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下文学小说网 > 女生言情 > 资治通鉴白话版 > 陈纪十 (公元584年-588年)

陈纪十 (公元584年-588年)(2 / 2)

戊申日,隋朝申明公李穆去世,朝廷用特殊的礼仪安葬他。

闰八月丁卯日,隋朝皇太子杨勇前往洛阳镇守。

隋朝上柱国鄃公梁士彦讨伐尉迟迥时,所到之处必定取胜,后来接替尉迟迥担任相州刺史。隋文帝猜忌他,把他召回长安。上柱国杞公宇文忻和隋文帝年轻时交情深厚,擅长用兵,有威望名声。隋文帝也猜忌他,找借口罢免了他的官职。梁士彦、宇文忻和柱国舒公刘昉都被隋文帝疏远,闲居在家无事可做,心中颇有怨恨,几人经常往来,暗中谋划叛乱。

宇文忻想让梁士彦在蒲州起兵,自己在长安做内应,梁士彦的外甥裴通参与了谋划,却把此事告发了。隋文帝隐瞒了这件事,任命梁士彦为晋州刺史,想观察他的态度;梁士彦很高兴,对刘昉等人说:“这是天意啊!”他又请求任命仪同三司薛摩儿为晋州长史,隋文帝也答应了。后来在一次公卿大臣朝见时,隋文帝命令手下侍从在行列中逮捕了梁士彦、宇文忻、刘昉。审问他们时,三人起初还不认罪。这时抓捕薛摩儿的人刚好赶到,隋文帝下令让薛摩儿在朝堂上对质,薛摩儿详细供述了叛乱的始末,梁士彦脸色大变,回头对薛摩儿说:“你害死我了!”丙子日,梁士彦、宇文忻、刘昉都被处死,他们的叔侄、兄弟被免除死罪,但除去官籍。

九月辛巳日,隋文帝穿着素色衣服亲临射殿,命令文武百官用弓箭射梁士彦等三家的家产器物,以此作为告诫。

冬天十月己酉日,隋朝任命兵部尚书杨尚希为礼部尚书。隋文帝每天清晨临朝处理政务,直到日落还不疲倦,杨尚希劝谏说:“周文王因为忧虑操劳缩短了寿命,周武王因为安逸快乐延长了寿命。希望陛下把握大政方针,把具体事务交给宰相处理。繁杂琐碎的事情,不是君主应该亲自处理的。”隋文帝认为他说得对,但没能照做。

癸丑日,隋朝在襄州设置山南道行台,任命秦王杨俊为行台尚书令。杨俊的妃子崔氏生下男孩,隋文帝很高兴,赏赐朝中百官。

在秘书内省任职的博陵人李文博,家境一向贫寒,有人去祝贺他(得到赏赐),李文博说:“设置赏罚,是为了表彰功劳、惩戒过错。如今王妃生了男孩,和百官有什么关系,竟然随意接受赏赐!”听到的人都感到羞愧。

癸亥日,南陈任命尚书仆射江总为尚书令,吏部尚书谢伷为仆射。

十一月己卯日,南陈宣布大赦天下。

吐谷浑可汗夸吕在位一百年,多次因为喜怒无常废黜、杀死太子。后来太子害怕,谋划劫持夸吕归降隋朝;他向隋朝边境官员请求援兵,秦州总管河间王杨弘请求出兵响应,隋文帝没有同意。太子的计谋泄露,被夸吕杀死,夸吕又立小儿子嵬王诃为太子。叠州刺史杜粲请求趁吐谷浑内乱出兵讨伐,隋文帝还是没有同意。

这一年,嵬王诃又害怕被杀死,谋划率领部落一万五千户归降隋朝,派遣使者到隋朝皇宫,请求隋朝出兵迎接。隋文帝说:“吐谷浑的风俗,和人类正常的伦理完全不同,父亲既不慈爱,儿子又不孝顺。我用道德教化百姓,怎能帮助他们做这种邪恶叛逆的事呢!”于是对使者说:“父亲有过错,儿子应当劝谏力争,怎能暗中谋划非法之事,背负不孝的名声!天下所有百姓,都是我的臣民,各自做好事,才合我的心意。嵬王既然想归附我,我只能教他做臣子的本分,不能远远派遣军队,帮助他做坏事!”嵬王诃只好放弃了归降的打算。

