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下文学小说网 > 女生言情 > 针灸鼻祖涪翁传 > 第364章 你踩的每一步,都是在扎针

第364章 你踩的每一步,都是在扎针(2 / 2)

刹那间,那十数件金属农具竟同时发出高频的嗡鸣,引发了整段河流的强烈共振!

水流的形态瞬间改变,无数泥沙竟被一股无形的力量从河底卷起,自动吸附、凝聚在那草绳与农具构成的骨架之上,转眼间,一道坚不可摧的弧形石梁拔水而起!

一座桥,非是建造,竟是“踏”成的!

第四日黄昏,村塾的老先生领着一群蒙童,恭恭敬敬地来到赵篾匠的茅屋前。

这位曾对赵篾匠“不务正业”颇有微词的老先生,此刻脸上再无半分讥讽,反而带着近乎朝圣般的虔诚,请求赵篾匠传授“步法通经”的至理,他想将其着书立说,流传后世。

赵篾匠没有回答,只是微笑着做了个请的手势,邀请他们一同赤脚走上屋后的田垄。

老先生犹豫片刻,也脱下鞋袜,小心翼翼地踩上松软的泥土。

甫一落足,他便觉脚底一阵酥麻,仿佛有无数根细微的银针,同时刺入了他的“太溪”与“照海”二穴。

他强忍不适,跟着赵篾匠走了不到五步,忽然喉头一痒,剧烈地呛咳起来,竟吐出一大口积郁多年的浓稠浊痰!

咳完之后,他只觉胸口从未有过的通畅——原来,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肺部潜藏疾症,竟被这几步路给震动了出来!

另一边,几个顽皮的童子在田埂上嬉笑追逐,其中一个无意中一脚踩进了一处格外松软的土坑。

地面微微一陷,一股温热的地气瞬间从脚底直冲而上,贯入“会阴”,那奇异的感觉吓得他哇哇大叫。

赵篾匠停下脚步,回身微笑道:“先生,你们现在走的,不是田埂,是人体‘任督二脉’的放大图谱。这脚下的每一寸土,都记得该怎么救人。”

第五日深夜,一直安睡的蓝纹婴忽然惊醒,小手再次指向远方,那是一片被月光映照得惨白的荒原。

他清澈的眼瞳中倒映着星辰,口中含混不清地呢喃出两个字:“针……醒……”

赵篾匠心中一凛。

他没有丝毫犹豫,连夜备好干粮清水,牵上家中那头老驴。

次日天明,他将婴儿妥善地安置在驴背的箩筐里,独自一人踏上了前往荒原的路。

他越过贫瘠的荒岭,穿过干涸的枯河,整整走了三天三夜,终于抵达了那片龟裂的盐碱地。

此地寸草不生,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死亡与萧索的气息,零星的白骨半掩在焦土之下,无声地诉说着这里曾是古战场。

他俯下身,用手掌轻轻抚摸着龟裂的大地。

掌心之下,传来一阵沉闷而紊乱的搏动,那节奏,像极了医书中所载的“结代脉”,是生机即将断绝的征兆。

他忽然忆起师父李青针的遗言:“死地亦有生机,唯待活人唤醒。”

他从贴身的针囊中,取出了那枚最古旧、最残破的,对应“神门”穴的银针。

他深吸一口气,将这枚针缓缓地、坚定地插入大地最深的一道裂缝之中,仿佛刺入了这片土地的心脏。

随后,他盘膝而坐,闭上双眼,以自身的心跳为引,将自己平稳而有力的生命节律,通过那枚银针,一丝丝地传导给脚下这片垂死的大地。

七个昼夜,他不吃不饮,仅凭吐纳之法与地脉同步呼吸。

终于,在第六日破晓时分,那枚银针插入之处,一丝清泉从裂缝中渗出,继而,汩汩流淌,汇成浅溪,润泽四方。

泉水清澈见底,水面倒映着绚烂的朝霞。

忽然,蒸腾的水汽在水面上方,竟自然凝聚成一行虚影般的文字,非刀刻,非笔写,浑然天成——正是《针经·终卷》那句遗失在岁月长河中的结语:“道不行于庙堂,则落于野;不传于口耳,则显于足下。”

话音未落,他身旁驴背上的蓝纹婴猛然抬起小手,指尖迸射出一缕璀璨的蓝光,如利剑般直贯天际!

霎时间,远方沉寂的群山仿佛被这道蓝光唤醒,齐齐发出沉闷的轰鸣。

无数山峦的岩壁之上,竟浮现出一个个巨大而古老的足迹图案,由近及远,连绵不绝,最终汇成了一条贯穿百里的“大地经络线”!

赵篾匠望着那条一直延伸向未知尽头的宏伟路径,心中一片澄明。

他懂了,这条路,便是要他走下去的。

而他迈出的第一步,已然让整片沉睡的土地,重新开始了呼吸。

他牵着驴,立于这片死地新生的泉眼之畔。

怀中的蓝纹婴不知何时已沉沉睡去,那根指向天际的手指也已收回,仿佛耗尽了所有力气。

唯有那泉水,汩汩不绝,水声清冽,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生机与律动。

赵篾匠俯身,凝视着水中自己的倒影,倒影的背后,是无垠的荒原与连绵的山脉。

他感觉到,这泉水并非终点,而是一个全新的起点。

它正通过他的脚下,向着更遥远、更古老的沉睡之地,发出第一声微弱却坚定的呼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