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下文学小说网 > 女生言情 > 资治通鉴白话版 > 宋纪五 公元436年-441年)

宋纪五 公元436年-441年)(2 / 2)

太武帝当初要讨伐凉州时,太子拓跋晃也有疑虑。到这时,太武帝给太子下诏说:“姑臧城东门、西门外,有涌泉汇合在城北,水量大得像河流。其他水渠把水引到沙漠中,这一带没有干燥的土地。所以写这道敕令,消除你的疑虑。”

八月初八(庚子日),刘宋文帝封皇子刘铄为南平王。

九月二十五日(丙戌日),河西王沮渠牧犍哥哥的儿子沮渠万年率领部下投降北魏。姑臧城被攻破,牧犍率领文武官员五千人反绑双手请求投降,太武帝解开他的绑绳,以礼相待。北魏没收城中二十多万户人口,仓库里的珍宝多得数不清。太武帝派张掖王秃发保周、龙骑将军穆罢、安远将军源贺分别巡视各郡,各族胡人投降的又有几十万。

当初,沮渠牧犍任命弟弟沮渠无讳为沙州刺史、都督建康以西诸军事,兼任酒泉太守;任命沮渠宜得为秦州刺史、都督丹岭以西诸军事,兼任张掖太守;任命沮渠安周为乐都太守;任命堂弟沮渠唐儿为敦煌太守。等姑臧被攻破后,太武帝派镇南将军、代郡人奚眷攻打张掖,派镇北将军封沓攻打乐都。沮渠宜得烧毁仓库,向西逃往酒泉;沮渠安周向南逃往吐谷浑;封沓抢掠了几千户人口后返回。奚眷进军攻打酒泉,沮渠无讳、沮渠宜得收拢残余百姓逃往晋昌(今甘肃安西附近),随后到敦煌投奔沮渠唐儿。太武帝派弋阳公元絜镇守酒泉,同时在武威、张掖都设置将领驻守。

太武帝在姑臧设酒宴请群臣,说:“崔公智谋有余,我不再觉得新奇。伊是个擅长射箭骑马的武士,见解却和崔公相同,实在难得!”伊擅长射箭,能拉着牛倒走,跑起来能追上奔马,而且性情忠诚谨慎,所以太武帝特别喜爱他。

太武帝西征时,穆寿把他送到黄河边,太武帝告诫穆寿说:“柔然可汗吴提和沮渠牧犍一向交往密切,他听说我讨伐牧犍,一定会侵犯边境,所以我留下精锐士兵和肥壮战马,让你辅佐太子。秋收结束后,立即出兵到漠南,分别埋伏在要害地带,等柔然人来。引诱他们深入,然后攻击,没有打不赢的。凉州路途遥远,我没法救援,你不要违背我的话!”穆寿叩头接受命令。穆寿一向信任中书博士公孙质,把他当作主要谋士。穆寿和公孙质都迷信占卜,认为柔然肯定不会来,就没做防备。公孙质是公孙轨的弟弟。

柔然敕连可汗(吴提)听说北魏太武帝前往姑臧,趁机出兵侵犯北魏边境。他留下哥哥乞列归,与北魏的嵇敬、建宁王拓跋崇在北镇(今内蒙古武川附近)对抗,自己率领精锐骑兵深入北魏境内,抵达善无七介山(今山西右玉附近)。平城上下大为震惊,百姓争相逃往内城。穆寿不知所措,想堵塞西城门,请求太子拓跋晃退守南山,窦太后不同意,这才作罢。朝廷派司空长孙道生、征北大将军张黎在吐颓山(今山西大同附近)抵御柔然。恰逢嵇敬、拓跋崇在阴山以北击败乞列归,活捉了他,还擒获了他的伯父他吾无鹿胡以及五百名将领,斩杀一万多人。敕连可汗听说后,领兵逃走;北魏军队追击到漠南才返回。

冬天,十月初一(辛酉日),北魏太武帝向东返回,留下乐平王拓跋丕和征西将军贺多罗镇守凉州,把沮渠牧犍的宗族以及官吏、百姓三万户迁徙到平城。

十月初三(癸亥日),张掖王秃发保周率领各部鲜卑占据张掖,反叛北魏。

十二月十七日(乙亥日),刘宋太子刘劭举行成年加冠礼,朝廷宣布大赦。刘劭眉毛胡须浓密秀美,喜好读书,擅长骑马射箭,喜欢招揽宾客;他想做的事,宋文帝都会满足,东宫配备的兵力和皇宫羽林军相当。

