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首长,您别这么说。”林建军的声音有些哽咽,“没有你们当年打下的基础,没有‘两弹一星’精神的激励,就没有我们今天的成就。您看——”他指着窗外远处的中关村,“那里的科技企业,有一半的创始人都受过‘两弹一星’精神的感召。这是接力,不是一代人的事。”
林卫国补充道:“我们现在搞芯片,遇到的技术封锁,和您当年搞原子弹时的困难,本质上是一样的。但我们有您那代人留下的‘自力更生’的法宝,不怕他们卡脖子。”
老首长听得眼睛发亮,突然从抽屉里拿出一个红布包,打开一看,是枚锈迹斑斑的勋章。“这是1955年,我在哈军工学习时得的‘技术能手’勋章。当年我就想,什么时候中国能自己造出顶尖的芯片、顶尖的飞机发动机……今天,你们做到了。”
他把勋章放在林卫国手里,掌心的温度透过冰凉的金属传过来:“这枚勋章,该给你们。你们做到了我们想做而没做到的事——让中国科技站在世界前列。”
林卫国捧着勋章,眼眶瞬间红了。这枚勋章的分量,远超任何奖杯——它承载着一代人的期盼,一代人的遗憾,更有一代人的嘱托。
“首长,这勋章我们不能收。”林建军站起身,郑重地说,“它属于所有为中国科技奋斗过的人。我们只是接过了接力棒,跑得远了点而已。”他顿了顿,语气无比坚定,“而且,我们还没跑到终点。芯片还要更小,飞机发动机还要更强,量子通信还要更广……路还长着呢。”
老首长看着他们父子,突然笑了,眼角的皱纹里盛着欣慰:“好,好!有你们这句话,我就放心了。记住,科技强国,永远在路上,没有终点。”
临走时,老首长坚持要送他们到门口。秋风卷起地上的银杏叶,像金色的蝴蝶在飞舞。老首长握着林建军的手,又拍了拍林卫国的肩膀:“卫国,你比你爸当年更有福气,赶上了好时候。好好干,别辜负这个时代,别辜负我们这些老头子的期望。”
“请首长放心!”林卫国的声音掷地有声。
坐上车,林建军看着窗外倒退的街景,手里还攥着老首长塞给他的一本《建国初期工业史料》。书里夹着一张纸条,是老首长的亲笔:“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,你们的使命,完成得很好。”
【叮!】
系统提示音带着圆满的回响:【“世纪对话”完成,强化“科技强国代际接力”认知。】
【奖励“战略视野提升”:深化对国家科技发展全局的理解,助力企业战略与国家需求深度融合。】
林卫国看着父亲手里的书,突然说:“爸,我现在才明白,咱们搞技术,不只是为了企业,是为了让老首长这样的前辈,能笑着看到中国变强。”
林建军点头,目光望向远方的天际线。那里,中关村的灯火正次第亮起,像无数颗星星在闪烁。他知道,这场跨越世纪的对话,不是结束,而是新的开始。老首长那代人点燃的火种,经过他们这代人的传递,终将在林晓阳那代人手里,燃烧得更加旺盛。
车窗外,收音机里还在播放着关于“中国科技新突破”的新闻,声音不大,却清晰地传遍了深秋的北京。这声音里,有老首长那代人的期盼,有他们这代人的奋斗,更有下一代人的希望——这,就是最好的“世纪对话”,不需要华丽的辞藻,只需要一代代人,朝着同一个方向,坚定地走下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