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92章 汴州暗涌(2 / 2)

按照计划,如燕在一个热闹的街口悄然下了马车,瞬间便融入了熙攘的人流,不见了踪影。李元芳则驾驭着马车,在城内看似随意地转了几条街,最终在靠近城西、相对僻静但并非荒凉的一条巷子里,找到了一家名为“清源”的客栈。客栈不大,但收拾得干净整洁,后院有独立的马厩和水井,且位置巧妙,既避开了主干道的喧嚣,又毗邻几条可通往不同方向的巷道,易于进退。

安顿下来后,李元芳便外出,去熟悉汴州城的布局,尤其是官署区和漕运码头的环境。狄仁杰则与曾泰在客栈稍事休息。

傍晚时分,李元芳与如燕先后归来。

李元芳汇报道:“大人,汴州城主要官署集中在城东,刺史府、漕运使衙门、河南道按察使司等皆在此处,守卫森严。漕运码头则在城南汴水畔,规模宏大,日夜不停,有专门的漕兵把守。城中几处较大的货栈,也多集中在码头附近及城西。”

如燕的收获更为具体,她今日扮作投亲不遇、寻找活计的孤女,在茶坊、酒肆、成衣铺等地方帮工打听,得到了不少信息:

“叔父,汴州刺史姓崔,名唤崔亮,出身博陵崔氏,到任不足两年,官声尚可,但据说性情较为温和,不甚揽权。州府实务,多由长史吴永德处置。这吴长史是本地胥吏出身,深耕汴州官场多年,门生故旧极多,在漕运、刑名等方面颇有势力,据说与城中各大商帮关系密切。”

“另外,汴州司马一职,自前任司马数月前因‘急病’暴毙后,一直空缺,由长史吴永德暂代其职。”如燕特意强调了“急病暴毙”几个字,这与他们之前掌握的官员死亡名单又对上了一位!

“至于商帮,”如燕继续道,“城中最大的两家,一是‘晋中盐帮’,主要经营盐业,与官府往来密切;另一家是‘江淮米行’,背景深厚,垄断了相当一部分漕粮收购与转运。那‘四海货栈’在汴州亦有分号,规模不小,就设在城西,与晋中盐帮的仓库相距不远。我试着靠近四海货栈,发现其守卫看似松散,实则外松内紧,有暗哨。”

“还有一事,”如燕压低声音,“我在一处茶摊,听两个老吏模样的人闲聊,隐约提到去岁大水后,不仅是陈留,汴州这边也有一些陈年账目需要重新核对清理,涉及不少‘前朝旧制’下的仓储记录,颇为麻烦,还死了个老书吏,也是意外落水……”

线索愈发清晰了!狄仁杰目光沉静。汴州长史吴永德,暂代司马职权,胥吏出身,根基深厚,与商帮关系密切;接连有掌管文书或涉及仓储、漕运的官员“意外”死亡;清理涉及“前朝旧制”的账目……这一切,都与陈留县的发现遥相呼应。那个隐藏在幕后的黑手,其操控范围,显然覆盖了整个河南道的核心——汴州!

“吴永德……”狄仁杰轻轻念着这个名字,“曾泰,你明日开始,设法接触一些州学的学子或不得志的文人,从他们口中,了解这位吴长史更具体的情况,尤其是其出身、升迁轨迹,以及与外间商号的关联。”

“元芳,你重点盯住四海货栈汴州分号,以及晋中盐帮、江淮米行这几处,留意进出之人,特别是与官府有牵连者。”

“如燕,你继续在市井中撒网,重点打听与‘安’字印记、前朝旧制仓储,以及那些死亡官员相关的任何琐碎信息,哪怕是传言也好。”

“至于我,”狄仁杰站起身,走到窗边,望着汴州城渐起的灯火,“明日,我便在这汴州城里,重操旧业,会一会这龙潭虎穴里的各方‘鬼神’。”

夜幕降临,汴州城灯火璀璨,勾勒出远比陈留繁华壮丽的轮廓。然而,在这片璀璨之下,狄仁杰却看到了交织的权力、贪婪与杀机。他知道,真正的较量,此刻才真正开始。他必须像最高明的医者一样,望闻问切,从这庞大城市的脉搏中,诊断出那致命的病灶所在。前路凶险,但他毫无惧色,唯有抽丝剥茧,探寻真相的决心,在胸中熊熊燃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