杨思勖暴毙于内卫府秘牢,咽喉处那枚乌黑淬毒的细针,无声地昭示着“青鸾”之主那无孔不入的恐怖掌控力与狠辣决绝。一股寒意,悄然在所有知情者心头蔓延。
狄仁杰面沉如水,立于囚室之外。李元芳已亲自带人追索刺客,并对内卫府展开新一轮、更为严苛的内部肃清。然而,无论是刺客的踪迹,还是可能存在的内奸,都如同水滴入海,难觅其踪。
对方显然早有准备,一击得手,即刻远遁。
“袁……”狄仁杰反复咀嚼着这个未尽的字。它像一把钥匙,却悬在半空,不知该插入哪一把锁孔。
“大人,”如燕快步走来,低声道,“已初步排查神都内外,姓氏为袁,或名号、职务与‘袁’字相关者,共计一百三十七人。其中,朝官二十一,散官及吏员四十九,僧道及民间人士六十七。”
她递上一份名录。狄仁杰快速浏览,目光在几个名字上稍作停留:将作监有位袁姓丞,司天台有位袁姓主簿,甚至……宫中尚衣局有位袁姓掌衣。
这些人,职位或高或低,皆有接触宫禁或特定领域的可能。但若说谁是那谋划深远、能驱使前朝余孽、勾结吐蕃的“青鸾”阁主,似乎又都差了些份量。
“范围还是太大。”狄仁杰放下名录,沉吟道,“杨思勖临死前吐露此字,必是极为关键之线索。此‘袁’,未必是姓氏,或许是称号、道号,乃至某种代称。”
他踱步至案前,铺开纸张,提笔写下几个可能的方向:
1. 姓氏为袁之高位者(可能隐藏极深,或已致仕)。
2. 与“袁”相关之道号法名(如袁天师?)。
3. 官职、封号中含“袁”字或同音字(如“园”、“辕”、“援”)。
4. 某种特定组织或传承的代称(如玄机阁内是否有“袁”字辈分?)。
“元芳那边内部肃清暂且不论,”狄仁杰对如燕道,“你立刻动用所有江湖渠道,重点查访两方面:第一,前朝萧皇后身边,是否曾有一位姓袁,或道号、绰号与‘袁’相关的奇人异士,尤其精擅机关星象者。第二,吐蕃国内,或其信奉的宗教流派中,是否有与‘袁’字音、形、义相关的尊称、神只或重要人物。”
“侄女明白!”如燕领命,匆匆而去。
狄仁杰又唤来狄春:“你去翰林院和司天台,以编纂地方志、核对星官名录为由,调阅所有与‘袁’字相关的古籍记载、星宿命名,尤其是前朝秘闻野史,看看有无线索。”
“是,老爷。”
众人分头行动,狄仁杰则再次将目光投向那枚来自墨衡的、可能关联吐蕃的玉珏,以及那把用于启动“周天星斗仪”的黄铜钥匙。他总觉得,这两件东西,与那未露真容的“袁”姓阁主,有着某种内在的联系。
就在狄仁杰凝神思索之际,李元芳带着一身寒气返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