祯明元年丁未(公元587年)

这年春天正月戊寅日,南陈宣布大赦天下,改年号为祯明。

癸巳日,隋文帝祭祀皇家祖庙。

乙未日,隋朝规定各州每年向朝廷举荐三名读书人。

二月丁巳日,隋文帝在东郊举行祭日典礼。

南陈派遣兼散骑常侍王亨等人出使隋朝。

隋朝征调十万多壮丁修筑长城,二十天后完工。夏天四月,隋朝在扬州开凿山阳渎,方便漕运。

突厥沙钵略可汗派遣儿子向隋朝进贡,趁机请求在恒州、代州之间打猎,隋文帝同意了,还派人赏赐他酒食。沙钵略率领部落众人叩拜两次,接受赏赐。

不久,沙钵略可汗去世,隋朝为此停止朝会三天,派遣太常寺官员前去吊唁祭祀。

起初,沙钵略因为儿子雍虞闾性格懦弱,留下遗命立弟弟叶护处罗侯为可汗。雍虞闾派遣使者迎接处罗侯,准备拥立他,处罗侯说:“我们突厥自从木杵可汗以来,大多是弟弟接替哥哥,庶子夺取嫡子的位置,违背了先祖的规矩,导致族人互不敬畏。你应当继承王位,我不怕向你下拜!”雍虞闾说:“叔父和我父亲,就像同根相连的整体。我就像枝叶,怎能让根本服从枝叶,叔父屈居在晚辈之下呢!况且先父的遗命,怎能违背!希望叔父不要怀疑!”两人互相派遣使者推让了五六次,处罗侯最终即位,这就是莫何可汗。莫何可汗任命雍虞闾为叶护,派遣使者向隋朝上奏,说明即位的情况。

隋朝派遣车骑将军长孙晟手持符节,前往突厥册封莫何可汗,还赏赐他乐器仪仗和旌旗。莫何可汗勇猛且有谋略,他用隋朝赏赐的旌旗战鼓,向西攻打阿波可汗;阿波的部众以为莫何得到了隋朝军队的援助,大多望风归降。莫何最终活捉了阿波,上书隋文帝,请求决定阿波的生死。

隋文帝把这件事交给大臣们商议,乐安公元谐请求将阿波在突厥就地斩首;武阳公李充则请求把阿波活捉到长安,当众处死,以警示百姓。隋文帝问长孙晟:“你怎么看?”长孙晟回答:“如果突厥背叛朝廷,必须用刑罚制裁。但如今他们兄弟自相残杀,阿波的罪过并非针对我国。趁他陷入困境将其杀死,恐怕不是招抚远方部族的办法。不如留下两人的性命,让他们共存。”左仆射高颎也说:“骨肉相残,是教化的祸害,应当留下阿波,以示朝廷的宽大。”隋文帝采纳了他们的建议。

甲戌日,隋朝派遣兼散骑常侍杨同等出使南陈。

五月乙亥初一,发生了日食。

秋天七月己丑日,隋朝卫昭王杨爽去世。

八月,隋文帝征召后梁国主萧琮入朝。萧琮率领群臣二百多人从江陵出发;庚申日,抵达长安。

隋文帝因萧琮不在江陵,派遣武乡公崔弘度率军驻守江陵。崔弘度的军队到达都州时,萧琮的叔父、太傅安平王萧岩,弟弟、荆州刺史义兴王萧瓛等人担心崔弘度袭击自己,乙丑日,派遣都官尚书沈君公前往南陈荆州刺史宜黄侯陈慧纪处请求归降。九月庚寅日,陈慧纪率军抵达江陵城下。辛卯日,萧岩等人带领江陵的官员、百姓共十万人投奔南陈。

隋文帝得知此事后,废除了后梁国;派遣尚书左仆射高颎安抚后梁的遗民;为后梁中宗、世宗各安排十户人家守护陵墓;任命萧琮为上柱国,赐爵莒公。

甲午日,南陈宣布大赦天下。

冬天十月,隋文帝前往同州;癸亥日,又前往蒲州。

十一月丙子日,南陈任命萧岩为开府仪同三司、东扬州刺史,萧瓛为吴州刺史。

丁亥日,南陈任命豫章王陈叔英兼任司徒。

甲午日,隋文帝前往冯翊,亲自祭祀当地过去的土地神;戊戌日,返回长安。

这次出行,内史令李德林因生病没有跟随,隋文帝从同州派人带诏书追回他,和他商议讨伐南陈的计策。返回长安时,隋文帝在马上举起马鞭指向南方说:“等平定南陈那天,我要用七宝装饰你,让崤山以东没有人能比得上你。”