十二月二十四日(壬午日),北魏太武帝回到平城。因柔然入侵没有造成重大损失,所以穆寿等人得以免于处死。太武帝仍以妹夫的身份对待沮渠牧犍,让他像以前一样担任征西大将军、河西王。沮渠牧犍的母亲去世,北魏用太妃的礼仪安葬她;为河西武宣王沮渠蒙逊安排了三十户人家守护陵墓。

凉州从张氏(前凉)时期开始,就以人才众多闻名。沮渠牧犍尤其喜好文学,任命敦煌人阚髎为姑臧太守,张湛为兵部尚书,刘昞、索敞、阴兴为国师助教,金城人宋钦为世子洗马,赵柔为金部郎,广平人程骏、程骏的堂弟程弘为世子侍讲。北魏太武帝攻克凉州后,对这些人都以礼相待并加以任用,任命阚髎、刘昞为乐平王拓跋丕的从事中郎。

安定人胡叟,年轻时就有杰出才华,曾去投奔沮渠牧犍,但牧犍不重视他。胡叟对程弘说:“你的君主住在偏僻简陋的小国,却冒名越礼(指使用帝王礼仪),以小国侍奉大国却不诚心,表面仰慕仁义实际没有道德,他的灭亡很快就会到来。我要另寻明主,先去北魏;和你暂时告别,不会分开太久。”于是前往北魏。一年多后,沮渠牧犍果然败亡。太武帝认为胡叟有先见之明,任命他为虎威将军,赐爵始复男。

河内人常爽,世代居住在凉州,不接受沮渠氏的任命。太武帝任命他为宣威将军。河西右相宋繇跟随太武帝到平城后去世。

北魏太武帝任命索敞为中书博士。当时北魏正崇尚军事,贵族子弟不把讲学放在心上。索敞担任博士十多年,勤奋教导学生,态度严肃且有礼节,贵族子弟都敬畏他,很多人学有所成,前后有几十人做到尚书、州牧、太守等高官。常爽在温水(今山西大同附近)南岸开设学馆,教授七百多名学生;常爽制定赏罚制度,学生对待他像对待严厉的君主一样。从此,北魏的儒家学风开始兴盛。高允常称赞常爽教导有方,说:“汉代文翁用温和的方式办学,常先生用严厉的方式教学,方法虽不同,培养人才的效果是一样的。”

陈留人江强,寄居在凉州,向北魏献上经、史、诸子书籍一千多卷以及书法作品,也被任命为中书博士。太武帝命令崔浩监管秘书省事务,总管修史工作;任命中书侍郎高允、散骑侍郎张伟参与修史。崔浩上奏说:“阴仲达、段承根是凉州的优秀人才,请让他们一起修撰国史。”朝廷任命两人都为着作郎。阴仲达是武威人,段承根是段晖的儿子。

崔浩召集各位历法家,考证西汉建立以来的日食、月食以及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五星的运行轨迹,批判以前史书的错误,另着《魏历》,拿给高允看。高允说:“汉元年十月,五星聚集在东井宿,这是历法中很基础的常识;现在你批判汉史却没发现这个错误,恐怕后人批判现在,就像现在批判古代一样。”崔浩说:“哪里错了?”高允说:“根据《星传》记载:‘太白星(金星)、辰星(水星)常伴随太阳运行。’十月,太阳在尾宿、箕宿之间,黄昏时在申南方落下,而东井宿刚在寅北方升起,这两颗星怎么能背离太阳运行到东井宿呢?这是史官想让这件事显得神奇,不再用常理推算罢了。”崔浩说:“天文现象要显示变化,有什么不可以的?”高允说:“这不能凭空争论,应该重新仔细考证。”在座的人都觉得高允的话奇怪,只有东宫少傅游雅说:“高君精通历法,不会乱说。”一年多后,崔浩对高允说:“之前讨论的事,我本来没放在心上;后来重新考证,果然像你说的那样。五星其实是在汉元年三月聚集在东井宿,不是十月。”众人这才赞叹佩服。高允虽然懂历法,却从不推算天象或给人讲解,只有游雅知道他的才能。游雅多次拿灾异现象问高允,高允说:“阴阳灾异,很难弄懂;就算弄懂了,又怕泄露天机,不如不懂。天下精妙的道理很多,何必急着问这个!”游雅于是不再问。

