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09章 微服西行(2 / 2)

“恩师,”曾泰低声打破了沉默,他手中拿着那本抄录的账册副本,“学生仔细核对了这账册,其中几笔大额银钱支出,虽未写明用途,但其时间点,与赵县丞推测的矿场扩大开采、工坊增建炉灶的时间颇为吻合。而且,有一笔支出,标注为‘洛工酬’,数额不小,时间就在上月。”

“洛工?”狄仁杰睁开眼,“可能是指洛阳来的工匠?私铸兵甲,尤其是精良兵甲,非寻常铁匠可为,需技艺高超的工匠。若从洛阳招募或挟持工匠前往,倒也说得通。”

“学生也是如此猜想。”曾泰点头,“还有,血书中提到的那几位证人,除了两名是桃林县衙被迫协助做假账的书吏外,还有一名是曾为陈氏运送物资、后因目睹异常而被辞退的脚行头目,名叫刘三。据赵县丞记载,此人就住在伏牛山外的刘家集。”

“刘家集……这倒是个不错的切入点。”狄仁杰记下了这个名字。

马车沿着官道一路西行,春日田野风光如画,但车内的两人却无心欣赏。越靠近陕州地界,官道上的车马行人似乎越多,其中不乏押运着沉重货物的车队,有些车上覆盖着苦布,看不出具体何物,但护卫之人眼神精悍,不似寻常商队护卫。

李元芳在外驾车,也留意到了这些情况,低声向车内禀报:“大人,沿途可见不少车队,护卫森严,看似商队,但旗号杂乱,且多走西向。看车轮痕迹,所载之物颇为沉重。”

狄仁杰微微颔首,并未多言。这些异常,或许都与那伏牛山深处的秘密有关。

数日后,马车抵达了陕州治所陕县(今三门峡市陕州区)。并未入住城中繁华客栈,而是依照行商习惯,在城东一处专供往来商队歇脚、鱼龙混杂的大车店住了下来。这种地方消息灵通,三教九流汇聚,正是打探风声的好去处。

安顿好后,狄仁杰便以商贾“怀英”的身份,带着“账房”曾泰,在陕县城内看似随意地闲逛,主要光顾那些茶楼、酒肆、货栈,留意与伏牛山、陈氏、乃至官府相关的谈话。李元芳则与车夫留守车店,照看货物,同时凭借其敏锐的观察力,留意店内住客的动向。

初步接触下来,狄仁杰发现,陕州城内表面一片祥和,市井繁荣。陈氏作为本地大族,名声似乎并不差,乐善好施,修桥铺路之事时有耳闻。刺史府长史郭通,官声也尚可,被誉为“干吏”。关于伏牛山,寻常百姓所知不多,只道是深山老林,猎户都不愿轻易深入。

然而,在几家专做矿产生意或与陈氏有往来的货栈附近,狄仁杰却隐约感觉到一丝异样。进出之人神色或多或少带着些谨慎,谈及陈氏生意时,言语间不乏恭维,却鲜少涉及具体细节。有一家货栈的掌柜,在狄仁杰试探性地问及伏牛山是否产出特殊石材时,脸色微变,随即打着哈哈敷衍过去,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警惕。

“这陕州的水,果然很深。”回到大车店房间,狄仁杰对李元芳和曾泰低声道,“陈氏与郭通将表面文章做得极好,寻常途径难以抓到把柄。看来,我们必须去那伏牛山脚下的刘家集,会一会那位关键的证人,刘三了。”

次日,狄仁杰借口听闻伏牛山有几种药材品相甚佳,欲前往收购,向车店伙计打听了前往刘家集的路径。伙计不疑有他,热情指路,只提醒道那是处小地方,山路难行,需多加小心。

马车离开陕县城,转向西南,道路逐渐变得崎岖。远山如黛,伏牛山脉的轮廓在望。越是靠近山区,人烟越是稀少,空气中的静谧感也越发强烈,仿佛预示着那群山之中,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。狄仁杰知道,真正的探查,此刻才算正式开始。前方等待他们的,将是未知的险阻与至关重要的线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