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季七月己卯日,东魏宜阳王元景植去世。
西魏任命侍中宇文测为大都督、代理汾州事务。宇文测是宇文深的哥哥,治理政务简约仁惠,深得士民之心。汾州与东魏接壤,东魏人多次来劫掠,宇文测抓获劫掠者后,下令解开他们的绑绳,带过来见面,为他们摆设酒食,以宾客之礼相待,还供给粮食,派人护送他们出境。东魏人非常惭愧,不再来劫掠,汾州、晋州之间甚至可以互通婚丧喜庆的消息,当时的舆论都称赞宇文测。有人告发宇文测和境外勾结,丞相宇文泰发怒说:“宇文测为我安定边境,我了解他的心意,谁敢离间我们兄弟!”下令把告发的人斩首。
西魏丞相宇文泰想改革时政,制定强国富民的制度,大行台度支尚书兼司农卿苏绰竭尽才智,协助他推行改革——裁减官员,设置“二长”(里长、党长,基层官职),又实行屯田以供给军队和国家开支。苏绰还制定了“六条诏书”,九月,上奏朝廷后开始推行:一为“清心”(为官者要端正心态),二为“敦教化”(推行道德教化),三为“尽地利”(充分利用土地资源),四为“擢贤良”(选拔贤能人才),五为“恤狱讼”(谨慎处理司法案件),六为“均赋役”(公平分摊赋税徭役)。宇文泰非常重视这六条诏书,常把它放在座位旁边,还命令百官学习背诵,州牧、郡守、县令等地方官,凡是不熟悉六条诏书和户籍账目的,一律不能任职。
东魏孝静帝诏令百官在麟趾阁商议制定法律制度,称为《麟趾格》,冬季十月甲寅日,正式颁布推行。
十二月乙巳日,东魏征调五万名民夫修建漳滨堰,三十五天后完工。
十一月丙戌日,东魏任命彭城王元韶为太尉,度支尚书胡僧敬为司空。胡僧敬本名胡虔,以表字行世,是胡国珍的侄孙、东魏孝静帝的舅舅。
十二月,东魏派兼散骑常侍李骞出使梁朝。
交趾人李贲世代是当地豪强,做官却不得志。有个叫并韶的人,擅长写文章,去吏部求官,吏部尚书蔡撙因“并”姓没有前代名人,只任命他为广阳门郎;并韶对此感到耻辱。李贲和并韶返回乡里,谋划叛乱,恰逢交州刺史武林侯萧咨因苛刻残暴失去民心——当时李贲任德州监军,趁机联合几个州的豪强一起反叛。萧咨向李贲行贿,才得以逃回广州。梁武帝派萧咨和高州刺史孙冏、新州刺史卢子雄领兵攻打李贲。萧咨是萧恢的儿子。
这一年,西魏又增补了十二条新法令。
东魏丞相高欢因各州征收的绢帛不符合旧制(尺寸不足),百姓深受其苦,上奏请求下令统一以四十尺为一匹。
西魏自从战乱以来,农民、商人失业,六镇百姓相继向内迁徙,到齐州、晋州谋生,高欢借助这些人成就了霸业。东西魏分裂后,连年战争,河南各州郡荒草丛生,官府和百姓都穷困枯竭,很多人饿死。高欢命令各州沿黄河及渡口、桥梁处都设置粮仓储存粮食,通过漕运转运,供给军队,防备饥荒;又在幽州、瀛州、沧州、青州四州靠海地区煮盐。军队和国家的开支,才勉强得以维持。到这时,东部地区连年丰收,一斛谷价降到九钱,山东(东魏境内)的百姓逐渐恢复生机。
