永平四年(公元61年 辛酉年)
春天的时候,皇帝打算出门看看城里的宅邸,还想顺便去河内打猎。东平王刘苍知道后,赶紧上书劝阻。皇帝看了奏章,马上就回宫了。
秋天九月戊寅日,千乘哀王刘建去世,他没有儿子,封国就被朝廷收回了。
冬天十月乙卯日,司徒郭丹、司空冯鲂被免职,朝廷任命河南尹沛国人范迁为司徒,太仆伏恭为司空。伏恭是伏湛哥哥的儿子。
陵乡侯梁松因为心怀不满,还写匿名信诽谤他人,被关进监狱,最后死在狱中。当初,皇帝还是太子的时候,太中大夫郑兴的儿子郑众因为精通儒家经典很有名气。太子和山阳王刘荆就想通过梁松,用细绢和布帛做礼物,请郑众来辅佐。郑众拒绝说:“太子是国家未来的君主,按规矩不能和外界私下交往。汉朝一直有禁令,藩王也不应该私自结交宾客。”梁松劝他:“这是长辈的心意,不好拒绝。”郑众却坚持说:“我宁愿坚守正道而死,也不愿违反禁令犯罪。”最后没去。等到梁松获罪,他的很多宾客都受到牵连,只有郑众没被牵连进去。
于阗王广德率领各国三万士兵攻打莎车国,他用计骗来莎车王贤,把贤杀了,吞并了莎车国。匈奴得知后,发动其他国家的军队包围了于阗,广德没办法只好投降。匈奴就立了贤留在匈奴做人质的儿子不居征为莎车王。但没多久,广德又把不居征杀了,改立不居征的弟弟齐黎当莎车王。
东平王刘苍因为是皇帝的至亲,还帮忙处理朝政,声望越来越高,他心里很不安,前前后后多次上书说:“自从汉朝建立以来,皇室子弟就没有在朝廷公卿位置上任职的。我请求上交骠骑将军的印绶,回到自己的封国去。”言辞十分恳切,皇帝最后同意他回封国,但没让他上交将军印绶。
永平五年(公元62年 壬戌年)
春天二月庚戌日,刘苍辞去官职回到封国。皇帝任命骠骑长史为东平太傅,骠骑掾为中大夫,骠骑令史为王家郎,还额外赏赐了五千万钱和十万匹布。
冬天十月,皇帝到邺城巡视,当月就回宫了。
十一月,北匈奴侵犯五原郡;十二月,又侵犯云中郡。不过都被南单于带兵打退了。
这一年,朝廷把住在内地郡县的边民送回边境地区,还给每个人发了两万钱的安家费。
安丰戴侯窦融年纪大了,他的子孙却放纵荒诞,很多人做违法的事。窦融的长子窦穆娶了内黄公主,他假传阴太后的诏书,让六安侯刘盱休掉妻子,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刘盱。刘盱前妻的家人上书告发这件事,皇帝非常生气,把窦穆等人的官职全部罢免,窦氏家族里担任郎吏的人,都带着家属回到老家,只把窦融留在京城。窦融不久后就去世了。几年后,窦穆等人又因为犯法,和儿子窦勋、窦宣一起被关进监狱,最后死在狱中。过了很久,皇帝才下诏让窦融的夫人和一个小孙子回到洛阳居住。
永平六年(公元63年 癸亥年)
春天二月,王雒山发现了宝鼎,有人把它献给朝廷。夏天四月甲子日,皇帝下诏书说:“吉祥的征兆出现,是因为有德行的人。可现在国家治理还有很多问题,怎么会出现宝鼎呢?《易经》里说‘鼎象征三公’,难道是公卿大臣们尽职尽责才得到的吗?赏赐三公每人五十匹帛,九卿和二千石官员减半。先帝曾下诏禁止人们在上书时称皇帝为‘圣’,但最近奏章里很多浮夸不实的话。从现在起,如果再有过分夸赞、虚假称誉的内容,尚书一律扣下不呈报,让那些爱谄媚的人知道这样做没用。”
冬天十月,皇帝到鲁地巡视;十二月,又到阳城巡视;壬午日,回到宫中。
这一年,南单于适去世,单于莫的儿子苏继位,称丘除车林鞮单于。但才过几个月,苏也死了,单于适的弟弟长继位,称湖邪尸逐侯鞮单于。
永平七年(公元64年 甲子年)
春天正月癸卯日,皇太后阴氏去世。二月庚申日,安葬阴太后,谥号为光烈皇后。
当时北匈奴势力还很强,多次侵犯边境,他们派使者来请求和汉朝通商。皇帝希望通过和他们交往,让他们不再侵扰边境,就同意了。