北魏太武帝问高允:“治理国家首先要做什么?”当时北魏封禁了很多良田,高允说:“我年轻时地位低微,只知道农事。如果国家扩大耕地、积蓄粮食,官府和百姓都有储备,饥荒就不值得担忧了。”太武帝于是下令废除所有田禁,把土地分给百姓耕种。

吐谷浑王慕容慕利延听说北魏攻克凉州,非常害怕,率领部众向西逃遁,越过沙漠。太武帝因慕利延的哥哥慕容慕瓂曾有活捉赫连定的功劳,派使者安抚他,慕利延才返回原来的领地。

氐族首领杨难当率领几万士兵侵犯北魏的上邽,秦州百姓大多响应他。东平人吕罗汉劝镇将拓跋意头说:“杨难当兵力众多,现在不出战,是向他示弱,士兵会人心离散,城池守不住。”拓跋意头派吕罗汉率领一千多名精锐骑兵冲击杨难当的军阵,所向披靡,杀死杨难当身边八名骑兵,杨难当大惊。恰逢太武帝下玺书斥责杨难当,杨难当只好领兵退回仇池。

刘宋南丰太妃司马氏去世,她是已故营阳王刘义符的王后。

之前投降的赵广、张寻等人再次谋反,被处死。

元嘉十七年(庚辰年,公元440年)

春天,正月二十日(己酉日),沮渠无讳侵犯北魏的酒泉。北魏守将元絜轻视他,出城与他对话;正月二十三日(壬子日),沮渠无讳活捉元絜,包围酒泉。

二月,北魏临时任命通直常侍邢颖出使刘宋,进行友好访问。

三月,沮渠无讳攻克酒泉。

夏天,四月初一(戊午日),发生日食。四月二十三日(庚辰日),沮渠无讳侵犯北魏的张掖,秃发保周驻扎在删丹(今甘肃山丹);四月二十九日(丙戌日),北魏太武帝派抚军大将军、永昌王拓跋健统领众将讨伐他们。

刘宋司徒刘义康独揽朝廷大权。宋文帝多年来身体虚弱,一劳累就发病,多次病危;刘义康尽心侍奉,药物、饮食不是自己先尝过,绝不让文帝服用,有时甚至连续几晚不睡,朝廷内外的事务都由他独自决定施行。刘义康生性喜好处理政务,审核公文,没有不精细周全的。文帝因此把很多事务托付给他,凡是他上奏的事,没有不批准的;州刺史以下的官员,都让刘义康选拔任用,甚至生杀大事,他有时也以录尚书事的名义直接决定。他的权势震动朝野,各地官员和士人都聚集到他门下,每天早晨他的府门前常有几百辆车,刘义康尽心接待,从不懈怠。他还记忆力超强,见过的人和事,终身不忘;喜欢在大庭广众之下,说出自己记得的事情,以显示自己聪明。有才干的士人,大多受到他的赏识优待。他曾对刘湛说:“王敬弘、王球这类人,到底有什么本事!坐着就能享受富贵,真让人无法理解!”

但刘义康一向没有学问,不识大体,把朝廷中有才能的官员都招揽到自己府中,府中幕僚如果没有用处或违背他的心意,就被贬到朝廷任职。他自认为和文帝是兄弟至亲,不再讲究君臣礼仪,随心行事,毫无防备。他私下设置六千多名僮仆,不向朝廷报告;各地进献的贡品,都把最上等的献给刘义康,次等的才送给文帝。有一次,文帝在冬天吃柑橘,感叹柑橘的形状和味道都不好,刘义康说:“今年的柑橘有特别好的。”派人回自己的东府取来,柑橘比文帝吃的大三寸。

领军将军刘湛与尚书仆射殷景仁有矛盾,刘湛想依靠刘义康的权势排挤殷景仁。刘义康权势已经很盛,刘湛更加推崇他,不再有臣子的礼节,文帝渐渐感到不满。刘湛刚入朝时,文帝对他恩宠深厚。刘湛擅长谈论治国之道,熟悉前代旧事,叙述有条理,听的人都忘了疲倦。他每次进入云龙门,车夫就解开马缰绳,随从和仪仗随意散开,他不到傍晚不出来,习以为常。到后来,他煽动刘义康争权,文帝虽然内心已与他们疏远,但表面上的待遇仍没改变。文帝曾对亲信说:“刘湛刚从西方回来时,我和他谈话,常看太阳的早晚,担心他离开;最近他来,我也看太阳的早晚,苦于他不走。”

