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下文学小说网 > 女生言情 > 针灸鼻祖涪翁传 > 第57章 残卷藏锋,针破浮言

第57章 残卷藏锋,针破浮言(1 / 2)

晨雾未散时,涪翁蹲在废墟里,指尖沾着炭灰。

他面前的断砖上摊着半本《金匮要略》,封皮焦得卷边,内页却因夹在两本厚书中间,只边缘熏了层黑。

程高捧着陶瓮蹲在左侧,瓮里的朱砂映得他眉眼发红;王二狗撅着屁股在瓦砾堆里扒拉,鱼篓早空了,此刻装满湿漉漉的药渣和烧剩的竹片。

师父!王二狗突然用手指抠住块焦纸,这页黏在砖缝里,没烧透!

涪翁接过时,指腹被纸边划了道细血。

残页展开,除了《金匮》的条文,夹缝里还夹着张暗红绢帛,墨迹是用朱砂调了牛胶写的,经火一烤反而更显鲜艳——医衡会·九宫脉理图几个字下,密密麻麻标着巴郡医庐广汉药堂蜀南草寮,每个地名旁都画着小针,针尾系着红绳。

程高凑过来,眉峰拧紧:这是......他们记的民间医馆位置?

引我们去的死地。涪翁用银针挑起绢帛,火光照得他瞳孔发亮,若我等信了这是医道传承,按图索骥去寻,怕是前脚到,后脚就被围了。他突然低笑,指节叩了叩绢帛,但既是引,便有藤。

顺藤摸瓜,总比无头苍蝇强。

王二狗挠了挠被烟熏黑的脸:那咱......

涪翁将残页和绢帛一起塞进怀里,日头毒了,去城郊破庙歇脚。

日头西斜时,三人进了座古刹。

庙门倒了半扇,檐角铜铃锈成深绿,佛龛里的泥像缺了半张脸,倒像在笑。

程高捡了块干净的蒲团铺在供桌上,王二狗去后殿抱了堆干柴,火折子地窜起,把残卷映得透亮。

涪翁取出随身银针,最细的那根悬在绢帛上方。

他的指尖微颤,不是因为火烤,是气的——银针刚触到九宫脉理四个字,便像被磁石吸住般往下沉。

这不是医道。他的声音像淬了冰,是控人之术。

程高凑近些,见绢帛上的穴位图与《黄帝内经》大相径庭:原本主调气血的被标成,通利关节的改作,连最普通的都注着二字。

王二狗凑近看了眼,惊得后退半步,撞翻了装水的陶碗:他们......他们要用针扎人,让医者听他们的?

比这更毒。涪翁的拇指摩挲着针尾,若按图施针,被扎者会渐渐失了本心——想笑时哭,该怒时喜,最后连开方抓药都要顺着施针者的意思。他突然抬眼,目光扫过程高和王二狗,若这术法传了出去,天下医者都成了提线木偶,医道......他没说下去,指节捏得发白。

程高攥紧了腰间的药囊:师父,那咱们......

送饵。涪翁抽出张麻纸,提笔抄下九宫脉理前半段,你明早去市集医坊,就说得了本奇书,要寻识货的人共赏。他顿了顿,记得把蜀南草寮几个字念得响些。

程高点头时,王二狗已经搓着巴掌笑了:我去山脚下蹲着,保准把尾巴揪出来!

次日破晓,程高抱着麻纸进了城。

他故意走得慢,路过回春堂时提高声音:可惜这九宫脉理只抄了半卷,也不知蜀南草寮有没有全本......药铺里的老郎中探出头,他便把纸摊开,引得几个学徒围过来。

涪翁蹲在城门口的老槐树上,叶缝里看得分明。

未时三刻,个戴斗笠的男子从巷子里闪出来,始终跟程高保持着十步远。

男子腰间挂着个青铜药铃,铃上刻着麦穗纹——正是医衡会的标记。

师父!王二狗的声音从树后传来,他正扒着土墙,鼻尖沾着草屑,那孙子跟着阿高往山脚去了!

涪翁翻身下树,落地时像片叶子:跟紧了,别打草惊蛇。

山脚的竹林里,程高停住脚步。

他转身时,斗笠男子也停住,手按在腰间的短刀上。

这位兄台,跟了我半日,是想买这卷书?程高把麻纸举了举,声音里带着少年人的傲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