋文帝说:“去年杀了虞庆则,今年又斩了王世积,要是再杀高颎,天下人会怎么评价我!”于是将高颎削除官籍,贬为平民。

高颎当初担任仆射时,他的母亲告诫他说:“你富贵已经到了极点,接下来只会有掉脑袋的灾祸,你一定要谨慎啊!”高颎因此常常担心发生灾祸。到这时,他却坦然自若,没有怨恨的神色。此前,国子祭酒元善对隋文帝说:“杨素粗鲁草率,苏威胆小怯懦,元胄、元旻就像鸭子一样平庸无能。能把国家托付给他的人,只有高颎。”隋文帝起初同意他的说法。等到高颎获罪,隋文帝严厉斥责元善,元善又担忧又恐惧,最终去世。

九月,隋文帝任命太常卿牛弘为吏部尚书。牛弘选拔官员时,优先考虑德行,其次才是文才,办事力求谨慎,虽然导致选拔过程有些迟缓,但他所提拔任用的人,大多称职。吏部侍郎高孝基善于鉴别人才,聪慧机敏,清廉谨慎无人能比,但他性格爽朗俊逸,举止看似轻薄,当时的宰相大多因此对他有所怀疑;只有牛弘深知他的真实才能,推心置腹信任他、托付重任。隋朝选拔人才的成效,在这时达到最好,当时的舆论越发佩服牛弘见识和气度的深远。

冬季十月甲午日,隋文帝封突厥突利可汗为“意利珍豆启民可汗”,汉语意思是“意志聪慧、身体强健”。突厥部落中归附启民可汗的男女有一万多人,隋文帝命令长孙晟率领五万人在朔州修筑大利城,让启民可汗的部众居住。当时安义公主已经去世,隋文帝又派长孙晟持节护送宗室女子义成公主,嫁给启民可汗。

长孙晟上奏说:“染干(启民可汗)的部落,归附的人越来越多,虽然居住在长城以内,但仍遭到雍虞闾(都蓝可汗)的劫掠,无法安宁生活。请求将他们迁徙到五原地区,以黄河为屏障,在夏州、胜州之间,东西到黄河岸边,南北宽四百里的区域,挖掘横向壕沟,让他们居住在里面,使他们能随意放牧牲畜。”隋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。

隋文帝又命令上柱国赵仲卿率领两万士兵,为启民可汗防备达头可汗,任命代州总管韩洪等人率领一万步兵、骑兵镇守恒安。达头可汗率领十万骑兵前来侵犯,韩洪的军队大败,赵仲卿从乐宁镇出兵截击达头可汗,斩杀俘虏一千多人。

隋文帝派遣越公杨素从灵州出兵,行军总管韩僧寿从庆州出兵,太平公史万岁从燕州出兵,大将军武威人姚辩从河州出兵,共同攻打都蓝可汗。军队还没出塞,十二月乙未日,都蓝可汗被部下杀死,达头可汗自立为步迦可汗,突厥国内大乱。长孙晟对隋文帝说:“现在官军已逼近突厥边境,多次作战都有战功,突厥内部离心离德,他们的可汗又被杀死,趁此机会招抚,可以让突厥全部归降。请求派染干的部下分路招抚慰问。”隋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,前来归降的突厥人非常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