殷景仁暗中对宋文帝说:“相王(刘义康)权势太重,不是国家之福,应该稍加限制。”文帝暗中同意。

司徒左长史刘斌是刘湛的同族;大将军从事中郎王履是王谧的孙子;还有主簿刘敬文、祭酒鲁郡人孔胤秀,都因谄媚讨好得到刘义康的宠信。他们见文帝多病,都私下说“一旦皇上驾崩,应该立年长的君主(指刘义康)”。文帝曾病危,让刘义康起草临终遗诏。刘义康回到府中,流着泪把这事告诉刘湛和殷景仁。刘湛说:“天下局势艰难,哪里是年幼君主能掌控的!”刘义康、殷景仁都没回应。而孔胤秀等人却擅自到尚书省的义曹,索要东晋咸康末年立康帝(晋成帝弟弟)的旧档案,刘义康并不知道这事;后来文帝病愈,隐约听说了这件事。

刘斌等人又密谋,想让皇位最终归于刘义康,于是拉帮结派,暗中监视皇宫,对不跟自己一伙的人,必定千方百计陷害;还搜罗殷景仁的过失,有时甚至编造矛盾,报告给刘湛。从此,文帝与刘义康之间的君、相关系彻底破裂。

刘义康想任命刘斌为丹阳尹,谈话间向文帝提及刘斌家境贫寒。话还没说完,文帝就说:“让他任吴郡太守吧。”后来会稽太守羊玄保请求回京,刘义康又想让刘斌接替,向文帝上奏说:“羊玄保想回来,不知用谁任会稽太守?”文帝当时还没拟定人选,仓促间说:“我已经任用王鸿了。”从去年秋天起,文帝就不再去刘义康的东府。

五月十二日(癸巳日),刘湛因母亲去世离职守丧。刘湛自知罪行已经暴露,没有活路,对亲信说:“今年肯定要败亡。平时还能靠言辞争辩拖延,现在陷入绝境,再没指望了,灾祸到来还能久吗!”

五月二十四日(乙巳日),沮渠无讳再次包围张掖,没能攻克,退守临松(今甘肃张掖南)。北魏太武帝不再出兵讨伐,只下诏书劝降他。

六月二十五日(丁丑日),北魏皇孙拓跋浚出生,朝廷宣布大赦,改年号为“太平真君”——这是采用寇谦之《神书》中“辅佐北方太平真君”的说法。

刘宋太子刘劭前往京口祭拜京陵(宋武帝刘裕的陵墓),司徒刘义康、竟陵王刘诞等人一同随行,南兖州刺史、江夏王刘义恭从江都赶来会合。

秋天,七月初八(己丑日),北魏永昌王拓跋健在番禾(今甘肃永昌)击败秃发保周;秃发保周逃走,拓跋健派安南将军尉眷追击。

七月十五日(丙申日),北魏窦太后去世。

七月三十一日(壬子日),刘宋皇后袁氏去世。

八月初一(癸丑日),秃发保周走投无路,自杀身亡。

八月十二日(甲申日),沮渠无讳派中尉梁伟到北魏永昌王拓跋健那里请求投降,归还酒泉郡以及之前俘虏的北魏将领元絜等人。北魏太武帝派尉眷留下镇守凉州。

九月初一(壬子日),刘宋安葬袁皇后(元皇后)。

宋文帝因司徒彭城王刘义康的猜忌隔阂已经明显,担心酿成祸乱。冬天,十月十三日(戊申日),下令逮捕刘湛,交付廷尉,下诏公布他的罪行,在狱中处死他,同时诛杀他的儿子刘黯、刘亮、刘俨以及党羽刘斌、刘敬文、孔胤秀等八人;把尚书库部郎何默子等五人流放到广州,随后宣布大赦。当天,文帝敕令刘义康入宫住宿,把他留在中书省。当晚,朝廷分头逮捕刘湛等人;青州刺史杜骥领兵驻守宫殿,防备意外,派人向刘义康宣读刘湛等人的罪状。刘义康上奏表请求退位,文帝下诏任命刘义康为江州刺史,仍保留侍中、大将军头衔,出京镇守豫章(今江西南昌)。

