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下文学小说网 > 女生言情 > 针灸鼻祖涪翁传 > 第372章 针埋土里,自己会走

第372章 针埋土里,自己会走(2 / 2)

邻村的王铁匠正赤着上身,挥汗如雨。

炉火通红,铁砧震响,他刚刚为一把缝衣针淬火,准备完成最后的打磨。

就在他用铁钳夹起那根通红的细针时,异变陡生!

那根小小的缝衣针仿佛突然拥有了生命,猛地一跃,竟从铁钳中挣脱,化作一道火星,“当”的一声撞破窗户,径直飞了出去!

“我的针!”王铁匠大惊失色,扔下锤子就追了出去。

他打了一辈子铁,从未见过如此邪门的事。

他顺着那道几乎看不见的轨迹,一路狂奔,竟一直追到了涪水村外的地界。

最终,他在一棵老槐树下,找到了自家的那根针。

它深深地插在粗壮的树根之上,针身兀自嗡嗡轻颤。

而树下,正坐着一位面色蜡黄、气喘吁吁的老农。

他每咳一声,嘴角便会溢出一丝黑血,显然是积年的沉疴。

那老农看到这根奇怪的针,不知为何,鬼使神差地伸出手,本能地抚摸了一下冰凉的针身。

就在指尖触碰的瞬间,他只觉得一股难以言喻的清凉之气从胸口划过,喉头一甜,“哇”的一声,竟呕出一大团拳头大小的黑紫色血块!

吐出这口瘀血后,老人顿感胸口憋了十年的那股浊气豁然一空,呼吸都顺畅了数倍。

多年的肺痨,竟在这一瞬间好了大半!

追来的王铁匠目睹了这一切,双腿一软,“扑通”一声跪倒在地,朝着那根针和那位老农,重重地磕了三个响头。

“神针!真是神针呐!”他老泪纵横,“我王老五打了一辈子铁,没想到,我手里的一根针,比我更懂得救人。”

从那天起,王铁匠回到铺子,将他毕生所打的所有细针,无论大小,全部仔细清洗干净,恭恭敬敬地供奉在老槐树下,任由它们“自行择路”。

黄昏,夕阳将晒谷场染成一片金黄。

阿禾独自蹲在地上,手里拿着一根炭条,神情专注地在地面上勾勒着什么。

他画的,正是昨日的梦境。

那是一幅无比繁复的图画。

无数细小的光点,以涪水村为源头,沿着田埂、河渠、山路、古道,如蛛网般向四面八方蔓延开去。

这些线路时而聚合,时而分散,彼此交织,却又遵循着某种玄奥的规律,仿佛是大地之上的一幅巨大血脉经络图。

赵篾匠不知何时站在了他身后,目光凝视着地上的图画,呼吸渐渐变得急促。

他死死地盯着那些线条的走向和节点,脑海中一道尘封的记忆轰然炸开!

这……这幅图,竟与他师门传承的《万针归宗图》最神秘的残卷——“气络迁徙篇”中描绘的景象,完全吻合!

原来如此!

原来地脉活针的游走并非随机,更不是简单的“寻找病人”,而是在遵循一种无比古老的律动,它们的每一步,都对应着天地经络的运行节律!

阿禾的梦,就是这天地律动的蓝图!

赵篾匠颤抖着从怀中取出最后一枚针,那枚蓝纹木针——“神阙”。

他没有再犹豫,弯下腰,轻轻地将这枚作为阵眼的木针,放置在了阿禾所画地图的正中心,也就是草针堂的位置。

“你要去哪里,我不会再拦。”他低声呢喃,与其说是在对木针说,不如说是在对这股他已经无法理解和掌控的磅礴大势说。

子时,万籁俱寂,整个村庄都陷入了沉睡。

就在这一刻,一道微不可察的震波,自草针堂的地底悄然升起,如水波荡漾,瞬间贯通了那七处最初的残针节点。

紧接着,所有曾被埋入土中、散落各处的“活针”——无论是张寡妇院里的锈针,溪边的残针,还是乱葬岗的冥针,乃至王铁匠供奉的百千新针——在同一时刻,齐齐发出一声细微的嗡鸣。

随即,它们缓缓下沉,穿过泥土,穿过岩石,彻底没入到了更深、更广阔的地脉之中。

当黎明的第一缕阳光再次洒落大地,村民们惊奇地发现,村里村外的田埂、井台、灶房、路边,所有土地的表面,都浮现出了一层细密如麻的奇异纹路。

这些纹路纵横交错,闪烁着淡淡的微光,如同无数微型的针道交织成一张覆盖了整个世界的天罗地网。

与此同时,阿禾在草针堂的床榻上醒来。

他摊开手掌,发现手中不知何时,多了一枚通体温润、宛若暖玉的石针。

石针古朴无华,针体上却天然生成了两个古篆小字——“鸠尾”。

他握紧石针,闭上眼睛,仿佛能感受到脚下那张无边无际的脉络之网正在欢欣地跳动。

他喃喃自语:“它们搬家了……现在,到处都是家。”

这一天,赵家村的村民们醒来后,都感觉到了不同。

空气仿佛格外清新,喝进嘴里的井水都带着一丝甘甜,田里的庄稼似乎也挺拔了几分。

常年腰腿疼痛的老人觉得身子骨轻快了,哭闹不休的婴孩也睡得格外香甜。

一种前所未有的安宁与生机,笼罩着每一个人,滋养着每一寸土地。

人们不约而同地走出家门,脸上带着相同的迷惘与喜悦。

他们的目光,越过田野,越过溪流,最终不约而同地汇聚在了村子中央,那座低矮、破旧,如今却显得无比神圣的草针堂上。

一个单一、朴素却又无比坚定的念头,在每一个村民的心中,开始悄然发酵、升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