东魏尚书令高澄娶了孝静帝的妹妹冯翊长公主,生下儿子高孝琬,朝中权贵前来祝贺,高澄说:“这是皇上的外甥,应该先祝贺皇上。”三天后,孝静帝亲临高澄府第,赏赐一万匹锦彩布绢。于是权贵们争相送礼,高澄家的财物堆满了十间房屋。
东魏临淮王元孝友上奏:“现行制度规定一百家为一族,二十五家为一闾,五家为一比。一百家之内有二十五名闾帅,这些人都免除徭役,导致苦乐不均——就像羊少狼多,还有人趁机侵吞利益,这一弊端已经很久了。京城各坊,有的七八百家只设一个里正、两个史吏,各种事务都能处理好,何况外州呢!请保留‘三正’(族正、闾正、比正)的名称不变,但每闾只设两个比(即十家为一闾),这样每族可减少十二名免役的闾帅——节省的绢帛、徭役兵力,好处非常多。”奏章被下发到尚书省,却被搁置没有施行。
安成郡望族刘敬躬用妖术迷惑民众,很多人相信他。
大同八年(壬戌年,公元542年)
春季正月,刘敬躬占据安成郡反叛,改年号为永汉,设置官职属吏,进攻庐陵,逼近豫章。南方很久没有经历战争,人心惶恐,豫章内史张绾招募士兵抵抗。张绾是张缵的弟弟。二月戊戌日,江州刺史湘东王萧绎派司马王僧辩、中兵曹子郢讨伐刘敬躬,受张绾指挥。三月戊辰日,活捉刘敬躬,押送到建康斩首。王僧辩是王神念的儿子,学识渊博、能言善辩,气度庄重,虽然射箭射不透铠甲(不擅长武艺),但志向高远。
西魏开始设置六军(天子禁军)。
夏季四月丙寅日,东魏派兼散骑常侍李绘出使梁朝。李绘是李元忠的侄子。
东魏丞相高欢到邺城朝见孝静帝。司徒孙腾因事获罪被免职;乙酉日,任命彭城王元韶为录尚书事,侍中广阳王元湛为太尉,尚书右仆射高隆之为司徒。起初,太傅尉景和高欢一起归附尔朱荣,尉景的妻子是高欢的姐姐,他自恃是功勋贵戚,贪婪放纵、不守法度,被有关部门弹劾入狱;高欢三次到皇宫哭着求情,尉景才得以免死。丁亥日,尉景被降为骠骑大将军、开府仪同三司。高欢去探望他,尉景躺在床上不起来,大喊:“杀我的时候到了吗!”高欢安抚他并向他道歉。辛卯日,任命库狄干为太傅,领军将军娄昭为大司马,封祖裔为尚书右仆射。六月甲辰日,高欢返回晋阳。
八月庚戌日,东魏任命开府仪同三司、吏部尚书侯景为兼尚书仆射、河南道大行台,让他根据情况防备、讨伐敌军。
西魏任命王盟为太保。东魏丞相高欢攻打西魏,从汾州、绛州进军,军营连绵四十里,西魏丞相宇文泰派王思政镇守玉壁,阻断东魏军的道路。高欢写信招降王思政说:“如果投降,就任命你为并州刺史。”王思政回信说:“可朱浑道元投降后,为什么没得到并州刺史之职?”冬季十月己亥日,高欢围攻玉壁,一共围了九天,恰逢大雪,士兵又冷又饿,很多人死亡,于是解除包围撤退。西魏派太子元钦镇守蒲坂,宇文泰出兵蒲坂,抵达皂荚,听说高欢已撤退渡汾河,追击却没追上。十一月,东魏任命可朱浑道元为并州刺史。
十二月,西魏文帝在华阴打猎,大宴将士,宇文泰率领众将朝见文帝。又在沙苑北边修建万寿殿。
辛亥日,东魏派兼散骑常侍杨斐出使梁朝。
