端坐龙椅的武曌终于开口,声音透过冕旒,带着一丝莫测的意味:“李卿所奏,事关重大。狄卿,你有何话说?”
狄仁杰稳步出班,手持笏板,从容不迫,向着御座躬身一礼,声音洪亮而清晰:“陛下,李御史所言,纯属子虚乌有,恶意构陷!臣奉旨查案,一切行止皆有据可查,有法可依!”
他直起身,目光如电,扫过李昭德,继而环视众臣,最后回到御前:“臣之所以查办江南鬼船案,乃因其中牵扯前朝余孽、邪教惑众、掳掠孩童之滔天罪行!案件已明,相关人犯均已伏法或候审,卷宗笔录俱全,陛下可随时调阅!”
“至于运河遇袭、驿馆大火、梅宅搜查,”狄仁杰语气转厉,“皆因臣在查案过程中,发现了远比江南案更为严重的罪行——有人利用漕运之便,勾结朝中官员,私运大量军械图谋不轨!此乃动摇国本之重罪!臣为追查证据,保护关键人证,不得已而为之!所有行动,皆有千牛卫协同,合乎律法程序!李御史不问青红皂白,便诬臣‘纵部行凶’、‘扰乱漕运’,岂非是为那些真正的国之蠹虫张目?!”
他并未直接提及红莲,但“私运军械”、“图谋不轨”、“国之蠹虫”等字眼,已如惊雷般在殿中炸响!百官哗然,交头接耳之声再也抑制不住。
李昭德脸色微变,显然没料到狄仁杰如此强硬且直接地将“军械”之事抛了出来,他强自镇定,反驳道:“狄阁老休要危言耸听!所谓军械,证据何在?谁知是不是你为了脱罪而编造的借口?!”
“证据?”狄仁杰朗声道,“臣已昨日便命千牛卫中郎将李元芳,将关键账册、信件等物证送入宫中,面呈陛下!李将军此刻想必已在殿外候旨!陛下,可否宣李元芳上殿,当众呈上证物,以辨忠奸,以明是非?!”
这一下,直接将球踢给了皇帝,也将军械案的真伪推到了台前。
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御座之上的武曌。
武曌沉默了片刻,冕旒之下看不清她的表情,但那股无形的压力让整个含元殿都安静了下来。终于,她缓缓开口,声音不带丝毫感情:
“宣,李元芳上殿。”
“宣——李元芳上殿——”内侍尖细的传唤声层层传出。
片刻后,一身千牛卫戎装、风尘仆仆的李元芳大步踏入殿中,他手中捧着一个锦盒,目不斜视,直至御阶之下,单膝跪地:“臣李元芳,奉狄阁老之命,呈缴查获之重要物证,请陛下御览!”
锦盒被内侍接过,恭敬地呈送到武曌面前。
这一刻,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。赵崇节的脸色微微发白,袖中的拳头悄然握紧。李昭德更是眼神慌乱,下意识地看向文官班列中的某个方向。
狄仁杰屏息凝神,他知道,最关键的时刻到了。证据的真伪,皇帝的态度,将决定这场朝堂博弈的走向,甚至决定着大唐未来的气运。
武曌伸出戴着玉扳指的手,缓缓打开了锦盒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