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下文学小说网 > 女生言情 > 资治通鉴白话版 > 汉纪十二(公元前118年-前110年)

汉纪十二(公元前118年-前110年)(1 / 2)

元狩五年(公元前118年 癸亥年)

春天三月甲午这天,丞相李蔡因为私自占用汉景帝陵园外的空地用来埋葬家人,按照法律应该被治罪。他知道自己逃不过,就选择了自杀。

这一年,朝廷废除了三铢钱,开始铸造五铢钱。新钱一出,很多人偷偷铸钱牟利,楚地这种情况尤其严重。

汉武帝觉得淮阳地处楚地附近,治安很重要,就想让汲黯去当淮阳太守。汲黯跪在地上推辞,不想接受任命,汉武帝多次下诏强行命令,他才勉强接受。汲黯哭着对汉武帝说:“我以为自己会老死,再也见不到陛下了,没想到陛下又要重用我。可我身体一直不好,实在没精力管理一郡的事务。我就想留在朝廷当个中郎,在您身边,帮您发现并纠正一些疏漏,这才是我的心愿。”汉武帝说:“你是嫌弃淮阳这个地方吗?你先去,以后有机会再把你调回来。现在淮阳的官员和百姓关系不好,我就是看中你的威望,你哪怕躺着,也能把那里治理好。”

汲黯临走前,去拜访大行李息,对他说:“我被外放到地方,没办法再参与朝廷大事了。御史大夫张汤这人,聪明得很,能把别人的劝谏顶回去,还特别会掩饰自己的过错。整天说些花言巧语,就知道迎合皇上。皇上不喜欢的,他就跟着诋毁;皇上喜欢的,他就使劲夸赞。还爱生事,玩弄法律条文,心里想着怎么哄皇上开心,外面又勾结那些酷吏来树立自己的威风。你位列九卿,要是不早点揭发他,以后肯定会和他一起倒霉。”李息害怕张汤,一直没敢说。后来张汤倒台,汉武帝也治了李息的罪。汉武帝给汲黯诸侯相的俸禄,让他去淮阳任职,汲黯在淮阳待了十年就去世了。

这一年,朝廷还下令把那些狡猾奸诈的人和违法乱纪的百姓流放到边疆。

夏天四月乙卯,汉武帝任命太子少傅武强侯庄青翟为丞相。

汉武帝在鼎湖宫生了重病,各种巫医都请遍了,还是不见好。一个叫游水发根的人说上郡有个巫师,生病的时候能和鬼神沟通。汉武帝就把巫师请到甘泉宫。等汉武帝病重的时候,派人去问巫师,巫师说:“天子不用担心病情,等稍微好点,就勉强来甘泉宫和我见面。”果然,汉武帝的病慢慢好了,就起身去了甘泉宫,等彻底康复,还在寿宫摆了酒宴。人们见不到这位神君,只能听到他说话,声音和普通人一样,神出鬼没,一来就会有一阵风,住在帷帐里。神君说的话,汉武帝让人记录下来,叫做“画法”。其实说的都是些平常的事,没什么特别的,但汉武帝就是喜欢。这些事都很隐秘,外人根本不知道。

汉武帝突然决定去甘泉宫,路过右内史管辖的路段,发现道路坑坑洼洼,没好好修整。汉武帝生气地说:“义纵是觉得我以后不会走这条路了吗?”从此心里就记恨上了义纵。

元狩六年(公元前117年 甲子年)

冬天十月,竟然下雨了,水面都没结冰(在当时这是比较反常的天气)。

汉武帝推行了算缗令(针对商人、手工业者等的税收政策),还表彰了主动捐钱的卜式,但老百姓还是不愿意拿出钱财帮助朝廷。于是杨可开始大力推行告缗令(鼓励人们举报偷税漏税)。义纵觉得这样会扰乱民心,就派手下抓捕那些协助杨可的人。汉武帝认为义纵故意阻挠政策执行,把他公开斩首示众。