孙冏、卢子雄讨伐李贲时,因春季瘴气即将弥漫,请求等到秋季再进军;广州刺史新渝侯萧映不允许,武林侯萧咨又催促他们。孙冏等人抵达合浦时,士兵死亡达十分之六七,部众溃散而回。萧映是萧憺的儿子。萧咨上奏说孙冏和卢子雄与叛军勾结,故意逗留不进,梁武帝下令在广州将二人赐死。卢子雄的侄子卢子略、卢子烈,以及主帅广陵人杜天合、弟弟杜僧明、新安人周文育等人,率领卢子雄的部众攻打广州,想杀死萧映、萧咨,为卢子雄报仇。西江督护、高要太守吴兴人陈霸先率领三千精锐士兵救援广州,大败卢子略等人,杀死杜天合,活捉杜僧明、周文育。陈霸先因杜僧明、周文育骁勇过人,释放了他们,任命为自己的主帅。武帝下诏任命陈霸为先直阁将军。
西魏丞相宇文泰的妻子冯翊公主生下儿子宇文觉。
东魏任命光州刺史李元忠为侍中。李元忠虽然身处要职,却不把政务放在心上,只以饮酒自娱。高欢想任命他为仆射,世子高澄说他放浪不羁、经常醉酒,不能把尚书省的政务托付给他。李元忠的儿子李搔听说后,劝父亲少喝酒,李元忠说:“我说当仆射不如喝酒快乐,你喜欢仆射之职,就该不喝酒。”
大同九年(癸亥年,公元543年)
春季正月壬戌日,东魏宣布大赦,改年号为武定。
东魏御史中尉高仲密娶了吏部郎崔暹的妹妹,不久后又抛弃了她,因此和崔暹结怨。高仲密选拔御史时,大多任用自己的亲戚同乡,高澄上奏请求重新选拔;崔暹正被高澄宠信,高仲密怀疑崔暹陷害自己,更加怨恨。高仲密的后妻李氏美丽又聪慧,高澄见到后很喜欢她,李氏不从,衣服都被扯破,将此事告诉高仲密,高仲密怨恨更深。不久后,高仲密被外调为北豫州刺史,暗中谋划叛逃。高欢怀疑他,派镇城奚寿兴掌管军事,只让高仲密负责民政。高仲密设宴邀请奚寿兴,埋伏壮士捉住了他,二月壬申日,以虎牢城叛降西魏。西魏任命高仲密为侍中、司徒。
高欢认为高仲密叛乱是因崔暹而起,准备杀崔暹,高澄把崔暹藏起来,坚决为他求情,高欢说:“我饶他一命,但必须狠狠打他一顿。”高澄于是交出崔暹,却对大行台都官郎陈元康说:“你要是让崔暹挨了打,我们就再也不见面。”陈元康于是对高欢说:“大王正要把天下托付给大将军(高澄),大将军连一个崔暹都不能保全免他受杖刑,父子之间尚且如此,何况对别人呢!”高欢于是放了崔暹。
高季式驻守在永安戍,高仲密派信使告诉他自己的情况,高季式跑去告诉了高欢,高欢一如既往地对待高季式。
西魏丞相宇文泰率领各路军队响应高仲密,让太子少傅李远担任前锋,到达洛阳后,派开府仪同三司于谨攻打柏谷,攻克了它。三月壬申日,包围了河桥南城。东魏丞相高欢率领十万大军到达黄河北岸,宇文泰退守瀍水北岸,在黄河上游放火船来烧河桥。斛律金让行台郎中张亮用一百多条小船装载着长锁链,等到火船将要到达时,用钉子把火船钉住,拉着锁链向岸边,桥于是得以保全。
高欢渡过黄河,占据邙山摆开阵势,几天都没有进军。宇文泰把辎重留在瀍水弯曲处,夜晚,登上邙山去袭击高欢。侦察骑兵报告高欢说:“敌人距离这里四十多里,早晨吃了早饭,口干舌燥地赶来。”高欢说:“他们自然会渴死!”于是整顿阵势等待他们。戊申日,黎明时分,宇文泰的军队和高欢的军队相遇。东魏的彭乐率领几千骑兵作为右翼,冲击西魏军的北部,所到之处西魏军纷纷溃败,于是彭乐冲进了西魏军营。有人报告说彭乐叛变了,高欢非常生气。不久西北方向尘土扬起,彭乐派使者来报告胜利的消息,俘虏了西魏的侍中、开府仪同三司、大都督临洮王元柬、蜀郡王元荣宗、江夏王元升、巨鹿王元阐、谯郡王元亮、詹事赵善以及督将僚佐四十八人。众将乘胜攻击西魏军,大败西魏军,斩首三万多级。
