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陈女士,陈先生,情况我们已经详细了解过了。首先请您放心,从法律角度而言,您的处境非常安全。”
“此案的核心在于举证责任。”
周律师继续道,“根据民诉的基本原则,‘谁主张,谁举证’。徐家人指控您撞人致人死亡。
那么他们提出这个主张,就必须拿出证据来证明撞击事实的存在、您的过错以及撞击与死亡之间的因果关系。”
“而目前根据我们掌握的情况,事发地是监控盲区,对方没有任何直接证据,他们几乎不可能告赢。”
陈威松了口气,但随即追问:“那对方现在人死了,会不会?”
周律师点点头,表示理解陈威的担忧:
“这就是此案最麻烦的地方,也是对方家属有恃无恐的原因。
虽然证据不足,但一旦涉及其死亡,事情就会变得异常复杂。”
旁边一位干练的女律师李律师接口道:
“是的。对方现在打的就是情理牌和舆论牌。他们试图用死者为大的传统观念和家属的悲情形象来绑架,施加压力。
他们根本目的可能不是胜诉。因为他们赢不了,而是要逼迫我们进行高额调解。
对他们而言,这是一场稳赚不赔的收益,赌我们会为了息事宁人而妥协。”
第三位较年轻的张律师补充道:
“我们今早已经派人去事发地再次进行了勘察,确认了监控盲区的事实。同时我们也开始尝试寻找当时的目击者,但希望渺茫。
另一方面,我们注意到网络舆情对您比较有利,但徐家人也开始在尝试发布一些混淆视听的视频片段。”
周律师总结道:“所以,我们目前的策略是:
第一,坚决不主动调解。对方任何调解意向,一律告知‘走法律程序’。
第二,固定对我们有利的证据。您的报警记录、通话记录、派出所的笔录是关键。
第三,我们正在深入研究,准备以‘诬告陷害’或‘敲诈勒索’为名,对徐授、张翠花等人提起反诉。他们这种行为已经超越了简单的民事纠纷范畴。”
他顿了顿,语气加重:
“不过,陈女士,我必须向您说明最现实的一种可能。
即使我们最终在法庭取得全面胜利,这个过程也可能漫长而消耗心力。
对方很可能会像牛皮糖一样纠缠不休,给您的生活带来持续的困扰。您需要有心理准备。”
陈媛一直安静地听着,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温热的茶杯边缘。
直到所有律师都发言完毕,她才缓缓抬头静地扫过每一位律师。
“谢谢各位的专业分析。”
她的声音很轻,“我相信各位的专业能力。一切就按照你们的方案,全权委托给你们处理。”
她微微停顿了一下,仿佛在斟酌词句。
“但是关于调解,我只有一个要求:绝不接受任何形式的调解或赔偿,一分钱都不给。”
“这件事,早已不是我一个人的委屈。很多人都在看着,看着这件事最终会怎么收场。
如果最后的结果依然是和稀泥,依然是谁死谁有理,那以后就不会再有人敢伸手了。”
“所以,我们必须打到底。不仅仅是为了我的清白,更是为了告诉所有人,善行不需要付出代价,而恶意必须受到惩罚。”
会议室内一片寂静。
几位律师都有些动容。
他们见过太多当事人,大多是为了利益得失而纠结,像陈媛这样将一场个人案子上升到示范案例高度,是极少见的。
陈威看着妹妹,用力点头:“媛媛说得对,我们就打到底。”
周律师深吸一口气,眼中是欣赏和敬佩:
“我明白了陈女士。您的坚持非常有意义。我们将调整策略,力求让诬告者受到惩处作为本案的终极目标。这可能会更难,但我们会全力以赴。”
“谢谢。”陈媛轻轻点头,“那就辛苦各位了。”
律师们起身,开始忙碌地沟通和部署下一步工作。
这还不够,哪怕胜诉了又能如何?普通人根本耗不起时间和精力打官司。
人们只会更冷漠。
她需要一场更彻底的胜利,一场能从根本上扭转那失衡天平的胜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