郎中令李敢,怨恨大将军卫青逼死了自己的父亲李广,就找机会把卫青打伤了。卫青为人宽厚,把这事隐瞒下来没声张。没过多久,李敢跟着汉武帝去雍地,又到甘泉宫打猎,骠骑将军霍去病趁机把李敢射死了。霍去病当时正受汉武帝宠信,汉武帝就帮他遮掩,对外说是李敢被鹿撞死的。

夏天四月乙巳,汉武帝在宗庙举行仪式,封皇子刘闳为齐王,刘旦为燕王,刘胥为广陵王,还第一次写了封王的诏书。

自从朝廷铸造白金货币和五铢钱后,因为私自铸钱被处死的官吏和百姓有几十万人,没被发现的更是数不清。几乎到处都有人偷偷铸钱,犯法的人太多,官府根本杀不过来。

六月,汉武帝派博士褚大、徐偃等六人,分别到各个郡国巡查,要求他们找出那些兼并土地的豪强,还有违法乱纪的郡守、国相和官吏。

秋天九月,冠军景桓侯霍去病去世。汉武帝非常伤心,为他修建了一座形状像祁连山的大墓,纪念他抗击匈奴的赫赫战功。

早年,霍仲孺在平阳侯家当差结束后回家,又娶了妻子,生下霍光。霍去病长大后,才知道霍仲孺是自己的父亲。后来霍去病当了骠骑将军,去攻打匈奴,路过河东,就派人把霍仲孺接来见面,还给他买了很多田地、房屋和奴婢。霍去病班师回朝时,又把霍光带到长安,帮他谋了个郎官的职位。霍光慢慢升迁,做到了奉车都尉、光禄大夫。

这一年,大农令颜异被处死。

当初,颜异因为廉洁正直,一路升到九卿的位置。汉武帝和张汤商量制造白鹿皮币(一种贵重的货币),询问颜异的意见。颜异说:“现在王侯们朝贺用的苍璧,才值几千钱,可用来衬垫的白鹿皮反而要四十万钱,这太不合理了。”汉武帝听了很不高兴。张汤本来就和颜异有矛盾,正好有人告发颜异其他事,汉武帝就把案子交给张汤审理。颜异和客人聊天时,有人说新法令有不好的地方,颜异没回应,只是微微撇了下嘴。张汤就上奏说:“颜异身为九卿,知道法令有问题,却不向朝廷报告,在心里不满,应该判死刑。”从这以后,就有了“腹诽”(在心里不满也算犯罪)的法律条文,公卿大夫们为了保住官位,都变得阿谀奉承起来。

元鼎元年(公元前116年 乙丑年)

夏天五月,汉武帝大赦天下。

济东王彭离为人骄横霸道,经常在夜里带着几十个奴仆和亡命之徒出去抢劫杀人,把抢夺财物当成乐趣,被发现的命案就有一百多起。最后他被废了王位,流放到上庸。

冬天十一月,张汤自杀身亡。

当初,御史中丞李文和张汤有仇。张汤的亲信鲁谒居就偷偷派人上书,告发李文违法。案子落到张汤手里,李文被判处死刑。张汤心里明白是鲁谒居干的,汉武帝问他:“这告发信是从哪来的?”张汤假装惊讶地说:“大概是李文的仇人干的吧。”后来鲁谒居生病,张汤还亲自给他按摩脚。赵王一直怨恨张汤,就趁机上书说:“张汤身为大臣,却给小吏按摩脚,肯定有不可告人的阴谋。”汉武帝把这事交给廷尉查办。这时鲁谒居已经病死,但案子牵连到了他弟弟。他弟弟被关在导官署,巧的是张汤也在导官署审理其他囚犯,见到鲁谒居的弟弟,想暗中帮忙,却故意装作不认识。鲁谒居的弟弟不明白,反而怨恨张汤,就找人上书,告发张汤和鲁谒居合谋陷害李文。案子又交给减宣,减宣和张汤也有过节,拿到案子后,就彻查到底,但还没来得及上奏。