朝廷任命东海相宋均为尚书令。当初,宋均担任九江太守时,五天处理一次政务,精简了很多属吏,还关闭了督邮府。这样一来,下属各县都太平无事,百姓安居乐业。九江以前常有老虎伤人,官府经常招募人设置陷阱捕虎,可还是有很多人被老虎伤害。宋均就给下属各县发文书说:“长江、淮河一带有猛兽,就像北方有鸡和猪一样平常。现在老虎成灾伤人,错在那些残暴的官吏。辛苦地捕捉老虎,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。大家要努力铲除奸邪贪婪的官吏,选拔忠诚善良的人。把捕虎的陷阱都撤掉,取消相关的考核制度。”从那以后,九江就再也没有老虎伤人的祸患了。皇帝听说了宋均的名声,所以让他担任重要的尚书令一职。宋均对人说:“国家喜欢那些精通法令条文的官吏和廉洁的官员,觉得这样就能制止奸邪之事。但那些官吏习惯了欺骗,廉洁的官员也只是自己清白,对解决百姓流亡、盗贼作乱这些问题没什么帮助。我想向皇帝进谏,可现在还不是时候。等以后问题严重了,才能说。”还没等他进谏,就调任司隶校尉了。后来皇帝听说了他这番话,觉得很有道理。
永平八年(公元65年 乙丑年)
春天正月己卯日,司徒范迁去世。
三月辛卯日,朝廷任命太尉虞延为司徒,卫尉赵熹代理太尉事务。
越骑司马郑众出使北匈奴,单于想让郑众给他行跪拜礼,郑众坚决不低头。单于就派人围住他,不给他水和火。郑众拔出刀发誓宁死不屈,单于害怕了,这才停止刁难,还另外派使者,跟着郑众一起回到京城。当初,大司农耿国曾上书说:“应该设置度辽将军,驻扎在五原,防止南匈奴有人逃跑。”朝廷没采纳。南匈奴须卜骨都侯等人得知汉朝和北匈奴有使者往来,心里产生了怨恨,就想背叛汉朝,还偷偷派人去北匈奴,让北匈奴派兵来接应他们。郑众出塞后,察觉到不对劲,派人暗中侦查,果然抓到了须卜骨都侯派去的人。于是郑众上书说:“应该再设置一位大将,防止南北匈奴勾结。”从这时候起,朝廷开始设置度辽营,让中郎将吴棠代理度辽将军事务,率领黎阳虎牙营的士兵,驻扎在五原郡的曼柏县。
秋天,十四个郡国发了大水。
冬天十月,北宫修建完成。
丙子日,朝廷招募犯了死罪关在监狱里的人,让他们到度辽营效力;有犯罪后逃亡的人,也可以按照不同情况赎罪。楚王刘英拿着黄色细绢和白色细绢,交给封国的国相说:“我作为藩王,犯下了很多过错。感激朝廷的大恩,送上这些绢帛,希望能用来赎罪。”国相把这件事上报给朝廷。皇帝下诏书回复说:“楚王诵读黄帝、老子的精妙言论,崇尚佛陀的仁慈教义,斋戒三个月,向神灵发誓,有什么可怀疑的,会有灾祸呢!把绢帛退还给他,让他用这些东西来资助佛门信徒和僧人准备丰盛的斋饭吧。”当初,皇帝听说西域有一种神叫佛,就派使者到天竺去寻求佛法,带回了佛经和僧人。佛经的内容大多以虚无为本,推崇慈悲不杀生。认为人死后,精神不会消失,会重新投胎转世;人活着时做的好事坏事,都会有报应。所以修行的关键是修炼精神,最终成为佛。佛教还用宏大高远的说法来劝导普通百姓。精通佛法的人,被称为沙门。从这时起,佛教开始在中国传播,人们绘制佛像,而王公贵族里,楚王刘英是最早信奉佛教的。
壬寅日,月末最后一天,发生了日全食
皇帝下诏书,让各个部门的官员好好履行职责,有话直说,不用忌讳。于是,朝堂上的官员们纷纷呈上密封的奏章,各自指出朝政的问题和得失。皇帝看完奏章后,深刻地反省自己的过错,还把奏章拿给百官看。他下诏书说:“大家所说的,都是我的过失。百姓有冤屈,我没能帮他们解决;狡猾的官吏违法乱纪,我也没能有效制止;还轻易地征调民力来修建宫殿,日常出行不讲节制,情绪喜怒无常。回顾历史上的教训,我感到十分惶恐,只担心自己德行浅薄,时间久了会变得懈怠!”