起初,隋文帝接受禅让建立隋朝以来,和南陈保持着深厚的睦邻关系,每次抓获南陈的间谍,都会给予衣服、马匹,以礼遣返,但南陈高宗陈顼仍不禁止边境军队侵扰隋朝。因此,太建末年,隋朝军队曾入侵南陈;恰逢陈顼去世,隋文帝立即下令撤军,还派遣使者前往南陈吊唁,国书中自称名字并叩首。南陈后主陈叔宝回复时却更加傲慢,国书末尾写道:“想必你统治的区域一切安好,这里则天下太平。”隋文帝很不高兴,把国书拿给朝臣看。上柱国杨素认为君主受辱,臣子应死,两次下拜请罪。隋文帝向高颎询问攻取南陈的计策,高颎回答:“长江以北气候寒冷,农作物收获较晚;江南水田作物成熟较早。在他们收获的季节,我们少量征调兵马,声称要袭击他们,他们必定会屯兵防守,这样就能耽误他们的农时。等他们聚集军队,我们就解散兵马。反复几次后,他们会习以为常;日后我们再真的聚集军队,他们必定不会相信。趁他们犹豫的时候,我们就渡过长江;登陆后作战,士兵的士气会更加旺盛。另外,江南土地贫瘠,房屋多由茅草、竹子建造,粮食储备都不藏在地窖里。我们可以秘密派人趁风放火,等他们重建后,再去焚烧。不出几年,他们的财力自然会耗尽。”隋文帝采纳了他的计策,南陈从此开始陷入困境。

于是杨素、贺若弼以及光州刺史高劢、虢州刺史崔仲方等人,争相献上平定江南的计策。崔仲方上书说:“如今只需在武昌以下,蕲州、和州、滁州、方州、吴州、海州等州,增派精兵,秘密谋划渡江计划;在益州、信州、襄州、荆州、基州、郢州等州,迅速建造战船,多布置兵力显示威势,准备水战的器具。蜀江、汉江是南陈的上游,水路险要,是必争之地。南陈虽然在流头、荆门、延洲、公安、巴陵、隐矶、夏首、蕲口、湓城等地部署了船只,但最终会在汉口、峡口聚集兵力,进行大规模水战。如果南陈因上游有我军进攻,派遣精兵增援,下游的将领就需趁机横渡长江;如果他们聚集兵力自卫,上游的水军就擂鼓前进。他们虽然依仗九江、五湖的险要地势,但没有仁德就无法固守;空有三吴、百越的兵力,没有恩惠就无法自立。”隋文帝任命崔仲方为基州刺史。

等到接受萧岩等人归降后,隋文帝更加愤怒,对高颎说:“我作为百姓的父母,怎能因一条像衣带一样窄的长江,就不去拯救江南的百姓呢!”于是下令大规模建造战船。有人建议秘密进行,隋文帝说:“我要公开替天行道,讨伐有罪,有什么可保密的!”还让人把造船剩下的木片投入长江,说:“如果他们害怕并能改正过错,我还有什么要求呢!”

杨素在永安建造大战船,名为“五牙”。船上建五层楼,高达一百多尺;船的左右前后装有六根拍竿,每根都有五十尺高,可容纳八百名士兵;次一等的战船名为“黄龙”,可容纳一百名士兵。其余的平乘、舴艋等战船,大小各有等级。

晋州刺史皇甫续即将赴任,向隋文帝叩首进言,称南陈有三条可灭的理由。隋文帝问具体情况,他说:“大国吞并小国,这是第一条;用有道的国家讨伐无道的国家,这是第二条;南陈接纳叛臣萧岩,我们有出兵的理由,这是第三条。陛下如果任命将领出兵,我愿意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!”隋文帝慰劳了他,然后派遣他赴任。