高欢派彭乐追击宇文泰,宇文泰处境窘迫,对彭乐说:“你不是彭乐吗?傻小子!今天没有我,明天哪里还会有你呢?为什么不赶快回营,收取你的金银财宝!”彭乐听从了他的话,获得了宇文泰的一囊金带回来,对高欢说:“黑獭(宇文泰的小名)从刀刃下逃脱,已经吓破胆了!”高欢虽然对他的胜利感到高兴,但又对他放走宇文泰感到生气,让他趴在地上,亲自揪着他的头,接连顿了几下,并列举他沙苑之战的失败,举起刀要砍下去多次,咬紧牙关很久。彭乐说:“请给我五千骑兵,我再为大王把他抓回来。”高欢说:“你放走他是什么意思?还说再去抓回来!”命令取来三千匹绢压在彭乐背上,趁机把这些绢赐给了他。第二天,双方又交战,宇文泰率领中军,中山公赵贵率领左军,领军若干惠等率领右军。中军、右军联合攻击东魏军,大败东魏军,全部俘虏了东魏的步兵。高欢的马丢了,赫连阳顺下马把自己的马给了高欢。高欢上马逃走,跟随他的骑兵和步兵只有七人,追兵到了,亲信都督尉兴庆说:“大王赶快走,兴庆腰间有一百支箭,足够杀死一百人。”高欢说:“事情成功了,让你做怀州刺史;如果死了,任用你的儿子!”尉兴庆说:“我的儿子还小,希望任用我的哥哥!”高欢答应了他。尉兴庆抵抗作战,箭射完后战死。
东魏有士兵逃奔到西魏,把高欢所在的位置告诉了西魏,宇文泰招募了三千名勇敢的士兵,都拿着短兵器,配给大都督贺拔胜去攻打高欢。贺拔胜在军队中认出了高欢,拿着长矛和十三名骑兵追赶他,追了几里路,长矛的刀刃几乎要碰到高欢,于是喊着高欢的字说:“贺六浑,贺拔破胡(贺拔胜的字)一定要杀死你!”高欢几乎气绝,河州刺史刘洪徽从旁边射贺拔胜,射中了他的两匹马,武卫将军段韶射贺拔胜的马,马死了。等到副马到来,高欢已经逃走了。贺拔胜叹息说:“今天没有拿弓箭,这是天意啊!”
西魏南郢州刺史耿令贵,大声呼喊,独自冲入敌阵,刀枪乱下,人们都以为他死了,不久他又挥刀回来了。这样来回了几次,在耿令贵面前的敌人死伤相继。他于是对身边的人说:“我难道喜欢杀人吗?壮士消灭敌人,不得不这样。如果不能杀死敌人,又不被敌人所伤,那和那些只会跟着别人坐享其成的人有什么不同呢!”
西魏左军赵贵等五将作战失利,东魏的军队又振作起来。宇文泰与东魏军队交战,又失利了。恰逢天黑,西魏的军队于是逃走,东魏的军队追击他们;独孤信、于谨收拢散兵从后面攻击东魏追兵,追兵受到惊扰,西魏的各路军队因此得以保全。若干惠在夜晚率领军队离开,东魏的军队追击他;若干惠慢慢地下马,回头命令厨师做饭,吃完饭,对身边的人说:“在长安死,在这里死,有什么不同呢?”于是竖起军旗,吹响号角,收拢散兵慢慢地返回;追击的骑兵怀疑有伏兵,不敢逼近。宇文泰于是进入函谷关,驻扎在渭水上。