当初,殷景仁卧病五年,虽然没见过文帝,但两人之间的秘密书信往来,每天有十几封,朝政大小事务,文帝必定咨询他;行事隐秘,没人能察觉。逮捕刘湛那天,殷景仁让人整理衣帽,手下都不明白他的用意。当晚,文帝出华林园延贤堂,召见殷景仁。殷景仁仍说脚有毛病,文帝让他坐在小床上被抬进来;诛杀、处置刘湛党羽的事务,全交给殷景仁负责。

当初,檀道济推荐吴兴人沈庆之忠诚谨慎、通晓军事,文帝让他率领卫队防守东掖门。刘湛任领军将军时,曾对沈庆之说:“你在宫中任职很久,近来该给你升职了。”沈庆之严肃地说:“我在宫中十年,自然该得到升迁,不用麻烦您推荐!”逮捕刘湛的当晚,文帝开门召见沈庆之,沈庆之穿着军装、系着绑腿进来,文帝说:“你怎么这么急着穿军装?”沈庆之说:“半夜召见卫队头领,不能穿便服拖延。”文帝派沈庆之逮捕刘斌,将其处死。

骁骑将军徐湛之是徐逵之的儿子,与刘义康关系尤其亲密,文帝对他深为不满。刘义康败落后,徐湛之被逮捕,按罪应处死。他的母亲会稽公主是文帝的姐姐,在兄弟姊妹中是嫡长女,一向被文帝敬重,家里大小事,文帝必定先咨询她再做决定。宋高祖刘裕当年征战时,曾在新洲割芦苇,有件粗布衫袄,是臧皇后亲手缝制的;刘裕显贵后,把它交给会稽公主说:“后代如果有骄奢不节俭的人,就把这件衣服拿给他看。”到这时,会稽公主入宫见文帝,放声大哭,不再行臣妾礼节,用锦囊装着那件粗布衫袄扔在地上,说:“你家本来贫贱,这是我母亲给你父亲做的衣服;现在刚能吃饱饭,就想杀我的儿子吗!”文帝于是赦免了徐湛之。

吏部尚书王球是王履的叔父,因简约淡泊有美名,被文帝看重。王履生性贪求名利,与刘义康、刘湛深交;王球多次告诫他,他不听。诛杀刘湛的当晚,王履光着脚跑去告诉王球,王球让手下给他拿鞋,先温了酒给他喝,说:“平时我怎么跟你说的?”王履吓得说不出话。王球缓缓说:“有我在,你怕什么!”文帝因王球的缘故,赦免了王履的死罪,把他罢官回家。

刘义康掌权时,人们争相攀附亲近,只有司徒主簿江湛早早就主动疏远他,请求出任武陵内史。檀道济曾为儿子向江湛求婚,江湛坚决拒绝;檀道济又通过刘义康请求,江湛拒绝得更坚决,所以没被檀道济、刘义康的灾祸牵连。文帝听说后,很赞赏他。江湛是江夷的儿子。

彭城王刘义康在中书省停留十多天,拜见文帝辞行后,就前往江边码头;文帝只对着他痛哭,没说别的话。文帝派僧人慧琳去看望刘义康,刘义康说:“弟子还有回来的可能吗?”慧琳说:“可惜您没读过几百卷书(暗指他不识君臣大体)!”

当初,吴兴太守谢述是谢裕的弟弟,多次辅佐刘义康,常对他有规劝补益,很早就去世了。刘义康即将南下豫章,感叹说:“以前谢述只劝我退让,刘湛(小名班)只劝我进取;现在刘湛还在,谢述却死了,我败亡也是应该的啊!”文帝也说:“谢述如果还在,刘义康一定不会落到这个地步!”

文帝任命征虏司马萧斌为刘义康的咨议参军,兼任豫章太守,无论大小事务,都交给萧斌处理。萧斌是萧摹之的儿子。派龙骧将军萧承之领兵防守刘义康。刘义康身边受宠信、被他爱护的人,都允许跟随他;朝廷给刘义康的物资供养十分优厚,书信、赏赐不断,朝廷大事也都派人告诉他。