当时江南出现了很多怪异的现象,临平湖的水草长期堵塞湖面,忽然自行开通。陈叔宝对此感到厌恶,于是把自己“卖给”佛寺做奴仆,想借此压制邪气。他又在建康建造大皇寺,修建七层佛塔;还没完工,佛塔内部就起火被烧毁了。

吴兴人章华,喜爱学习,擅长写文章。朝臣因章华一向没有功绩和资历,竞相排挤诋毁他,只任命他为大市令。章华郁郁不得志,上书极力劝谏,大致说:“过去高祖向南平定百越,向北诛杀叛逆;世祖向东平定吴会,向西击败王琳;高宗收复淮南,开拓千里疆土,三位先祖的功劳已经很大了。陛下即位至今已有五年,不思念先帝创业的艰难,不知道天命的可畏;沉迷于宠妃,迷惑于酒色;祭祀七庙却从不亲自前往,册封三位妃子却亲自临朝;老臣旧将被弃置不用,谄媚奸邪之人却晋升到朝廷。如今边境日益缩小,隋朝军队逼近国境,陛下如果不改革朝政,我恐怕姑苏台会再次有麋鹿出没(意指南陈将亡)!”陈叔宝大怒,当天就把章华杀了。

祯明二年戊申(公元588年)

这年春天正月辛巳日,南陈后主立皇子陈为东阳王,陈恬为钱塘王。派遣散骑常侍袁雅等人出使隋朝;又派遣散骑常侍、九江人周罗睺率军驻守峡口,侵犯隋朝的峡州。

三月甲戌日,隋朝派遣兼散骑常侍程尚贤等人出使南陈。

戊寅日,隋文帝下诏说:“陈叔宝占据巴掌大的土地,放纵贪婪的欲望,掠夺百姓,耗尽他们的财产;逼迫朝廷内外的人,无休止地服劳役;穷奢极侈,昼夜颠倒;斩杀直言进谏的人,诛灭无罪的家族;欺骗上天作恶,却向鬼神祈求恩惠;让宫女们打扮得花枝招展,却让军队拿起武器(指沉迷女色却轻启战端);宫女们穿着绫罗绸缎,却要百姓为其警戒清道(指生活奢靡却加重百姓负担);自古以来的昏庸君主,很少有能和他相比的。君子潜逃,小人得志。上天降下灾祸,大地出现妖孽,事物怪异,人事反常。官员们闭口不言,百姓在路上相遇只能用眼神示意。再加上他违背道德和诺言,扰乱边境;派兵像老鼠、盗贼一样,白天潜伏,夜晚活动。天下所有百姓,都是我的臣民,每次听到看到南陈的情况,我都感到悲伤。现在可以出兵,颁布军令,顺应时机诛杀消灭陈叔宝;这次行动,必将永远平定吴越地区。”隋文帝又发送盖有玉玺的文书,揭露陈叔宝的二十条罪状;还抄写了三十万份诏书,传遍江南地区。

南陈太子陈胤,生性聪慧,喜好文学,但常有过失;太子詹事袁宪恳切劝谏,他却不听。当时沈皇后不受宠爱,而后主身边的侍从多次往来东宫,太子也多次派人到沈皇后住处,后主怀疑他们心怀不满,对太子十分厌恶。张贵妃、孔贵嫔日夜编造沈皇后和太子的坏话,孔范等人又在宫外加以附和。后主想立张贵妃的儿子始安王陈深为太子,曾私下里和大臣谈论此事。吏部尚书蔡征顺从后主的心意,称赞这个想法,袁宪却神色严厉地反驳:“皇太子是国家的储君,天下百姓都归心于他,你是什么人,竟敢轻易谈论废立太子!”后主最终还是听从了蔡征的建议。这年夏天五月庚子日,后主废黜太子陈胤,改封他为吴兴王,立扬州刺史始安王陈深为太子。蔡征是蔡景历的儿子。陈深也聪慧机敏,有志向操守,举止端庄,即使是身边的侍从,也从未见他有过喜怒之色。后主听说袁宪曾劝谏过陈胤,当天就任命袁宪为尚书仆射。

后主对待沈皇后一向冷淡,张贵妃独掌后宫大权,沈皇后却淡然处之,从未有过嫉妒怨恨,日常生活节俭,衣服没有锦绣装饰,只以阅读图书史籍和佛经为事,还多次上书劝谏后主。后主想废黜沈皇后,改立张贵妃,恰逢国家灭亡,此事才没办成。

