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子李显的密函,如同在狄仁杰心中投下一块巨石。周明琰之死,果然牵涉西域边情,这使案件的性质瞬间从普通凶杀上升至可能关乎邦交国策的高度。
狄仁杰不敢怠慢,立刻调整调查方向。他首先将重点放在破解周明琰留下的密码札记和那些怪异符号上。这是查明其死因及背后秘密的关键。
曾泰负责召集精通西域文字和密码学的学者,对符号进行会诊。而狄仁杰则亲自研究那本密码札记。札记用的是一种基于数字替换的加密方式,比之前“鬼市案”中的密码更为复杂,密钥似乎并非书籍,而是一套特定的规则。
与此同时,李元芳对鸿胪寺内部的排查也有了初步结果。周明琰人际关系简单,工作勤恳,同僚对其评价颇高,并未发现明显仇家。但有一点值得注意:约一个月前,周明琰曾与一位来自“康国”(粟特人城邦,位于河中地区)的胡商有过数次秘密接触,此事并未记录在正式的接待档案中。而那名胡商,在周明琰死前三天,已突然离开神都,不知所踪。
康国胡商?秘密接触?狄仁杰敏锐地捕捉到这条线索。粟特人以善于经商和充当东西方中间商闻名,他们往来于丝绸之路上,消息极为灵通。周明琰作为鸿胪寺主管西域事务的官员,私下接触胡商,或许就是为了获取某些不便于官方渠道获得的信息。
“元芳,立刻查清那名康国胡商的详细信息,姓名、样貌、在神都的落脚点、以及与哪些人来往。生要见人,死要见尸!”狄仁杰下令。
“是!”李元芳领命而去。
就在李元芳追查胡商下落时,曾泰那边传来了关于符号的突破性进展。一位年迈的、曾随军远征西域的老通译辨认出,那些怪异符号,并非某种成熟的文字,而更像是一种军中或特定团体使用的简易密码符号,其基础似乎糅合了突厥、吐火罗等地的某些标记,常用于快速传递简短信息!
“军中密码?”狄仁杰心中一震。难道周明琰之死,还牵扯到军情?
老通译尝试着根据已知的几种西域密码规则进行破译,花费了大半天时间,终于将其中一张纸条上的符号转换成了可读的文字。内容令人心惊:
“……驼队……于阗玉……假道……疏勒军备……大食……”
信息支离破碎,但关键词触目惊心!“于阗玉”是西域名产,“疏勒军备”指向军事,“大食”则是正在西方崛起的阿拉伯帝国!而“假道”一词,在古代外交辞令中,常指借路,有时也暗含军事通行或阴谋的意味。
周明琰似乎在暗中调查一支以运送于阗玉为掩护的驼队,这支驼队可能假借某种名义,与疏勒的军备以及大食人有所关联!这完全印证了太子密函中提到的“西域商路异常”!
那么,周明琰的死,极有可能是因为他窥破了这个秘密,从而被人灭口!凶手,很可能就来自这个神秘的驼队或其背后的势力!
就在这时,李元芳带回了一个更令人不安的消息:那名与周明琰接触的康国胡商,在离开神都后,于潼关附近遭遇“马贼”,人货尽失,无一生还!现场伪装成抢劫,但李元芳派去勘查的人发现,胡商护卫的伤口整齐,像是被训练有素的人所为,且贵重财物并未被掠走多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