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步兵藤甲分三个尺寸:甲一(身高五尺八以上)、甲二(五尺五至五尺八)、甲三(五尺五以下),确保高矮士兵都合身;
- 长矛杆刻上刻度,方便士兵快速找到最佳握点(距枪头一米处刻红痕,近战可握此处);
- 复合弓按拉力分“强弓”(五石,供男弓手)和“轻弓”(三石五,供女弓手),弓弦用牛筋混丝线,雨天不易打滑;
- 核心护卫的钢片纹饰里暗藏标记:左肩头刻“卫”字,右肩头刻所属分队编号,便于混乱中识别友军。
定标会开到傍晚时,军械库突然闯进个浑身是泥的士兵——是红甲廿三,阿武。他怀里抱着块变形的藤甲,是上午演练时被蓝队用木槌砸的。
“赵百夫长!这甲的后背接缝处裂了!”阿武举着甲片,声音带着急,“刚才要是真刀真枪,我后背就开瓢了!”
众人立刻围过去。老周掰开裂缝看了看,眉头紧锁:“是藤条的接口没缠紧。看来得改编织法——把‘平纹’换成‘斜纹’,每道接口缠五圈麻绳,再涂胶。”
赵虎接过裂甲,突然对工匠们说:“都来摸一摸这裂缝的位置。”他声音沉下来,“咱们画图纸时总说‘防护要够’,可这裂缝要是出现在战场上,就是一条人命。从今天起,每批装备做完,都让士兵实战测试三天,哪坏了就改哪,改到砸不裂、刺不穿为止。”
老周连连点头:“我这就让人重做样品!斜纹编织,接口加麻绳,保证比之前结实三成!”
阿武没想到自己莽撞的举动竟帮了忙,正想退出去,赵虎却叫住他:“红甲廿三,你去把各队的小个子士兵叫来——甲三尺寸得重新量,刚才的样衣可能偏小。”
“哎!好!”阿武抱着裂甲跑出去,夕阳透过军械库的窗,给他的影子镀上金边。
等他带着十几个小个子士兵回来时,定标方案已经添了最后一条:每月抽检十套装备,由各队轮流派人破坏测试,合格的刻上工匠编号,不合格的返工,连带工匠一起罚俸——“让每片藤甲、每支长矛都刻着责任二字。”
夜幕降临时,最终版的装备图终于定稿。赵虎让人把图纸拓印十份,贴在军械库、演武场、营房的墙上,供所有人查看。图纸旁还附了张进度表:三日后第一批藤甲开工,半月后长矛入库,复合弓需一月才能赶制完成,核心护卫的纹饰钢片得请城里的铜匠来打。
老周看着图纸上密密麻麻的批注,突然笑了:“这辈子做了三十年军械,从没这么较真过。”
赵虎望着窗外的演武场,那里还有士兵在练矛术,长矛划破夜空的声音格外清晰。他说:“因为这些装备不是摆样子的。将来它们要挡的是真刀真枪,护的是活生生的人。”
月光漫进军械库,落在那张最终定稿的图纸上,藤甲的纹路、长矛的刻度、弓身的弧度,都在月色里显得格外郑重——这不是冰冷的器物,而是用无数细节织成的铠甲,终将跟着华夏卫的士兵,站成最坚实的防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