这年冬天十月己亥日,后主立皇子陈蕃为吴郡王。

己未日,隋朝在寿春设置淮南行省,任命晋王杨广为行省尚书令。

后主派遣兼散骑常侍王琬、兼通直散骑常侍许善心出使隋朝,隋人把他们留在客馆中。王琬等人多次请求返回南陈,都没被允许。

甲子日,隋朝因要出兵伐陈,在太庙举行祭祀仪式,任命晋王杨广、秦王杨俊、清河公杨素为行军元帅。杨广率军从六合出兵,杨俊从襄阳出兵,杨素从永安出兵,荆州刺史刘仁恩从江陵出兵,蕲州刺史王世积从蕲春出兵,庐州总管韩擒虎从庐江出兵,吴州总管贺若弼从广陵出兵,青州总管弘农人燕荣从东海出兵。此次出兵共设总管九十人,兵力五十一万八千人,全部受晋王杨广调度。军队东接沧海,西抵巴蜀,旌旗战船,连绵数千里。隋朝任命左仆射高颎为晋王元帅府长史,右仆射王韶为司马,军中事务都由他们决断;两人处理军队调度、物资分配等事,毫无阻碍。

十一月丁卯日,隋文帝亲自为将士们饯行;乙亥日,隋文帝抵达定城,检阅军队并誓师。

丙子日,后主立皇弟陈叔荣为新昌王,陈叔匡为太原王。

隋文帝前往河东;十二月庚子日,返回长安。突厥莫何可汗向西攻打邻国,中箭身亡。突厥国人拥立雍虞闾为可汗,号称颉伽施多那都蓝可汗。

隋军进逼长江,高颎对行台吏部郎中薛道衡说:“如今大举出兵,江东一定能攻克吗?”薛道衡回答:“一定能攻克。我曾听说郭璞有句话:‘江东分治称王三百年,之后会重新和中原统一。’如今三百年的期限即将到来,这是第一条理由。皇上恭敬节俭、勤勉治国,陈叔宝却荒淫骄奢,这是第二条理由。国家的安危取决于任用的人,陈朝任命江总为宰相,江总只知饮酒赋诗,还提拔小人施文庆,把政务托付给他;萧摩诃、任蛮奴担任大将,不过是匹夫之勇罢了,这是第三条理由。我们有道义且国力强大,他们无德行且国力弱小,估计他们的兵力不过十万,西起巫峡,东至沧海,兵力分散则势力单薄,兵力集中则顾此失彼,这是第四条理由。我军席卷江东的势头,是毫无疑问的。”高颎高兴地说:“听你分析成败的道理,我豁然开朗。我原本只期望你有才华学识,没想到你的谋略竟如此高明。”

秦王杨俊统领各路军队驻守汉口,负责上游的军事调度。后主下诏任命散骑常侍周罗睺为都督,统领巴峡一带沿江的军事,以抵御隋军。

杨素率领水军顺江东下,经过三峡,抵达流头滩。南陈将军戚昕率领一百多艘青龙战船,驻守狼尾滩。狼尾滩地势险要陡峭,隋军对此感到担忧。杨素说:“胜负的关键,就在这一战。如果白天乘船而下,他们会看清我们的虚实,而且滩流湍急,船只难以控制,我们就会失去有利时机;不如趁夜突袭。”于是杨素亲自率领几千艘黄龙战船,士兵口中衔枚(防止出声),顺流而下,又派遣开府仪同三司王长袭率领步兵从南岸攻打戚昕的其他营寨,大将军刘仁恩率领骑兵从北岸奔赴白沙,黎明时分赶到,发起进攻;戚昕战败逃走,隋军俘获了他的全部部众,随后安抚并遣返了他们,对当地百姓秋毫无犯。

杨素率领水军继续东下,战船布满江面,旌旗铠甲在阳光下耀眼夺目。杨素坐在平乘大船上,容貌雄伟,南陈士兵望见他,都十分畏惧,说:“清河公简直是江神啊!”