北匈奴虽然派使者来进贡,但还是不停地在边境抢劫骚扰,边境城市白天都得紧闭城门。皇帝打算派使者回访北匈奴的使者,郑众上书劝谏说:“我听说北匈奴单于想要我们汉朝派使者去,是想离间南匈奴的部众,稳住西域三十六国的心;还想宣扬和汉朝和亲的事,在邻国面前炫耀,让那些想归附汉朝的西域国家犹豫不决,让原本向往中原的人断了念想。我们的使者一到,他们肯定会傲慢无礼。要是再派使者去,匈奴就会觉得自己的计谋得逞,那些原本反对和汉朝交往的大臣也不敢再说话了。这样一来,南匈奴就会动摇,乌桓也会产生异心。南单于在汉朝待了很久,对我们的情况很了解,万一他们分裂反叛,很快就会成为边境的大患。现在幸好有度辽营的军队在北方边境扬威,就算不回访匈奴,他们也不敢轻易闹事。”皇帝没听进去,还是派郑众去了。
郑众又上书说:“我上次出使,没向匈奴单于行跪拜礼,单于一直怀恨在心,还派兵包围我。现在我又奉命出使,肯定会遭到他们的欺凌羞辱。我实在不忍心拿着大汉的符节,向匈奴人单独跪拜。要是匈奴真能让我屈服,那大汉的威严就会受损。”皇帝还是不听。郑众没办法,只好出发,在路上连续上书,坚决反对这次出使。皇帝生气地斥责了郑众,把他追回来关进了廷尉府。后来赶上大赦,郑众才得以回家。再后来,皇帝见到从匈奴来的人,听说了郑众和单于争执行礼的情况,又把郑众召回来,任命他为军司马。
永平九年(公元66年 丙寅年)
夏天四月甲辰日,皇帝下诏书,让司隶校尉和各州刺史,每年推荐一名任职三年以上、政绩特别突出的县长官,和上计吏一起送到京城;同时,也要把那些治理得特别差的官员上报。
这一年,粮食大丰收。
皇帝赐给皇子刘恭灵寿王的封号,赐给皇子刘党重熹王的封号,但他们暂时还没有自己的封国。
皇帝非常推崇儒学,从皇太子、各位王侯,到大臣和功臣的子孙,没有不学习儒家经典的。皇帝还在南宫为外戚樊氏、郭氏、阴氏、马氏的子弟们设立学校,被称为“四姓小侯”。学校里安排了教授《五经》的老师,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来教学。就连期门、羽林这些禁卫军,也都要求精通《孝经》的基本内容。匈奴也派贵族子弟来学习。
广陵王刘荆又把看相的人找来,问他:“我长得像先帝,先帝三十岁得了天下,我现在也三十岁了,能起兵造反吗?”看相的人赶紧向官府告发了这件事。刘荆吓得不行,自己把自己关进了监狱。皇帝念及兄弟之情,没有深究,只是下诏不许他再管理官吏百姓,只让他享受租税,还让国相和中尉严密监视保护他。可刘荆还不死心,又找来巫师诅咒皇帝。皇帝派长水校尉樊鯈等人一起审理这个案子。案子审完后,官员们上奏请求处死刘荆。皇帝生气地说:“你们因为他是我弟弟,就想杀他。要是我的儿子,你们还敢这么说吗?”樊鯈回答说:“天下是高皇帝打下的天下,不是陛下一个人的天下。按照《春秋》里的大义,对君主和父母不能有叛逆之心,有叛逆之心就必须诛杀。我们因为刘荆是您的亲弟弟,陛下您又仁慈,所以才敢上奏请示;要是陛下的儿子谋反,我们直接就杀了。”皇帝听了,叹息着认可了他的话。樊鯈是樊宏的儿子。
永平十年(公元67年 丁卯年)
春天二月,广陵思王刘荆自杀,他的封国被朝廷收回。
夏天四月戊子日,皇帝大赦天下。
闰月甲午日,皇帝到南阳巡视,召集学校的师生演奏高雅的音乐,演奏《鹿鸣》这首曲子时,皇帝亲自吹起埙和篪来伴奏,和宾客们一起玩乐。回去的路上,皇帝又去了南顿。冬天十二月甲午日,回到宫中。
