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下文学小说网 > 女生言情 > 针灸鼻祖涪翁传 > 第208章 针锈成土,谁在生根?

第208章 针锈成土,谁在生根?(2 / 2)

是夜,万籁俱寂。

程高在临时搭建的草棚里,就着豆大的油灯,整理着那本写满了乡间智慧的“耕针册”。

突然,地底传来一阵沉闷的“咯咯”异响,仿佛有什么东西正在挣脱束缚。

他心中一凛,提灯而出。

只见村中祠堂后方的山坡,竟无声地裂开一道巨大的口子,露出了一具深埋地下的朽烂棺木。

月光下,棺木中的一副白骨清晰可见,而那白骨的指尖,竟死死嵌着一根早已锈穿的铁针!

就在程高惊疑不定之时,一缕青色的雾气从朽棺中袅袅升起,在空中凝聚成一个模糊而又威严的人形。

李柱国!

是他师父的虚影!

“程高……”虚影俯视着他,声音仿佛来自九幽,“昔年,你惜金针如命,视之为医道尊严。今日,亲见锈针活人,可曾悔悟?”

不等程高回答,那棺中白骨之上,忽地生出一抹不可思议的绿意!

一株嫩芽,竟从森森白骨中破出,顽强地缠绕着那根锈穿的铁针,顶开腐朽的棺木,破土而出!

青雾散去,空中留下一行字迹,如烙印般刻在程高的脑海里:“腐者非死,乃养新根。”

程高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荡,双膝重重跪地,朝着那株从死亡中诞生的新绿,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响头。

他小心翼翼地取出那根与新芽相连的锈针,将其郑重地埋入了村中央“百草田”最肥沃的土壤里。

第二日,程高召集了北岭所有懂得用农具、木棍、石片为乡亲们缓解病痛的民间执针者。

在所有人的注视下,他拿出了自己最后一批、也是最珍贵的金针。

他没有分发,而是当众架起熔炉,将那些曾被视为医者身份象征的金针,尽数熔化!

金色的汁液在烈火中流淌,最终被浇筑成一柄柄崭新的犁铧,分赠给各个村落。

“从今日起!”程高的声音响彻云霄,“医道,不再以针之贵贱论高下,而以活人多寡定道行!凡能活人者,皆为利器!”

他拾起一把农人割草用的镰刀,用石块当场将其敲弯,磨尖,制成一柄造型奇特的“曲针”。

他亲自演示,如何用这柄曲针,为那些因常年弯腰而脊背变形的老农,巧妙地调理脊骨。

人群中,一个身材魁梧的老铁匠看得热血沸腾,他猛地冲回家,竟将自家用了半辈子的开山斧扔进火炉,叮叮当当,当场锻造出九柄形态各异、分别对应犁、锄、耙、镐等农具的“农针”,高声喊着分赠给了左邻右舍。

医器之源,在这一刻,彻底回归到了劳动本身。

夜,下起了淅淅沥沥的春雨。

程高独自走在回归住处的泥泞小路上,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踏实与安宁。

路过一片新坟时,他的脚步猛地顿住。

一个孤零零的小坟堆上,插着一根被削得尖锐的竹筷。

筷子旁边,雨水浸润的泥地上,用指头画着几个湿漉漉的字:“娘走前说,针要有人使。”

简短的一句话,却如一道惊雷,劈在程高心上。

他站在雨中,驻足良久,忽然感觉胸口那个曾被李柱国烙下的印记,生出了一种全新的感觉——不再是灼热的刺痛,而是一种如同种子在温暖的土壤中,即将破土而出般的、细微而又强烈的微痒。

他抬起头,望向被雨幕笼罩的远方。

黑暗中,无数的农舍,一盏接一盏地亮起了灯。

昏黄的窗纸上,映出一个个模糊的剪影。

有人拿着筷子,有人握着发簪,有人拈着一片兽骨……他们都在笨拙而又虔诚地比划着,模仿着,探索着。

程高知道,医道,已经不再是需要他去辛苦传承的“技艺”了。

它,正在这片苦难而又坚韧的土地上,自己生长。

他心潮澎湃,一个念头油然而生——待到来年春社,当为这片土地,为这些真正的医者,立下第一根属于他们的“道针”,行一场前所未有的开蒙之祭。

只是那时的他,还未曾料到,当万民翘首,期待着新生的医道奏响第一个宏大音符时,迎来的,却会是那一声清脆而又死寂的折断之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