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下文学小说网 > 女生言情 > 穿越1858年的澳洲 > 第223章 理念磨合,达成共识

第223章 理念磨合,达成共识(2 / 2)

“资质?”李秀成亲自动笔,在纸上画出草图,“把金铺开成‘兑换铺’,挂羊头卖狗肉。表面上是银钱兑换,暗地里收售黄金。找几个信得过的老人坐堂,他们总不能把百姓都抓起来吧?”

阿武凑过来看草图,越看越激动:“将军您太厉害了!我奶奶就信那些老掌柜,要是让张大爷坐堂,街坊四邻肯定都来!”

“不止这些。”李秀成的笔尖在地图上圈出三个港口,“你们的船太慢,得改。我看洋人船底是尖的,跑起来像箭,咱们也照着装。找几个懂木工的,夜里偷偷改,改完了先跑短途,让洋人反应不过来。”

他的语速越来越快,仿佛又回到了排兵布阵的营帐:“关税高?那就把货藏在鱼舱里。当年我军运粮,就用这招躲过清军搜查。再跟渔民打好关系,让他们帮忙望风,给点好处,比雇保镖靠谱。”

天宇看着他在纸上勾勒出的计划,从金铺布局到航线改造,从联络渔民到应对海关检查,每一步都透着实战的狠劲与民生的温度。这些策略没有书本上的条条框框,却招招打在要害上——正如他当年在苏州,用减租、开仓放粮的法子迅速稳住民心,远比清军的枪炮更有效。

“但洋人有枪有炮,真闹起来……”阿武的声音发颤。

“他们敢开枪?”李秀成的眼神陡然锐利,“如今不比当年,他们占着别人的地盘,最怕激起民变。咱们占着理,又得民心,真闹到街上,他们比谁都慌。”他突然笑了,带着几分当年的锐气,“再说,我当年在湖州,用竹竿捅翻过洋枪队的船,没枪没炮,照样让他们吃瘪。”

天宇心中一震。史料里只说李秀成善用兵,却没提过他还跟洋人交过手。难怪他面对殖民局毫无惧色,这种从血与火里炼出的胆识,正是自己最缺的。

“合作的事,您答应了?”天宇的声音带着期待。

李秀成将画满批注的图纸推过来,上面的墨迹还带着温度:“我帮你们斗洋人,你们得答应我一件事。”

“您说。”

“开金铺赚的钱,拿出一成来办义学。”他的目光柔和下来,“教百姓认字,教孩子算术,别让他们再像当年的太平军一样,被人骗了还帮着数钱。”

天宇立刻点头:“我们早就想办了,只是缺个牵头的人。您要是肯主持,再好不过!”

“一言为定。”李秀成伸出手,掌心布满老茧,带着常年握刀的痕迹。

天宇握住他的手,只觉得一股力量从对方掌心传来,坚定得像磐石。门外的马靴声渐渐远去,阳光透过窗棂照进来,在两人交握的手上投下斑驳的光影。

阿武兴奋地擦着桌子:“那我现在就去叫张大爷来商量开铺的事!对了将军,您会写招牌吗?我家有块好木头,您题个字吧!”

李秀成看着窗外渐亮的天色,嘴角露出一丝久违的笑意:“写‘太平金铺’,怎么样?”

“好!”天宇应道,“太平,既盼着生意太平,也盼着世道太平。”

李秀成的目光望向远方,仿佛穿透了时空,看到了那些没能守护的百姓,看到了未竟的理想。他轻轻点头,声音里带着新的期许:“对,世道太平。”

内室的灯光亮了一夜,桌上的图纸被批注得密密麻麻,从金铺的柜台设计到渔民的暗号约定,从应对海关的话术到义学的课程安排,两个来自不同时代的人,在油墨与晨光的交替中,渐渐磨平了认知的棱角,将“斗洋人、护民生”的共识,一笔一划地刻进了未来的蓝图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