正好有人盗挖汉文帝陵园里陪葬的钱币,丞相庄青翟上朝时,和张汤约好一起向汉武帝请罪,可到了汉武帝面前,张汤却独自不谢罪。汉武帝派御史调查丞相,张汤还想给庄青翟安上“丞相见知故纵”的罪名,庄青翟非常担忧。丞相长史朱买臣、王朝、边通,以前都做过九卿、二千石的大官,资历比张汤老得多。张汤却经常代行丞相职权,还故意打压这三位长史,把他们当下属对待,三人都恨透了张汤,一心想弄死他。于是他们和丞相合谋,派人抓捕审讯商人田信等人,散布消息说:“张汤每次要向皇上奏请什么事,田信都能提前知道,然后囤积货物发财,还和张汤分赃。”这些话传到汉武帝耳朵里,汉武帝质问张汤:“我做什么,商人总能提前知道,趁机囤货,是不是有人把我的计划透漏出去了?”张汤不仅不谢罪,还假装惊讶地说:“应该是有这样的人吧。”减宣也上奏了鲁谒居的事。汉武帝觉得张汤心怀狡诈,当面欺骗自己,就派赵禹严厉斥责他。张汤没办法,只好写信谢罪,还说:“害我的人,是三位长史。”然后就自杀了。张汤死后,家里的财产加起来不过五百金。他的兄弟和儿子想厚葬他,张汤的母亲说:“张汤是天子的大臣,却被人用恶语污蔑而死,还厚葬什么!”就用牛车拉着棺材下葬,连外椁都没有。汉武帝听说后,把三位长史全部处死。十二月壬辰,丞相庄青翟被关进监狱,最后也自杀了。

元鼎二年(公元前115年 丙寅年)

春天,汉武帝下令修建柏梁台。在台上铸造了高达二十丈、周长七围的承露盘,承露盘用铜制成,上面立着仙人掌形状的装置,用来承接露水,据说将露水与玉屑混合饮用,人就可以长生不老。从这以后,各类宫殿建筑越来越多,规模也越来越宏大。

二月,汉武帝任命太子太傅赵周为丞相。

三月辛亥日,又让太子太傅石庆担任御史大夫。

这时候,天下突然下起了大雪。

到了夏天,发生了大水灾,函谷关以东地区饿死的人数以千计,百姓生活苦不堪言。

这一年,孔仅当上大农令,桑弘羊做了大农中丞。他们开始推行“均输法”,就是通过合理调配物资,让各地货物流通更加顺畅。之前铸造的白金货币慢慢变得不值钱,老百姓都不愿意用,最后朝廷只好废除。同时,朝廷下令禁止各郡、封国私自铸钱,只允许上林苑的三官(专门的铸钱机构)铸钱,还规定不是三官铸造的钱不能在市面上流通。这样一来,民间私自铸钱的情况少多了,因为铸钱成本太高,普通百姓铸钱根本不划算,只有技艺高超的工匠和胆大的奸商还敢冒险私自铸钱。

自从浑邪王投降汉朝后,汉军把匈奴赶到了大漠以北。从盐泽往东,大片土地上都没有匈奴人,通往西域的道路也变得安全了。于是张骞向汉武帝建议说:“乌孙王昆莫原本是匈奴的臣子,后来势力逐渐强大,就不再向匈奴称臣。匈奴攻打乌孙却没能取胜,只好远离他们。现在匈奴单于刚刚被我们打败,之前浑邪王的地盘现在空着。西域的这些民族,一方面留恋故土,另一方面又贪图汉朝的财物。如果现在我们用丰厚的礼物拉拢乌孙,劝他们向东迁移,住在浑邪王原来的地方,和我们结为兄弟之邦,他们很可能会答应。要是成功了,就相当于斩断了匈奴的右臂。和乌孙结盟后,西边的大夏等国也能被我们招来,让他们成为汉朝的藩属。”汉武帝觉得这个主意不错,就任命张骞为中郎将,让他带领三百人,每人配备两匹马,还有成千上万的牛羊,带着价值几千万的金银财宝和丝绸。同时,安排了很多副使,让他们根据实际情况,顺路出使其他国家。

