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下文学小说网 > 灵异恐怖 > 情满四合院之签到人生 > 第426章 G标准制定的“中国声音”

第426章 G标准制定的“中国声音”(1 / 2)

2023年的初春,巴塞罗那国际会展中心内,全球移动通信大会的现场座无虚席。林建军坐在前排的轮椅上,身上盖着苏岚准备的羊绒毯,目光却紧紧锁定着主舞台的大屏幕。屏幕上,5G国际标准的最终投票结果即将公布,代表“极化码”方案的中国国旗与代表“LDPC码”的美国国旗并排显示,空气中弥漫着无声的较量。

“爷爷,您的心率有点快。”林晓阳用智能手环监测着老人的体征,轻声安慰,“不管结果如何,我们的极化码性能已经得到了137家企业的认可,这本身就是胜利。”

林建军微微点头,指尖却在膝盖上轻轻敲击着节奏。他想起十年前,3G标准制定时,中国企业只能在边缘地带徘徊;五年前的4G时代,虽然有了一定话语权,但核心专利仍被高通、爱立信等巨头把持。而今天,“建军科技”主导的极化码方案,终于有机会与国际巨头同台竞技,争夺5G控制信道的核心标准。

舞台上,3GPP(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)主席举起了表决结果的信封。林卫国坐在会场的另一侧,手心已经沁出了汗。作为“极化码”研发团队的总负责人,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背后的艰辛——过去五年,团队在合肥实验室熬了无数个通宵,光仿真测试就跑了多次,最终让极化码的误码率比LDPC码低了两个数量级,在复杂信道环境下的优势尤为明显。

“5G控制信道编码方案,最终获胜者是——”主席顿了顿,目光扫过全场,“极化码(Por Code)!”

刹那间,会场里响起雷鸣般的掌声。中国代表团的成员们激动地拥抱在一起,林晓阳甚至跳了起来,眼眶通红。林建军慢慢抬起手,跟着大家鼓掌,浑浊的眼睛里闪烁着泪光。他想起1984年,自己带着第一把国产千分尺参加德国工业展时,外国客商投来的怀疑目光;而今天,中国的通信标准,终于得到了世界的认可。

【叮!】

系统的提示音在掌声中响起,带着跨越时代的厚重:【检测到“中国技术标准突破”,符合“科技领跑”战略目标。】

【奖励“6G空天地一体化通信蓝图”:包含卫星-地面融合网络架构、太赫兹频段传输技术、智能超表面应用方案,为下一代通信技术布局。】

林建军的眼前浮现出蓝图的核心内容:通过低轨卫星与地面基站的协同,实现全球无死角覆盖;利用太赫兹频段的超大带宽,支撑每秒100G的传输速率;智能超表面技术则能动态调整无线环境,解决高楼、峡谷等复杂场景的信号遮挡问题。这份蓝图不仅是技术方案,更是中国通信技术从“并跑”到“领跑”的战略指引。

第二天的主旨演讲环节,林建军作为中国科技界的代表,被邀请发表演讲。当他坐着轮椅出现在舞台上,全场响起了长时间的掌声。老人调整了一下麦克风,用流利的英语开始了演讲:

“六十多年前,我是中国一家轧钢厂的学徒,那时候,我们连一把合格的精密量具都造不出来。国外的专家说,中国人搞不了高精度制造。但今天,我们站在这里,讨论由中国企业主导的5G标准。”

台下鸦雀无声,所有人都在认真倾听这位老人的讲述。

“有人问我,中国为什么要执着于自主标准?我的答案是,标准不是垄断的工具,而是共享的桥梁。”林建军的声音虽然沙哑,却充满力量,“建军科技愿意将极化码的128项核心专利纳入专利池,以公平合理的费率授权给全球企业。因为我们相信,科技的进步,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努力。”

这番话赢得了全场的赞誉。爱立信CEO在台下频频点头,高通的代表也露出了认可的微笑。林卫国坐在第一排,心里充满了自豪——父亲不仅见证了中国科技的崛起,更以包容开放的姿态,为中国技术赢得了尊重。

演讲结束后,诺基亚的首席技术官特意找到林建军,递上一份合作协议:“林老先生,我们希望能与建军科技联合研发6G技术。您提出的‘技术共享’理念,让我们看到了合作的可能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