高欢进军到陕州,宇文泰派开府仪同三司达奚武等抵抗他。行台郎中封子绘对高欢说:“统一天下,就在今天。过去魏太祖平定汉中,没有乘胜夺取巴、蜀,失误在于迟疑,后悔也来不及了。希望大王不要怀疑。”高欢深有同感,召集众将商议是否进军,众将都认为“野外没有青草,人马疲劳瘦弱,不能长途追击”。陈元康说:“两雄相争,时间已经很久了。如今有幸取得大胜,这是上天赐予我们的机会,时机不可错过,应当乘胜追击。”高欢说:“如果遇到伏兵,我怎么能成功?”陈元康说:“大王以前在沙苑失利,他们尚且没有设伏;如今他们如此溃败,怎么能有长远的谋划呢!如果放弃不追击,一定会成为后患。”高欢没有听从,派刘丰生率领几千骑兵追击宇文泰,然后向东返回。
宇文泰把王思政从玉壁召来,准备让他镇守虎牢,王思政还没有到达宇文泰就战败了,于是让他镇守恒农。王思政进入恒农城,命令打开城门,解开衣服躺下,安慰鼓励将士,显示出没有什么可畏惧的。几天后,刘丰生来到城下,害怕他,不敢进军,率领军队返回。王思政于是修筑城郭,建造望楼,经营农田,积聚粮草,从此恒农开始有了防御的准备。
丞相宇文泰请求自行贬职,西魏君主不允许。在这场战役中,西魏的各位将领都没有战功,只有耿令贵与太子武卫率王胡仁、都督王文达奋力作战,功劳很多。宇文泰想把雍州、岐州、北雍州三州授予他们,因为各州有好有坏,让他们抽签选取。于是赐给王胡仁名为勇,耿令贵名为豪,王文达名为信,用以彰显他们的功劳。于是广泛招募关陇地区的豪强士族来扩充军队。
高仲密将要反叛的时候,暗中派人去煽动冀州的豪杰,让他们作为内应,东魏派高隆之乘驿马急速去安抚,因此冀州得以安定。高澄秘密写信给高隆之说:“跟随高仲密一起向西去的党羽,应该全部逮捕他们的家属,以惩罚将来可能反叛的人。”高隆之认为朝廷的恩旨已经下达,按道理不能更改,如果再收治他们,会向百姓显示朝廷不守信义,倘若导致人心惊扰,损失就不小了,于是禀告丞相高欢,此事就作罢了。
任命太子詹事谢举为尚书仆射。
夏季,四月,林邑王攻打李贲,李贲的将领范修在九德打败了林邑王的军队。
清水的氐族酋长李鼠仁,趁着西魏战败,占据险要之地作乱;陇右大都督独孤信多次派军队攻打他,都没有攻克。丞相宇文泰派典签天水人赵昶前往劝说他,各位酋长聚集商议,有的听从,有的不听从;那些不听从的人想要杀了赵昶,赵昶神色自若,言辞语气更加严厉,李鼠仁受到感动而醒悟,于是率领众人投降。氐族酋长梁道显反叛,宇文泰又派赵昶去劝说他投降,把他的豪强首领四十多人以及部落迁徙到华州,宇文泰就任命赵昶为都督,让他统领这些人。
宇文泰派间谍潜入虎牢,命令守将魏光坚守。侯景抓获了间谍,改动了间谍携带的书信内容,说:“应该赶快离开。”把间谍放回城中,魏光在夜里逃走了。侯景抓获了高仲密的妻子儿女送到邺城,北豫州、洛州又重新归属于东魏。五月壬辰日,东魏因为收复了虎牢,赦免了死罪以下的囚犯,只有高仲密的家族不被赦免。丞相高欢因为高乾有忠义功勋,高昂为国家大事而死,高季式又事先自己向高欢报告了高仲密的情况,都为他们求情,免除了他们的连坐之罪。高仲密的妻子李氏应当被处死,高澄穿着盛装去见她,说:“今天怎么样?”李氏默默不语,高澄于是纳她为妾。乙未日,任命侯景为司空。
