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下文学小说网 > 女生言情 > 针灸鼻祖涪翁传 > 第301章 没人点灯,但路亮了

第301章 没人点灯,但路亮了(1 / 2)

那道裂痕,首先从柳妻的身体上显现。

阿禾离村已近半月,柳妻操持着全村的吃食药浴,铁打的身子也熬不住了。

风寒来得又急又猛,高热如火,将她烧得神志昏沉,嘴唇干裂如焦土。

村民们围在床边,急得团团转,有人已经嚷着要去下游把阿禾先生追回来。

就在一片慌乱中,一个梳着双丫髻的十岁女童挤了进来,她叫杏儿,平日里最爱跟着柳妻学揉面。

她没说话,只是默默端来一盆温热的水,跪在床前,脱下柳妻的鞋袜,将那双烧得滚烫的脚放入水中。

众人正觉不解,杏儿却伸出她那双还带着面粉香气的小手,开始为柳禾按摩双足。

手法稚嫩,力道却不偏不倚,精准地按在太溪穴上,一股奇异的暖流竟顺着柳妻的脚踝逆流而上,稳住了她体内乱窜的燥火。

接着,杏儿的小手移至昆仑穴,揉按之间,节奏竟暗合柳妻教她揉面时的“三沉一浮”之法。

更奇的是,她边按边哼起了一首不知何时新编的童谣:“面要三压起,脚要九圈提,申时歇一歇,病魔绕道去。”起初,柳妻在昏沉中只觉荒唐,可半个时辰后,她忽然全身一松,大汗淋漓,那股焚心煮骨的热意竟如潮水般退去,脉象也奇迹般地平稳下来。

她睁开眼,望着杏儿那张因专注而涨得通红的纯真脸庞,眼泪毫无征兆地滑落。

她知道,从这一刻起,自己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,而已然成了被这份活泼泼的传承所守护的人。

与此同时,百里之外的下游,阿禾的乌篷船正泊在一片芦苇荡中。

前方不远处的村落,死气沉沉,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混杂着草药和腐败的怪味。

船家告诉他,那里爆发了时疫,染上的人发热咳血,活不过三天。

官府已经下了文书,准备封村烧屋,以绝后患。

村中哭嚎之声,隔着水面都能隐约听见。

阿禾没有惊动任何人,在夜色中潜入村子外围的林中。

他看到的景象,却让他停下了脚步。

整个村子并没有坐以待毙,而是用一种近乎本能的智慧在自救。

所有病患都被集中到了村北的一片废弃旧屋里,每日三餐,由健康的村民用长长的竹竿将食物远远地投送过去。

村中各家各户的烟囱,都被用泥巴糊住大半,只留下一道窄缝,烧的不是寻常柴火,而是气味辛烈的柏树枝,青烟如剑,直指苍穹,将污秽之气驱散。

最让阿禾动容的,是看到几位妇人将病患换下的衣物,用杆子高高悬挂在自家灶台的上方,借着下方烧饭的热气和烟火,进行着最原始的熏蒸消毒。

这些法子,都是他当初在柳家村零星示范过的,不成体系,不成章法,却被这些挣扎求生的百姓自行组合,编织成了一张完整的防疫大网。

林间,一位拄着竹竿的老者,正迎着风口,费力地调整着一块挡板,指挥着一股柏枝的烟流飘向村北的病患区,他口中喃喃念叨:“阿禾先生说过,火会指路,烟能清浊。”阿禾立于暗处,看着那道在风中顽强不屈的烟,嘴角微不可察地扬起。

他没有现身,没有留下一个字,只是悄然转身,绕过这片自救的土地,继续顺流而下。

柳家村,严冬已至。

冬至大祭后,柳妻开始主持村里一年一度的冬葬仪式。

这本是寻常的农事,她却鬼使神使地用了阿禾留下的节气养生之法。

萝卜辛甘属木,入东窖,以应肝木升发之气;大白菜甘平属土,入中窖,以健脾和中,安稳过冬;芋头咸平属水,入北窖,以合肾水藏精之意。

不仅如此,她还在每个窖口都插上艾草,挂上几串饱满的花椒,用以驱虫防潮。

仪式并无奇特之处,然而当晚,异变陡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