张骞到了乌孙后,乌孙王昆莫接见他时态度非常傲慢。张骞传达汉武帝的意思说:“如果乌孙能向东迁回原来的地方,汉朝就把公主嫁给乌孙王做夫人,两国结为兄弟,一起对抗匈奴,匈奴根本不是对手。”乌孙觉得汉朝离自己太远,也不清楚汉朝到底有多强大。而且他们长期臣服于匈奴,匈奴又离得近,乌孙的大臣们都害怕匈奴,所以不想迁移。张骞在乌孙待了很久,也没能说服他们,但他把副使分别派往大宛、康居、大月氏、大夏、安息、身毒、于阗等周边国家。后来乌孙派了翻译和向导,护送张骞回国,还派了几十个人、几十匹马,跟着张骞到汉朝答谢,其实也是想趁机看看汉朝的实力。这一年,张骞回到长安,汉武帝任命他为大行。又过了一年多,张骞派去出使大夏等国的副使,大多带着各国的使者一起回到汉朝,从这以后,西域和汉朝开始有了正式的交往。

西域一共有三十六个国家,南北都有大山,中间有河流,东西长六千多里,南北宽一千多里。东边连接着汉朝的玉门关、阳关,西边以葱岭为边界。这里的河流有两个源头,一个出自葱岭,一个源于于阗,两条河汇合后向东流入盐泽。盐泽距离玉门关、阳关三百多里。从玉门关、阳关进入西域有两条路:一条是沿着南山北麓,顺着河西走廊西行到莎车,这叫南道;沿着南道向西越过葱岭,就能到达大月氏、安息。另一条是从车师前王廷出发,沿着北山,顺着河西走廊西行到疏勒,这叫北道;沿着北道向西越过葱岭,就能到达大宛、康居、奄蔡。以前这些西域国家都受匈奴统治,匈奴的西边日逐王设置了僮仆都尉,专门管理西域,他们常驻在焉耆、危须、尉黎一带,向西域各国征收赋税,靠这些变得很富有。

因为乌孙王不愿意东迁,汉朝就在浑邪王原来的地盘设立了酒泉郡,还陆续迁移百姓过去充实人口;后来又分出一部分地方设立了武威郡,这样就切断了匈奴和羌人互相勾结的通道。

汉武帝得到了大宛的汗血宝马,非常喜爱,给它取名叫“天马”。为了得到更多这样的宝马,汉朝派往西域的使者络绎不绝。每次派出的使团,规模大的有几百人,小的也有一百多人,他们携带的财物和张骞出使时差不多。后来随着经验增多,使团的规模才逐渐变小。汉朝一年中派出的使团,多的时候有十几次,少的时候也有五六次;去远一点地方的使者,八九年才能回来,近一些的也要几年才能返回。

元鼎三年(公元前114年 丁卯年)

冬天,朝廷把函谷关从原来的地方迁到了新安。

春天正月戊子日,汉景帝的阳陵陵园发生火灾。

夏天四月,天空下起了冰雹。

函谷关以东四十多个郡和国都遭遇饥荒,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悲惨景象。

常山宪王刘舜去世,他的儿子刘勃继承王位。但刘勃因为在父亲生病时不照顾,守丧期间又不守礼节,被废除王位,流放到房陵。一个多月后,汉武帝重新封刘舜的另一个儿子刘平为真定王,把常山改为郡。这样一来,五岳都在汉朝中央政权的管辖范围内了。汉武帝还把代王刘义改封为清河王。

这一年,匈奴的伊稚斜单于去世,他的儿子乌维单于继位。

元鼎四年(公元前113年 戊辰年)

冬天十月,汉武帝前往雍地,祭祀五帝。他下诏说:“如今我亲自祭祀上天,却没有祭祀土地神(后土),这样在礼法上就不周全,让有关官员商议一下。”于是在水泽中的圆形小土丘上修建了祭祀后土的祠庙。之后汉武帝从夏阳出发,向东到了汾阴。这时,汉武帝开始巡视各郡国。河东太守没想到汉武帝突然到来,来不及做好接待准备,觉得自己失职,就自杀了。十一月甲子日,在汾阴的高丘上正式建立了后土祠,汉武帝亲自遥望着祭祀,所用的礼仪和祭祀上天时一样。祭祀结束后,汉武帝又到了荥阳,然后回到洛阳,封周朝的后裔姬嘉为周子南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