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0章 你的言行,需要负责(2 / 2)

这不是李薇一个人的遭遇。

城市的另一端,陈明一个在偏远山村小学支教了五年的年轻教师,刚把孩子们画的画发上舒博。

画面温馨,孩子们笑容灿烂。

他配文:“希望工程送来了新画笔,孩子们说想画彩虹桥。”

几小时后,他的舒博被一个叫“正义之眼”的营销号截图转发,标题触目惊心:《惊爆!支教男教师借艺术课猥亵留守儿童!有图有真相!》。

截图里,他弯腰指导一个女孩画画的画面被恶意裁剪,只留下他靠近女孩肩膀的手部特写。

评论区瞬间沦陷:

“衣冠禽兽!专挑留守儿童下手!”

“看他那猥琐样!举报电话打爆!”

“人渣!阉了他!”

陈明懵了,他拼命解释,发原图,发学校证明,发孩子们澄清的视频。

没用,他的信息被扒得干干净净。

老家父母的门半夜被泼了红漆,写着“强歼犯之家”。

他教的孩子们哭着问他:“陈老师,网上说你是坏人,是真的吗?”

他张了张嘴,喉咙里像堵着滚烫的煤块,一个字也说不出来。

几天后,人们在他简陋的宿舍里发现了他,一瓶空了的安眠药摆在桌上,屏幕还亮着,是最后一条未发出的舒博:“清者自清…太累了。”

设计工作室里,苏青熬了几个通宵的方案被甲方否了。

她郁闷地发了条朋友圈吐槽:“甲方爸爸的心思比女朋友还难猜,累了。”

她被挂上了某职场八卦号。标题为《知名设计师苏青辱骂甲方是狗,职业道德沦丧!》,截图里,她的吐槽被断章取义。

评论区却在骂她:

“这种没素质的设计师就该封鲨!”

“甲方是衣食父母!骂甲方?找死!”

“姐妹们避雷!x工作室苏青!”

合作取消,朋友疏远,电话里是甲方冰冷的解约通知。

她试图起诉,律师摇摇头:“对方咬定是‘合理评论’,取证难,成本高,耗不起。”

她站在天台上,风吹得她单薄的身体摇摇欲坠。

她最终被救了下来,但左手腕上留下了一道狰狞的疤,再也拿不稳画笔。

类似的案例数不胜数!

李薇,陈明,苏青…他们是谁?他们是医生,是教师,是设计师,是你,是我,是每一个可能在网络浪潮中被打翻的普通人。

数据?冰冷的数字

每一天,就有超过 300 起新的网络暴力事件在各大平台滋生。

每 10 个受害者中,就有 7 个出现严重焦虑、抑郁症状。

每 100 起网暴事件,最终能走到起诉程序并获得公正结果的,不足 5 起。

像陈明那样被谣言彻底摧毁,最终选择结束生命的人,不是孤例。

他们的名字,消失在热搜之后,只剩下亲人无尽的悲痛和网络上偶尔飘过的“RIp”。

到底是谁在挥舞屠刀?

是那些靠吸食人雪流量膨胀的营销号!

是那些躲在“用户1573”、“吃瓜小马甲”背后的幽灵!

是那条从水军发单、到恶意剪辑、再到平台算法推送的完整黑色产业链!

他们不需要成本不需要代价,只需要注册一个新号,敲下几句恶毒的话。

编造一段耸动的故事,就能轻易点燃一场足以焚毁他人一生的烈火。

一句轻飘飘的“对不起”或者直接注销账号,就能抹去对别人造成的巨大伤害吗?

而受害者呢?他们维权之路,漫长又艰难。

找平台?投诉石沉大海。

找叔叔?一句“情节显着轻微”或“证据不足”就能打发。

找率师?高昂的费用和漫长的诉讼周期,让普通人望而却步。

那些破碎的心灵、消逝的生命,是“注销账号”就能挽回的吗?

匿名是施暴者最坚固的盾牌,也成了受害者面前最绝望的高墙!

当李薇被堵在医院门口,当陈明看着孩子们困惑的眼神,当苏青站在天台边缘…那些藏在屏幕后的刽子手,或许正翘着二郎腿,刷着下一个热点,寻找着下一个猎物。

他们的手指干净,键盘崭新,良心?那是什么东西?能换流量吗?

够了!真的够了!

我们还要让多少李薇夜不能寐?还要让多少陈明含冤莫白?还要让多少苏青站在绝望的边缘?

实名制!必须实行网络实名制!

这不是剥夺自由,这是给肆无忌惮的恶,套上最基本的枷锁。

这是让每一个在键盘上敲下恶毒文字的人知道,你的言行,需要负责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