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下文学小说网 > 女生言情 > 穿越1858年的澳洲 > 第275章 口碑传开,规划长远

第275章 口碑传开,规划长远(2 / 2)

陈默看着这位头发花白的老先生,突然想起自己刚办学堂时,村里人说的“瞎折腾”。他眼眶一热,赶紧接过书:“张老先生肯来,那真是太好了!俺们正愁人手不够——”

“人手俺们能凑!”几个华工立刻接话,“俺们轮班来帮忙,扫地、劈柴、修窗户,啥活都能干!”妇人们也跟着说:“俺们带针线来,帮娃们补书包、缝坐垫!”

院子里瞬间热闹得像集市。周老先生拿着木炭在墙上画格子,准备给新学生登记;天宇蹲在地上,用石子给华工们讲“怎么教娃数工钱”;张老先生正被一群孩子围着,教他们认“人、手、足”;铁牛和丫儿举着自己写的字,给新来的孩子当“小先生”。

陈默走到墙角,看着那堆华工送来的木板,突然对天宇说:“得再盖两间教室,东边那片空地正好。还要做二十张课桌,算下来得用十二根松木……”

“木料俺们山上有!”一个砍柴人模样的汉子喊道,“俺明天就带人去伐,保证晾干了送来!”

“俺会刷漆!”

“俺家有多余的石灰,能粉墙!”

voices此起彼伏,像开春的雷声,震得院角的老槐树都摇了摇。陈默掏出布包,把今天收到的物资一一记下:小米十五斤、木板八块、铜板二百三十文、旧书十七本……周老先生凑过来看,笑着说:“这账得记细点,将来都是学堂的家底。”

“不止家底。”陈默指着墙上新画的课程表,“幼班先认三百字,大班学完加减乘除,成人班要能写简单的借条。等秋收后,俺们再编本《农家常用字》,把‘犁、麦、税、账’这些字都编进去。”

天宇正在给新学生分木炭笔——用烧焦的木炭裹上布做的,他闻言抬头笑了:“我来写算术例题,就用‘卖粮得多少钱、换多少布’这种实在的题。张老先生,您看能不能加几页《契约常识》?免得有人被假合同坑了。”

张老先生捋着胡子点头:“好主意!再添点‘邻里借据’的写法,农村最用得上。”

夕阳斜照进院子时,登记册上已经写了四十六个名字。新来的孩子们举着木炭笔,在地上歪歪扭扭地写自己的名字,华工们在帮忙搭新课桌,妇人们围着周老先生问“要不要缝个黑板套”。陈默站在老槐树下,看着这乱糟糟又热腾腾的景象,突然觉得——

所谓长远,从来不是凭空规划出来的。就像这学堂,从最初的四个孩子、半间破屋,到现在的人来人往、物资满院,不过是因为每个来这儿的人都相信:教娃认个字、算个数,日子总能更明白点。

他转身往厨房走,华工们送来的腊肉正在锅里炖着,香气飘满了整个院子。今晚得加个菜,给新学生们接风,也给这些为学堂添砖加瓦的乡亲们暖暖胃。明天一早,还要去镇上买些麻纸,听说华工们的娃要学写家信呢。

院外的打谷场上,几个晚归的农人哼着小调经过,其中一个突然说:“明儿让俺家二丫也去学堂吧,听说现在认个字,将来连换嫁妆都不吃亏……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