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下文学小说网 > 女生言情 > 针灸鼻祖涪翁传 > 第357章 他哭那一声,地就懂了

第357章 他哭那一声,地就懂了(2 / 2)

洪水的先头部队狠狠撞在那道绿色的草墙上,却没能冲垮分毫,反而被一股无形的力量分流,绕着村庄的两侧奔腾而去,未曾淹没一间茅屋,未曾冲走一只鸡鸭。

死里逃生的村民们反应过来,纷纷跪倒在地,冲着坡顶的赵篾匠和婴孩拼命叩首,高呼“神迹”。

人群中,当年为阿禾接生的老稳婆更是哭得老泪纵横。

赵篾匠却缓缓摇了摇头,他低头看着怀中婴孩,轻声对惊魂未定的众人说:“不是他在挡水,是他让这片土地……想起了自己原本就该懂得如何保护生养在它身上的人。”

他垂眸看去,只见那蓝纹婴嘴角微微上扬,仿佛在睡梦中做了什么有趣的游戏。

这一役,地未言,童未语,而村落已安。

第四日凌晨,微光熹微。

躺在床榻上昏睡了三日的阿禾,终于悠悠转醒。

她脸色苍白如纸,嘴唇干裂,醒来的第一句话,便是用尽全身力气,虚弱地问道:“我的儿……可还活着?”

赵篾匠将早已准备好的米汤喂她喝下,然后把婴孩小心翼翼地递到她怀里。

阿禾颤抖着手,抚摸着孩子背上那片神秘的蓝色纹路,感受着他平稳而有力的心跳,积攒了数日的恐惧和担忧瞬间决堤,泪如雨下。

她哽咽着说:“赵……赵大叔,我昨夜做了个梦。梦里,有一个人站在我床前,看不清脸,只记得他穿着一身粗麻布衣裳,脚下不沾半点尘土。他……他对着我的耳朵,轻轻说了三声‘守得住’,然后就化作一阵风,不见了。”

赵篾-匠闻言,整个人如遭电击,浑身一震!

粗麻衣,脚不沾尘!

这……这不正是李青针祖师当年在乡野巡诊时,乡亲们口耳相传的装束吗!

守得住……守得住!

他终于彻底确信,此子降世,绝非偶然!

这是医道断脉千年后,注定要重续的惊天之机!

而李青针祖师,早已用那一道金光,以地气为媒,完成了这次匪夷所思的隔世授意!

他看着泪眼婆娑的阿禾,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,却又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庄重:“阿禾,你记住。你怀胎十月生下的,不是一个儿子,而是我华夏千年医脉,在世间最后的……一声回响。”

第五日黄昏,晚霞如火。

赵篾-匠在院中铺开一大片新和的湿泥,平整如镜。

他要再试一试这孩子的感知。

他伸出苍老的手指,蘸了些清水,在泥面上迅速点画出“井、荥、输、经、合”五个代表经络流转的穴位。

他刚刚收回手,那一直安静躺在竹席上的婴孩,竟手脚并用地爬了过来。

他绕开了其他四个点,用那肉嘟嘟的小手,精准无比地一巴掌拍在了代表“输”穴的“太冲”穴位点上!

“噗!”

泥浆四溅。

不可思议的一幕发生了!

以他手掌拍击处为中心,湿润的泥面竟如活物般翻涌起来,一道道泥痕自行延展、分叉、交汇,须臾之间,一幅完整而精准的“足厥阴肝经”全图,便呈现在赵篾匠眼前!

然而,更惊人的还在后头。

当夜,皓月当空,整个村庄陷入沉睡,赵篾匠却发现,院子里、田埂间、山坡上,所有药草的根系,竟在地下齐齐而动,自发地排列组合,在黑暗的泥土中,织成了一张与院中泥图一般无二的、庞大无比的地下经络网!

赵篾匠彻夜未眠,守着一盏油灯枯坐到天明。

他终于想通了。

此子,根本无需传授,医道的一切早已烙印在他的神魂之中。

他所需要的,仅仅是一个又一个契机,去唤醒这片土地里早已沉睡的、属于“地医”的大道。

他做出了一个决定。

他要带他重返涪水,回到一切开始的地方,回到那道金光没入泥土之处!

第六日破晓,天边泛起鱼肚白。

赵篾匠背起早已修补好的竹篓,将熟睡的蓝纹婴用柔软的油布襁褓裹好,稳稳地放入篓中。

临行前,他鬼使神差般地折返回空无一人的屋内,拿起那把用了半辈子的篾刀,在斑驳的土墙上,用力刻下了七个扭曲难辨的符号——那正是当年李青针所传《针经》残篇的起首七字!

他刚刻完最后一笔,异变再生!

只见墙角的缝隙里,竟钻出了一缕纤细的蓝花根须,如一条有生命的蓝色小蛇,悄无声息地缠绕上那七个刻痕,而后,根须竟发出了微弱的、有节奏的搏动,像一颗心脏,又像是在无声地诵读。

赵篾匠心中一片澄明。

他懂了。

从今往后,他不必再苦苦寻找传人,因为这片土地,已经学会了自己记住每一个字。

他释然一笑,转身大步出门,踏上了归途。

在他身后,那座承载了无数记忆的茅屋,发出了不堪重负的吱呀声,梁柱断裂,悄然塌陷。

但它并未化为一片废墟,无数蓝色的花根从地下涌出,温柔地托住了每一根梁木,每一片茅草,让整座屋子缓缓地、完整地沉入地下。

像大地,正温柔地收藏一段刚刚开始的传说。

赵篾匠背着竹篓,走在通往涪水的土路上。

婴孩在他背上安稳地睡着,轻得几乎没有重量。

他步履沉稳,每一步都像踩在坚实的大地脉搏之上。

这条路,他曾走过无数次,但从未像今日这般,感觉自己并非走向一个目的地,而是在亲自引领一段失落的古老传说,重返人间。

前方的界碑在晨光中轮廓渐显,那是他此行的第一个关隘,也是一切回归原点的开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