长江沿岸的镇戍据点听说隋军将至,相继上奏报告;施文庆、沈客卿却把这些奏报都压下来,不告诉后主。

起初,后主因萧岩、萧瓛是后梁宗室,率领部众前来投奔,心中对他们有所猜忌,所以把他们的部众分散到远方,任命萧岩为东扬州刺史,萧瓛为吴州刺史;又派领军将军任忠出兵驻守吴兴郡,以牵制这两个州。后主还让南平王陈嶷镇守江州,永嘉王陈彦镇守南徐州。不久,后主征召陈嶷、陈彦两位藩王回京参加第二年的元旦朝会,命令沿江各镇的战船全部跟随两位藩王返回都城,想借此显示威势,震慑前来投奔的后梁人。从此,长江中没有一艘作战船只,上游各州的军队也都被杨素的军队阻拦,无法赶到京城。

湘州刺史晋熙王陈叔文,在任时间长久,很得民心,后主因他占据上游地区,暗中猜忌他;后主自认为平时对群臣缺少恩惠,担心他们不肯为自己效力,又没有合适的人选可派,于是提拔施文庆为都督、湘州刺史,配给他两千精兵,让他向西进军;同时征召陈叔文回朝。施文庆对这个任命非常满意,但又担心自己外出后,朝中掌权者会抓住自己的把柄,于是推荐同党沈客卿接替自己的职位。

施文庆还没出发时,他和沈客卿共同掌管朝廷机密。护军将军樊毅对仆射袁宪说:“京口、采石都是军事要地,各自需要五千精兵,再派出两百艘金翅战船,沿江上下巡逻,加强防备。”袁宪和骠骑将军萧摩诃都认为这个建议可行,于是和文武群臣共同商议,请求后主按樊毅的计策行事。施文庆担心调兵后没有兵力跟随自己去湘州,耽误自己赴任,而沈客卿又贪图施文庆的职位,想自己独掌大权,两人于是在朝堂上说:“如果有奏议,不必当面陈述;只需写成文书上奏,我们会代为呈递。”袁宪等人信以为真,两人拿着奏书入宫,对后主说:“这都是日常小事,边境将领足以应对。如果调派军队和战船,反而会惊扰百姓。”

等到隋军进逼长江,间谍频繁来报,袁宪等人多次恳切上奏,请求派兵防备,甚至再三劝谏。施文庆说:“元旦朝会即将到来,南郊祭天的仪式上,太子也要率领很多人参加;现在如果出兵,这些事就会荒废。”后主说:“现在先出兵,如果北边没事,再让水军跟随我去南郊,有什么不可以!”施文庆又说:“这样一来,消息传到邻国,会认为我国国力衰弱。”后来施文庆、沈客卿又用财物拉拢江总,江总在朝中为他们游说。后主既不愿违背江总等人的意思,又迫于群臣的请求,于是下令把此事交给外廷大臣详细商议。江总又从中压制袁宪等人,因此商议了很久也没得出结果。

后主曾从容地对侍从说:“帝王之气就在这里。北齐军队来过三次,北周军队来过两次,都被我们打败了。隋军又能怎么样呢!”都官尚书孔范说:“长江是天然的壕沟,自古以来就是南北的界限,如今隋军难道能飞过来吗!边境将领想邀功请赏,才胡乱说军情紧急。我常常担心自己官职太低,要是隋军渡江,我一定能立功升任太尉公!”有人谎称隋军的战马死了很多,孔范说:“那些战马是我们的,怎么会死呢!”后主听了大笑,认为孔范说得对,因此不做充分防备,依旧不停地奏乐、饮酒、赋诗。

这一年,吐谷浑的裨王拓跋木弥请求率领一千多户人家归降隋朝。隋文帝说:“天下所有百姓,都是我的臣民,我抚育他们,全凭仁孝之心。吐谷浑可汗昏庸狂妄,他的妻儿心怀恐惧,都想归附我国,以摆脱危亡。但背叛君主和父亲的人,不能接纳。况且他们的本意只是为了逃避死亡,如果现在拒绝他们,又显得我们不仁。如果他们再派使者来,只需安抚慰问,让他们自行决定是否归附,不必出兵接应。他的妹夫和外甥想来归附,也听凭他们的意愿,不用费力劝诱。”

移兹裒去世,隋文帝下令让他的弟弟树归承袭王位,统领其部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