过了很久,文帝到会稽公主家赴宴,气氛很欢快;会稽公主起身,向文帝跪拜叩头,悲痛不止。文帝不明白她的用意,亲自起身扶她。公主说:“车子(刘义康的小名)年老后必定不被陛下容纳,现在我特地为他求一条命。”说完放声大哭。文帝也流下眼泪,指着蒋山说:“一定没有这种顾虑。如果违背今天的誓言,就是辜负了初宁陵(宋武帝刘裕的陵墓)。”随即把自己喝的酒封存起来,赐给刘义康,还写信说:“会稽姐姐宴饮时想念弟弟,剩下的酒现在封好送给你。”所以直到会稽公主去世,刘义康都安然无事。

臣司马光说:宋文帝对刘义康的友爱之情,起初并非不深厚。最终却失去兄弟间的和睦,违背君臣间的礼仪,追溯祸乱的根源,正是因为刘湛贪求权势的野心没有止境。《诗经》说“贪婪的人会败坏同类”,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吧!

朝廷征召南兖州刺史江夏王刘义恭任司徒、录尚书事。十月十八日(戊寅日),任命临川王刘义庆为南兖州刺史,殷景仁为扬州刺史,仍保留尚书仆射、吏部尚书的职位。刘义恭吸取彭城王刘义康败亡的教训,虽然担任录尚书事,却只负责传递公文而已,文帝这才安心。文帝每年给司徒府拨款二千万钱,其他物资也与此相当;但刘义恭生性奢侈,费用常不够用,文帝又另外给他拨款,每年达一千万钱。

十一月十九日(丁亥日),北魏太武帝前往山北(今山西大同西北)。

殷景仁就任扬州刺史后,瘦弱的病情逐渐加重,文帝特地下令,西州(扬州治所)道路上不得有车马声。十一月二十五日(癸丑日),殷景仁去世。十二月初六(癸亥日),任命光禄大夫王球为尚书仆射。十二月十一日(戊辰日),任命始兴王刘浚为扬州刺史。当时刘浚还年幼,扬州事务全交给后军长史范晔、主簿沈璞处理。范晔是范泰的儿子,沈璞是沈林子的儿子。不久,范晔升任左卫将军,文帝任命吏部郎沈演之为右卫将军,两人共同掌管皇宫卫队;又任命庾炳之为吏部郎,三人都参与朝廷机密事务。沈演之是沈劲的曾孙。

范晔有杰出的才华,但性情薄情、品行不端,多次触犯儒家礼教,被士大夫阶层鄙视。他生性急躁好胜,自认为才华没能充分施展,常常因不得志而闷闷不乐。吏部尚书何尚之对文帝说:“范晔的志向和情趣不同常人,请把他外放为广州刺史;如果让他留在朝中,一旦酿成祸乱,就不得不对他用刑。频繁动用刑罚,不是国家的好事。”文帝说:“刚杀了刘湛,又流放范晔,人们会说你们不能容纳人才,还会说我轻信谗言。只要我们都清楚他的情况,他翻不起什么浪。”

这一年,北魏宁南将军王慧龙去世,吕玄伯(曾受王慧龙恩遇)留守他的墓旁,终身没有离开。

北魏太武帝想任命伊为尚书、封郡公,伊推辞说:“尚书事务繁重,郡公爵位极高,不是我这个年轻愚笨、资历浅薄的人能担当的。”太武帝问他想要什么职位,伊回答:“中书省、秘书省有很多文人,如果陛下一定要恩宠我,希望能在这两省任职。”太武帝很赞赏他的态度,任命他为中护国将军、秘书监。

大秦王杨难当重新自称武都王(之前称大秦王,后因北魏压力改回旧称)。

元嘉十八年(辛巳年,公元441年)

春天,正月二十日(癸卯日),北魏任命沮渠无讳为征西大将军、凉州牧、酒泉王。

彭城王刘义康抵达豫章后,辞去江州刺史职务;正月二十一日(甲辰日),朝廷任命刘义康为都督江、交、广三州诸军事。前龙骧参军、巴东人扶令育到皇宫上奏表,说:“从前袁盎劝谏汉文帝说:‘淮南王如果在路上受霜露侵袭而死,陛下会落下杀弟的名声。’汉文帝没听,后来追悔莫及。彭城王刘义康是先帝疼爱的儿子,是陛下的二弟,即便他有糊涂的过错,也应该用善恶道理教导他,用正确的方法引导他,怎么能因可疑的猜忌,就一下子罢免他的官职,把他远远送到南方边境!普通百姓都为陛下感到痛心。庐陵王(刘义真,文帝弟,早年被赐死)的往事,足以作为借鉴。恐怕刘义康年老之后,在南方突然去世,我虽然地位低微,也私下为陛下感到羞耻。陛下只知道有害的树枝该砍,却不知道砍树枝会伤害树干!恳请陛下尽快召刘义康回京城,让兄弟和睦、君臣融洽,这样天下人的期望就能满足,非议的话也会消失。何必一定要让他当司徒公、扬州牧,才能安置彭城王呢!如果我说的话对国家不利,请处死我向陛下谢罪。”奏表呈上后,扶令育立即被关进建康监狱,赐死。

