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下文学小说网 > 女生言情 > 针灸鼻祖涪翁传 > 第251章 针没扎下去,心先穿了

第251章 针没扎下去,心先穿了(2 / 2)

涪翁的最高绝学,连她都未曾窥得门径,阿禾竟在无意之间,触碰到了它的门槛!

她强压下心头的激动,取来随身携带的绢布与朱砂,趁着那泥印上的金纹尚未隐去,飞快地将其摹写下来。

然而,当她刚刚画下那个指向“神阙”的标记时,笔下的朱砂竟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牵引,自行在绢布上延展——那条金线从“百会”分出三支,如游龙般绕过脑后的“风池”、“天柱”二穴,最终汇聚于颈后“大椎”,形成了一个玄奥莫测的闭环。

柳妻对照着脑中记忆的《针经》残卷,指尖控制不住地颤抖起来。

这……这分明是传说中,涪翁医道大成后所创,却从未落于纸笔的“神针九转”第一转——“天门启枢图”!

涪翁曾说,此图是他夜观星象、感悟天地运行时,默运于心的无上针法,为何……为何会从这枚泥印中自行浮现?!

此时,天际的春雨终于连绵而下,细密的雨丝笼罩了整个村落。

这场雨,一连下了七日。

七日里,阿禾每日都在江心石上静坐,感受着体内那股暖流的壮大与游走。

而整个村子,也在悄无声息间,发生着奇妙的变化。

村西头的老翁,患了十几年的“风痹”,每逢阴雨天便痛不欲生。

那夜雨起,他睡得迷迷糊糊,将草席铺在了靠近阿禾静坐的泥穴旁。

第二天清晨醒来,竟发觉常年僵硬如木的四肢变得松快了许多。

他挠着头,自言自语:“怪哉,昨夜梦里,好似有无数根细细的暖针,在我膝盖里游走,舒服得很。”

村东头刚生产不久的妇人,产后郁结,整日以泪洗面。

那日雨中,她失魂落魄地走到河滩边,忽然觉得胸口“膻中”要穴处猛地一热,仿佛堵了多年的心结被瞬间冲开,顿时泪如泉涌,一场痛哭过后,竟觉神清气爽,郁气全消。

诸如此类的怪事,在村中接连发生。

柳妻心细如发,一一记下。

她惊骇地发现,所有身体好转的村民,他们居住或经过的地方,无一例外,全都在那一夜阿禾以意引针时,那点百会微光所能覆盖的范围之内!

是气机!

是阿禾无意间散发出的“意针”气机,随着这七日春雨的浸润,如无形的针,疗愈了百病!

第七日夜里,雨停了。

阿禾独自坐在滩头,那枚泥印被他放在膝上,已不再发光,却温润如玉。

他没有再敲击江心石,而是闭目凝神,以心念在脑海中模拟着“下针”的每一个步骤。

提、插、捻、转……每一个动作,都清晰无比。

忽然,他心念一动,将“意”凝聚成针,朝着十步开外的一株枯败的柳树虚虚一刺。

“吱嘎——”

一声轻微的异响。

那株枯柳在无风的夜里,竟猛地一颤,一根枯黄的柳条末梢,仿佛被一股精准无比的力道点中,剧烈地抖动了数下。

那位置,恰好对应着人体的“风府”大穴。

藏身在远处的柳妻,将这一切尽收眼底,瞬间用手捂住了嘴,连呼吸都停滞了。

那不是幻觉!

针未出,而意已穿!

阿禾的“意针”,已经可以离体外放,隔空点穴!

柳妻望着那个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单薄的少年背影,心中轰鸣作响,一个念头前所未有地清晰——涪翁从未真正离去,他没有留下医书,没有留下传人,而是将他毕生的医道,将那根无形的“神针”,种进了人心。

种在了阿禾这颗至诚之心里。

然而,这等近乎神迹的手段,真的能在这世间安然无恙地存在吗?

柳妻心中刚刚升起一丝隐忧,村口的方向,忽然亮起了几点火把,一阵急促而沉重的脚步声正朝着河滩的方向迅速靠近。

为首的一名身穿村中议政堂执事服饰的汉子,神色凝重,他没有去看滩头的阿禾,而是径直走到柳妻面前,沉声道:“柳夫人,议政堂紧急召集,所有堂内成员,即刻议事!”

柳妻的心,猛地一沉。

她看了一眼来人身后那几张严肃而陌生的面孔,又回头望向那个对外界变故毫无察觉,依旧沉浸在自己世界里的少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