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37章 工坊督造(2 / 2)

铠甲工坊的验收更细致。二十件藤甲挂在木架上,赵虎让人拿来十支箭,都是从普通士兵那里收来的制式箭矢。他亲自张弓,对着最中间那件藤甲射去——“噗”的一声,箭头扎进藤甲半寸就停住了,拔出来一看,箭头已经卷了刃。

“这是浸了三次桐油的?”赵虎问。

“是,还加了蜂蜡,里面裹了生牛皮。”老周赶紧解释,“您再试试心口位置,那里加了钢片……”

赵虎没说话,又对着另一件藤甲的肩头射了三箭,箭头都被弹了回来。他满意地点点头,突然抓起一把刀,对着藤甲的接缝处狠狠劈下——刀刃滑开,只留下一道浅痕。“核心护卫的铠甲,按这个标准再加一层钢片纹饰,记住,重量不能超五斤,不然影响动作。”

“您放心,”老周指着旁边的样品,“纹饰是镂空的,既能挡箭,又能透气,试穿的士兵说比普通藤甲还灵活。”

督造的日子里,赵虎几乎长在了工坊。天不亮就去检查泡在桐油里的枪杆,午时盯着铁匠们淬火,傍晚验收新出炉的弓具,夜里还得核对备用装备的数量。文书上的“损一补三”补给机制被他执行得滴水不漏——每造出一件合格装备,就得同步赶制三件备用的,分别存放在前营、中营和军械库的地窖里,以防战事紧急时补给不上。

“百夫长,您看这批长矛,劈砍测试都过了!”第五天清晨,老周举着验收记录跑过来,上面密密麻麻记着每支长矛的测试结果,合格率从最初的三成涨到了八成。

赵虎拿起一支,在手里转了转,突然对亲卫说:“去叫红队的人来,让他们带回去实战演练,三天后报结果。”

三天后,红队的反馈回来了:长矛趁手,弓具精准,藤甲挡箭效果远超预期,只有核心护卫的铠甲在爬墙时有点卡,但不影响动作。赵虎把反馈记在文书上,让老周再把铠甲的纹饰磨得光滑些。

验收合格的装备被陆续送往军营,堆在演武场的角落里,像一座小山。长矛闪着寒光,弓具绷着劲,藤甲泛着深褐色的光泽,每一件上都刻着工匠的编号和验收的日期——这是赵虎定下的规矩,出了问题,能立刻找到责任人。

老周站在工坊门口,看着最后一批装备被运走,突然觉得肩膀松了不少。这些天熬的夜、流的汗、废的料,终于有了结果。他摸着铁砧上的验收文书,上面的字迹已经被火星燎得有些模糊,却透着一股让人踏实的力量。

赵虎骑马跟在装备车后面,看着车轮碾过地面的痕迹,心里格外敞亮。他知道,这些装备不是冰冷的铁器,而是士兵们的第二条命。有了它们,华夏卫的士兵才能在战场上多一分底气,多一分胜算。

夕阳西下时,工坊的打铁声渐渐稀疏。老周让人在墙上挂了块牌子,上面写着:“凡经此坊造出的兵器,需对得起拿它的人。”赵虎经过时看了一眼,嘴角露出一丝浅笑。他知道,督造的日子还长,但只要这规矩在,这底气就在,华夏卫的根基,就稳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