秋季,七月,西魏大赦天下。任命王盟为太傅,广平王元赞为司空。
八月乙丑日,东魏任命汾州刺史斛律金为大司马。
东魏派兼散骑常侍李浑等人前来访问。
冬季,十一月,甲午日,东魏孝静帝在西山打猎;乙巳日,回到宫中。高澄请求解除自己侍中的职务,东魏孝静帝让他的弟弟并州刺史太原公高洋代替他。丞相高欢在肆州北山修筑长城,西起马陵,东到土墱,四十天完工。
西魏各州刺史、太守一起拜见丞相宇文泰,宇文泰让河北太守裴侠单独站出来,对众人说:“裴侠清廉谨慎、一心奉公,是天下太守中最好的。要是有像裴侠这样的人,就可以和他站在一起!”众人沉默,没人敢应声。宇文泰于是重赏裴侠,朝廷内外都赞叹佩服他,称他为“独立君”。
春季正月,李贲自称“越帝”,设置文武百官,改年号为天德。
三月癸巳日,东魏丞相高欢巡视冀州、定州,核查河北地区户口增减情况,随后到邺城朝见孝静帝。
甲午日,梁武帝前往兰陵,拜谒建宁陵(武帝父亲萧顺之的陵墓),命太子留守皇宫;辛丑日,又拜谒修陵(武帝母亲张尚柔的陵墓)。
丙午日,东魏任命开府仪同三司孙腾为太保。
己酉日,梁武帝登上京口城的北固楼,将其改名为“北顾楼”;庚戌日,亲临回宾亭,宴请家乡故老和沿途各县前来迎接的人,男女老少共几千人,每人赏赐两千钱。
壬子日,东魏任命高澄为大将军、领中书监,元弼为录尚书事,左仆射司马子如为尚书令,侍中高洋为左仆射。
高欢常年驻守晋阳,孙腾、司马子如、高岳、高隆之都是他的亲信旧部,被托付掌管朝政,邺城中人称他们为“四贵”。这四人权势熏天,遍布朝廷内外,大多专横放纵、贪婪无度。高欢想削弱他们的权力,所以任命高澄为大将军、领中书监,把门下省的重要事务全部划归中书省,文武官员的赏罚都要由高澄决定。孙腾见高澄时,不肯行全礼,高澄喝令手下把他从座位上拽下来,用刀环打他,还把他罚站在门外。太原公高洋在高澄面前拜见高隆之,称他“叔父”,高澄当场怒骂高洋。高欢对大臣们说:“我儿子渐渐长大了,你们该避着他点。”从此,公卿以下官员见了高澄,没有不敬畏的。库狄干是高澄姑母的丈夫,从定州来拜见高澄,在门外站了三天才得以见面。
高澄想在孝静帝身边安插亲信,提拔中兵参军崔季舒为中书侍郎。高澄每次给孝静帝上奏章,或是有劝谏请求,有时文辞繁杂,崔季舒就会修改润色,让奏章通顺易懂。孝静帝回复高澄父子的话,也常和崔季舒商量,说:“崔中书就像我的乳母一样(贴心周到)。”崔季舒是崔挺的侄子。
夏季四月乙卯日,梁武帝从兰陵返回建康。
五月甲申日(初一),西魏丞相宇文泰到长安朝见文帝。
甲午日,东魏派散骑常侍魏季景出使梁朝。魏季景是魏收的族叔。
梁朝尚书令何敬容的姨弟盗窃官米,还写信请领军河东王萧誉帮忙求情;丁酉日,何敬容因受牵连被免官。
东魏广阳王元湛去世。
西魏琅邪贞献公贺拔胜的几个儿子留在东魏,高欢把他们全杀了,贺拔胜又恨又愤,生病去世。宇文泰常对人说:“众将和敌人对阵时,神色都会紧张,只有贺拔公打仗时像平时一样镇定,真是大勇之人!”
