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不是没好结局,是路选错了。”林建军看着窗外的银杏叶,“傻柱就走得安详。”
傻柱的档案很简单,1927-1999,退休工人,2000年去世,继女槐花为他办理了后事,骨灰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,每年都有人祭扫。档案最后附了张槐花的感谢信,说“父亲生前总念叨林建军先生的好,感谢街坊照顾”。
“你看,傻柱一辈子没算计过什么,对人实心眼,虽然被秦淮茹拖累了半辈子,最后总算有个安稳结局。”林建军说,“人啊,不怕笨,就怕坏;不怕穷,就怕贪。”
回想起四合院的那些年,林建军突然觉得像场梦。院里的争吵、算计、恩怨,曾以为会纠缠一辈子,如今却只剩几张泛黄的纸。那些人,那些事,终究被时代的浪潮卷走,只留下些教训,警示着后人。
他想起系统奖励的“人生选择启示录”里的话:“每个选择都在为未来投票,你今天的样子,是过去所有选择的总和。”秦淮茹选了依附,贾梗选了捷径,阎埠贵选了算计,许大茂选了投机,而他选了技术,傻柱选了实在,最终各自收获了不同的人生。
走出街道办事处,秋风卷起地上的落叶,打着旋儿飞向远方。林建军把档案箱交给小李,说:“这些就交给你们归档吧,也算给那段历史留个念想。”
“林先生,您不留着?”
“不了。”林建军笑了,“该记住的,心里都记着;该放下的,也该放下了。”
他没有直接回家,而是绕到改造后的四合院文化区。夕阳下,复原的院门紧闭,门楣上的“向阳院”三个字依稀可见。几个游客在拍照,笑着讨论“老北京的四合院生活”,没人知道这里曾发生过那么多悲欢离合。
林建军站了一会儿,转身离开。他知道,四合院的时代彻底结束了。那些旧人,那些恩怨,都成了历史的注脚,而他的生活,他的家族,早已迈向了新的天地。
回家的路上,他给林卫国打了个电话,说:“晚上回家吃饭吧,让苏岚炖锅排骨。”
“爸,怎么突然想喝排骨汤了?”
“就是觉得,踏实过日子挺好。”林建军看着远处的高楼,那里有建军科技的研发中心,有林卫国的创投公司,有晓阳的实验室,“咱们家的人,就得守着踏实,往前走。”
挂了电话,林建军加快了脚步。夕阳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,像一条连接过去和未来的路。路的尽头,是亮着灯的家,是热气腾腾的饭菜,是三代人接力奋斗的新生活。
他知道,时代浪潮里,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选择买单。而最好的买单方式,不是沉溺于过去的对错,而是认真过好当下,为未来的选择负责。就像他常对晓阳说的:“别回头看,往前跑,路在脚下。”
四合院的故事落幕了,但属于他们的故事,还在继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