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下文学小说网 > 女生言情 > 穿越1858年的澳洲 > 第164章 立镇仪式的盛典时刻

第164章 立镇仪式的盛典时刻(1 / 2)

天刚蒙蒙亮,华夏屯的镇口就已经炸开了锅。三十米长的红色气拱门下,“热烈庆祝华夏屯升格华夏镇”的金字在晨雾里闪着光,两侧的彩旗顺着新铺的石子路一路延伸,直到打谷场的主席台,风一吹,五颜六色的旗面哗啦啦响,像一片流动的彩虹。

最热闹的是舞狮队——那是从邻县请来的专业班子,两头金狮正围着气拱门蹦跳,狮头的绒毛上还沾着晨露,随着动作甩出细碎的水珠,在初升的阳光下亮得像碎钻。领狮的老师傅踩着锣鼓点翻了个筋斗,金狮猛地仰头长啸,惊飞了枝头的麻雀,引得围观的孩子们尖叫着拍手。

打谷场已经改造成临时会场,主席台铺着红绒布,正中央挂着“华夏镇立镇庆典”的横幅,两侧摆着两排花篮,牡丹、月季、绣球挤得满满当当,都是镇上人家自家种的,连玛莎种的欧洲月季都被搬来凑数,和本土的芍药挨在一起,倒也相映成趣。

“都让让!县太爷的轿子到了!”有人喊了一嗓子,人群立刻往两边退,让出一条通道。八抬大轿停在气拱门下,县太爷穿着藏青色官袍,踩着红毡子走下来,目光扫过眼前的热闹景象,捋着胡须笑了:“好啊,这股子精气神,比我当年见的那些老镇子还足!”

天宇赶紧迎上去,身后跟着陈老爹、伊凡父亲等几位镇民代表。陈老爹今天穿了件新做的藏蓝马褂,袖口还沾着没来得及擦掉的机油——早上他还在铁匠铺打磨给主席台做的铜角,直到最后一刻才被硬拽过来。伊凡父亲则换上了干净的白衬衫,领口系得整整齐齐,手里紧紧攥着那枚连夜刻好的“华夏镇”木章,指腹把边缘都磨热了。

“时辰到!仪式开始!”司仪是镇上的老秀才,嗓门洪亮得能穿透锣鼓声。他清了清嗓子,站在主席台上高声喊道:“今日,我华夏屯承蒙朝廷恩典,升格为华夏镇!这不仅是名号之变,更是我等百姓从‘寄人篱下’到‘当家作主’的里程碑!”

台下立刻响起雷鸣般的掌声,有人激动得红了眼眶。华工老张抹了把脸,想起当年在矿场被监工打骂的日子,再看看眼前飘扬的彩旗,突然对着主席台深深鞠了一躬;欧洲移民玛莎抱着孩子,用不太流利的汉语跟着鼓掌,孩子被吓得哇哇哭,她却笑着吻了吻孩子的额头,“以后,咱们也是有‘家’的人了。”

县太爷走上台,展开卷轴,浑厚的声音在会场回荡:“奉天承运,皇帝诏曰:华夏屯民勤物丰,聚族而居,民心向顺,特升格为华夏镇,隶属边境第三区,准设镇衙、开市集、兴学堂……望尔等镇民同心同德,守疆护土,繁衍生息,不负朝廷厚望!钦此!”

“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!”全场跪拜,山呼海啸般的声音惊得舞狮队的金狮又跳了起来,锣鼓声、鞭炮声(用的是镇上铁匠铺自制的响炮,没火药却足够响亮)混在一起,震得远处的树林都在发抖。

天宇作为首任镇负责人,紧跟着走上台。他穿着新做的青布长衫,袖口挽得整整齐齐,手里攥着发言稿——那是他熬夜写的,字里行间都是朴实的话:“乡亲们,今天站在这里,我手里的不是官印,是咱们所有人的念想。”

他指着台下的人群,声音微微发颤:“左边那位是陈老爹,当年为了护着咱们的口粮,被矿主打断过腿;右边那位是伊凡父亲,教咱们种土豆,让冬天不再挨饿;还有后排的玛莎,把欧洲的织布手艺教给姐妹们……华夏镇能有今天,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,是咱们华工、欧洲弟兄、老老少少拧成一股绳干出来的!”

“以后,镇衙门口会设个‘议事箱’,谁有难处、有想法,都能写了投进去,咱们每周开一次会,当面商量着办!学堂下个月就动工,华工的孩子、欧洲的孩子一起上学,学汉字,也学外文;市集公平交易,华工的铁器、欧洲的面包,都按市价来,绝不偏袒!”

“最重要的是,咱们要守好这片土地。东边的芦苇荡是咱们的粮仓,西边的黑风口是咱们的屏障,谁也别想再欺负到咱们头上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