秋季七月,西魏重新制定重量、长度、容量的标准,命尚书苏绰在原有“三十六条制度”的基础上修改补充,整理成五卷,颁布施行。同时选拔贤才担任刺史、太守、县令,全按新制度派遣任职。几年之内,百姓都觉得新制度便利。
西魏自从正光年间以后,政令刑罚松弛混乱,官员大多贪污。高欢上奏请求任命司州中从事宋游道为御史中尉,高澄坚持请求让吏部郎崔暹担任,改任宋游道为尚书左丞。高澄对崔暹、宋游道说:“你们一个在御史台(监察机构),一个在尚书省(行政机构),要让天下官风变得严肃端正。”崔暹选拔毕义云等人做御史,当时人都称赞他选得合适。毕义云是毕众敬的曾孙。高澄想给崔暹树立威势,一次大臣们在座,他故意让崔暹后到,崔暹通报姓名后,抬头挺胸、慢慢走进来,两个侍从提着他的衣摆引路;高澄到庭院中迎接,对他行对等礼仪,崔暹也不推辞,直接就座,酒过两巡,马上起身告辞。高澄留他吃饭,崔暹说:“刚接到命令要回御史台查案。”说完不等吃饭就走了,高澄还亲自送他到台阶下。又一天,高澄和大臣们外出,去东山,在路上遇到崔暹,崔暹的侍从用红色木棒击打高澄的前导卫队,高澄赶紧掉转马头避让。
尚书令司马子如因为是高欢的老部下,身居要职,非常傲慢,和太师咸阳王元坦一起贪污无度。崔暹先后弹劾司马子如、元坦以及并州刺史可朱浑道元等人的罪状,每一条都写得详尽尖锐。宋游道也弹劾司马子如、元坦,还有太保孙腾、司徒高隆之、司空侯景、尚书元羡等人。高澄把司马子如关进监狱,才过了一夜,司马子如的头发就全白了,他辩解道:“我司马子如当年从夏州拄着拐杖投奔相王(高欢),相王只给了我一辆无篷车、一头母牛,牛犊在路上死了,只剩一副牛角,除此之外,我所有的东西都是后来从别人那里得来的(并非贪污)。”高欢写信告诫高澄:“司马令是我的老伙计,你该宽容他些。”高澄于是骑马到街上,放出司马子如,解开他的枷锁;司马子如吓得说:“莫不是要杀我吧?”八月癸酉日,司马子如被削去官爵。九月甲申日,东魏任命济阴王元晖业为太尉;太师咸阳王元坦被免去官职,以王爷身份回家闲居,元羡等人也都被免官,此外被处死、罢黜的官员还有很多。过了很久,高欢见到司马子如,可怜他憔悴的样子,把他的头放在自己膝盖上,亲自给他抓虱子,还赏赐他一百瓶酒、五百只羊、五百石米。
高澄对各位权贵极力称赞崔暹,还告诫他们要好好对待崔暹。高欢也写信给邺城的权贵们说:“崔暹在御史台任职,咸阳王、司马令都是我平民时的老朋友,论尊贵亲近,没人能超过他们俩,可他们还是一起获罪,我都救不了,你们可要小心啊!”
宋游道上奏驳斥尚书省的数百条违规行为,尚书省的豪强官吏王儒等人都被他鞭打斥责,尚书令、仆射以下官员都对他又怕又恨。高隆之诬陷宋游道有谋反言论,按罪当死。给事黄门侍郎杨愔说:“养狗就是为了让它叫;现在因为它叫了几声就杀它,恐怕以后再也没有敢叫的狗了(没人敢直言进谏了)。”宋游道最终被除名免职。高澄对宋游道说:“你早跟我去晋阳,不然的话,他们早晚要杀了你。”宋游道跟随高澄到晋阳,被任命为大行台吏部郎。
己丑日,梁朝宣布大赦。
东魏因战乱之后,户口登记不实,徭役赋税分配不均。冬季十月丁巳日,任命太保孙腾、大司徒高隆之为“括户大使”,分别巡视各州,查出没有户籍的百姓六十多万户,把寄居他乡的人都强制遣回原籍。十一月甲申日,任命高隆之为录尚书事,任命前大司马娄昭为司徒。
庚子日,孝静帝在圜丘举行祭天仪式。
东魏丞相高欢袭击山胡(北方少数民族),打败了他们,俘虏一万多户,分配到各州安置。
这一年,东魏任命散骑常侍魏收兼中书侍郎,负责编写国史。自从梁、魏两国通好以来,东魏给梁朝的国书里总写:“想彼境内宁静,此率土安和(想来贵国境内安宁,我国全境太平)。”梁武帝回信时,只去掉“彼”字,改成“想境内宁静,此率土安和”。魏收开始修改国书,写成:“想境内清晏,今万里安和(想来贵国境内安定,现在我国万里太平)。”梁武帝也效仿他,回信时去掉“今”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