当初,陵阳侯丁绵去世,他的儿子丁鸿本应继承爵位,但丁鸿上书说自己生病了,想把封国让给弟弟丁盛,朝廷没有回应。丁绵下葬后,丁鸿就把丧服挂在守丧的小屋前,自己跑了。他的朋友九江人鲍骏在东海遇到了丁鸿,责备他说:“以前伯夷、吴札,是在乱世中不得已才那样做,才能实现自己的志向。但按照《春秋》的道理,不能因为家事耽误国事。现在你为了兄弟之间的私情,却断绝了父亲传下来的基业,这样做合适吗?”丁鸿听了恍然大悟,流着眼泪回到封国,继承了爵位。鲍骏趁机上书推荐丁鸿,说他精通经学,品行高尚。皇帝就征召丁鸿做了侍中。
永平十一年(公元68年 戊辰年)
春天正月,东平王刘苍和其他王爷一起来京城朝见皇帝,一个多月后,准备回封国。皇帝亲自送他们,回宫后,心里空荡荡的,十分思念。于是,皇帝派人给东平国的中傅送去亲笔诏书,说:“和他们分别后,我一个人坐着,心里很不开心。坐车回宫的路上,我扶着车前的横木,一路叹气。看着他们离去的方向,心里满是思念,实在是让我难过。读《采菽》这首诗的时候,更是感慨万分。之前我问东平王:‘在家里做什么最快乐?’他说:‘做善事最快乐。’这话格局很大,真不愧是有大胸怀的人。现在送去十九枚列侯印,凡是王子中五岁以上、能行趋拜之礼的,都让他们佩戴。”
永平十二年(公元69年 己巳年)
春天,哀牢王柳貌率领五万多户百姓归附汉朝,朝廷在他们的地盘设立了哀牢、博南两个县。为了连通当地,开始修通博南山的道路,还要渡过兰仓水,修路的人吃尽了苦头,于是唱道:“汉朝的恩德广,收服了不服的人;可渡过兰仓水,都是为了别人(指朝廷和他人,而非自己)。”
早在平帝的时候,黄河和汴渠就决口损坏了,一直没有修复。建武十年,光武帝想派人去修,浚仪令乐俊上书说,百姓刚经历战乱,不适合大兴土木,光武帝就打消了这个念头。后来,汴渠的水向东泛滥,淹没的区域越来越大,兖州和豫州的百姓怨声载道,觉得朝廷总是搞别的工程,不先解决百姓最急需的问题。正好有人推荐乐浪人王景擅长治水,夏天四月,皇帝下令征调几十万士兵,派王景和将作谒者王吴一起修筑汴渠堤坝,从荥阳一直修到千乘县的入海口,长达一千多里。每隔十里就设置一个水门,让水流互相调节,从此再也没有决口漏水的隐患。虽然王景节省了不少费用,但修渠还是花了上百亿钱。
秋天七月乙亥日,司空伏恭被免职;乙未日,朝廷任命大司农牟融为司空。
那时候,天下太平,百姓没有繁重的徭役,年年丰收,家家户户都很富足,一石粮食只卖三十钱,牛羊漫山遍野。
永平十三年(公元70年 庚午年)
夏天四月,汴渠修好了,黄河和汴渠的水流分开,恢复了原来的河道。辛巳日,皇帝到荥阳巡视河渠工程,接着渡过黄河,登上太行山,又到了上党;壬寅日,回到宫中。
冬天十月壬辰日,月末最后一天,发生了日食。
楚王刘英和一些方士制作了金龟、玉鹤,还在上面刻了一些吉祥的文字。有个叫燕广的人告发刘英和渔阳人王平、颜忠等人制作图谶,图谋不轨。皇帝下令彻查。有关部门上奏说:“刘英大逆不道,应该处死。”皇帝念及手足之情,不忍心杀他。十一月,皇帝废除了刘英的王位,把他流放到丹杨郡的泾县,还赐给他五百户食邑;刘英的子女被封为侯、主的,食邑照旧;允许刘英的母亲许太后不用上交皇后的玺绶,可以继续住在楚国的宫殿里。之前,有人私下把刘英谋反的事告诉了司徒虞延,虞延觉得刘英是皇室近亲,不相信这些话。等到刘英谋反的事被证实,皇帝下诏书严厉斥责了虞延。
永平十四年(公元71年 辛未年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