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下文学小说网 > 女生言情 > 针灸鼻祖涪翁传 > 第396章 锅底灰烫手,才压得住火

第396章 锅底灰烫手,才压得住火(2 / 2)

它在……认主?

不,它认的不是某个人!

涪翁猛然醒悟:这根陪伴他三十年的蒙针,早已与他的医道修为融为一体。

但此刻,它感应到了一个比他更纯粹、更本源的“活医道”,所以它不再受他这个旧躯壳的控制!

就在涪翁心神剧震之际,一直跪地流泪的赵篾匠颤巍巍地站起身,从怀里掏出了一只早已磨得发亮的破旧竹篮——那是他平日里编篾活、走街串巷的工具包。

可此刻,这只普通的竹篮,竟从缝隙中透出丝丝缕缕的幽蓝微光。

“李先生……昨夜那口怪锅碎掉的时候,我这篮子……它就开始发热……”赵篾匠声音发颤,仿佛捧着什么神物,他哽咽着掀开盖在上面的破布。

篮子里面,没有篾刀,没有竹条,而是静静地躺着数十片大小不一的黑陶残片!

正是那口被阿禾童子血喂饱后碎裂的怪锅的残骸!

每一片残片之上,都像水波一样,映出一幕幕不同的场景:有产妇在草棚里难产,指甲抠进床沿,几乎折断;有孩童身患疟疾,浑身滚烫,脊背剧烈地抽搐;甚至还有一幕,是年轻时的赵篾匠自己,背着一个破旧的药箱,在及膝的雪地里艰难跋涉,身影孤独而执着……

那里面,是无数医者与病患交织的瞬间,是痛苦,是挣扎,也是希望!

“这……这是‘医愿碎片’?”涪翁的声音干涩得像是被砂纸磨过。

他曾在一部早已失传的古籍残卷上,看到过类似的记载。

赵篾匠重重地点了点头,泪水再次涌出:“李先生,您砸的不是书,是壳啊!真正的火种,早就被您亲手撒在这田埂地头,撒在我们这些人的命里了!”

涪翁的目光死死地盯住阿禾的掌心,那根蒙尘锈针已经温顺地落在了那里,静静躺着,仿佛找到了最终的归宿。

三十年的执念,三十年的守护,到头来,竟是一场天大的笑话!

他不是守护者,他只是一个看守着空壳的狱卒!

“哈哈……好啊……”

涪翁突然笑了,笑声中带着一丝癫狂与决绝,“好一个‘锅底灰’!好一个‘断线风筝’!你们要我当这个锅盖,行!但我李柱国,总得先知道,这锅底下……到底煮的是什么东西!”

话音未落,他猛然盘膝坐于那片狼藉的碎石之上,看也不看,一把撕开自己左臂上的一道旧伤疤,任凭鲜血汩汩流出!

随即,他并指如刀,以自身精血为引,口中念动古奥法诀,那染血的指尖竟闪烁起妖异的红芒,朝着自己胸前的膻中穴,狠狠地插了下去!

“剖心照影!”

这是一种早已被列为禁术的自残秘法!

以自身精血点燃残存的经络记忆,强行逆溯与之相连的所有气息根源!

此法一出,轻则修为尽废,重则心脉寸断,当场暴毙!

剧痛如潮水般席卷而来,涪翁眼前一黑,意识瞬间被拉入一片血色的混沌!

在这片混沌中,他“看”见了。

他看见了无数条纤细如发的红色光线,从四面八方,从涪水村的每一座茅屋,从这片废弃古城的每一寸土地,甚至从更遥远的地方,跨越山川河流,齐齐涌来,最终汇入地窖中央,汇入阿禾小小的胸口——那枚已化作“双环交脉图”的传承印之中!

而所有红线里,最粗壮、最明亮的一股,其源头,赫然正是来自赵篾匠手中那只竹篮里的……黑陶碎片!

就在涪翁的意识即将被这庞杂无比的信息洪流彻底冲垮之际,一只温热的小手,轻轻地按在了他的后心之上。

一股清凉纯粹的生机,顺着他的督脉直冲泥丸宫,将他即将溃散的神识瞬间稳固。

是阿禾。

孩子趴在他的背上,用轻得几乎听不见的声音说道:

“白袍爷爷说,锅底灰不怕烫,因为……它还记得火的样子。”

一句话,如晨钟暮鼓,狠狠撞在涪翁的灵魂深处!

他的脑海中猛地炸开一幅清晰无比的图景:百年前,某位史书上毫无记载的无名医者,伏在案前抄录医经,油尽灯枯,猝然长逝。

他死时,头颅垂落,额头正好磕在一方墨砚上,一滴混着他心血的墨汁,溅入身旁一只用来盛水的粗陶碗中……那只陶碗,历经百年,辗转流离,最终化作了今日那口怪锅,那些碎片之一!

涪翁浑身剧震,一口瘀血喷出,整个人却像是卸下了千钧重担。

他终于……彻底悟了!

什么守灶灵,什么鬼神之说!

那根本不是某个单一的鬼魂,而是千百年来,无数个像那位无名医者一样,心怀医道、却未尽其志的执念聚合体!

它们是火种,是医道不灭的薪火!

而阿禾,是它们选中的,最纯净的“引线”。

至于自己……这个守着残卷、抱着执念、在悔恨与愤怒中挣扎了三十年的“断线风筝”……

就是那根需要重新被握紧的……线头!

涪翁缓缓抬起头,目光穿透地窖穹顶的裂隙,望向外面那片由墨色转为鱼肚白的渐亮天色。

他胸中那三十年的郁结之气一扫而空,只余下一片前所未有的澄澈与决然。

他转头,看向因他施展禁术而面色惨白的赵篾匠,声音沙哑,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,下达了三十年来的第一个命令。

“备船。”

“去江心第七礁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