裴子野评论说:君主做善事,就像云行雨落,万物都能得到恩惠;君主做恶事,就像天裂地震,万物都会感到惊骇,谁会不知道、谁会看不见呢?难道杀一个人、堵一个人的嘴,就能逃避罪责、消除非议吗?这都是因为君主不能克制愤怒,反而加重了自己的过错。以宋太祖(文帝)的宽容,尚且对彭城王事件(指流放刘义康、杀扶令育)避而不见,从此以后,谁还敢轻易进言!刘宋几代君主,很少听到正直诚恳的劝谏,难道是士大夫的刚正之气不如古代?还是当时君主的刑罚政令导致这样的结果呢?张约(曾因谏言被权臣杀害)死在权臣手中,扶令育死在贤明君主(文帝)手下,刘宋的刑罚之残酷,唉,真可怕啊!

北魏新兴王拓跋俊荒淫无道,三月初十(庚戌日),被降爵为公。拓跋俊的母亲之前因罪被处死,拓跋俊心怀怨恨,有谋反的计划;事情败露后,被赐死。三月十一日(辛亥日),北魏赐郁久闾乞列归(柔然降将)爵位为朔方王,赐沮渠万年(沮渠牧犍弟,已降魏)爵位为张掖王。

夏天,四月,沮渠唐儿(沮渠无讳的堂弟)背叛沮渠无讳;沮渠无讳留下堂弟沮渠天周镇守酒泉,自己和弟弟沮渠宜得领兵攻打沮渠唐儿,沮渠唐儿战败身亡。北魏认为沮渠无讳终究会成为边境祸患,四月二十日(庚辰日),派镇南将军奚眷攻打酒泉。

秋天,八月二十二日(辛亥日),北魏派散骑侍郎张伟出使刘宋,进行友好访问。

九月初十(戊戌日),北魏永昌王拓跋健去世。

冬天,十一月初一(戊子日),王球去世。十一月十二日(己亥日),任命丹阳尹孟顗为尚书仆射。

酒泉城中粮食耗尽,一万多人都饿死了,沮渠天周杀了自己的妻子,给士兵当食物。十一月十三日(庚子日),北魏奚眷攻克酒泉,活捉沮渠天周,押送到平城后处死。沮渠无讳缺乏粮食,又畏惧北魏兵力强盛,于是计划向西穿越流沙(今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),派弟弟沮渠安周向西攻打鄯善(今新疆若羌)。鄯善王原本想投降,恰逢北魏使者到来,劝他坚守;沮渠安周没能攻克鄯善,退守东城(今新疆若羌东)。

氐族首领杨难当发动全国兵力入侵刘宋,图谋占据蜀地,派建忠将军苻冲出兵东洛(今陕西略阳东)抵御梁州军队;梁、秦二州刺史刘真道进攻苻冲,将其斩杀。刘真道是刘怀敬的儿子。杨难当攻克葭萌(今四川广元西南),活捉晋寿太守申坦,随后包围涪城(今四川绵阳)。巴西、梓潼二郡太守刘道锡据城坚守,杨难当攻打十多天没能攻克,只好撤军。刘道锡是刘道产的弟弟。十二月十五日(癸亥日),文帝下诏命龙骧将军裴方明等人率领三千士兵,又征调荆州、雍州的军队讨伐杨难当,各路军队都受刘真道指挥。

晋宁太守爨松子反叛,宁州刺史徐循讨伐并平定了叛乱。

天门郡(今湖南石门)蛮族首领田向求等人反叛,攻破溇中(今湖南慈利);荆州刺史衡阳王刘义季派行参军曹孙念讨伐,击败叛军。

北魏寇谦之对太武帝说:“现在陛下以‘太平真君’的身份统治天下,建立‘静轮天宫’的道法,这是自古以来从未有过的事。陛下应登坛接受符书,以彰显圣德。”太武帝听从了他的建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