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下文学小说网 > 灵异恐怖 > 情满四合院之签到人生 > 第364章 苏岚的“慈善事业”

第364章 苏岚的“慈善事业”(1 / 2)

春风刚吹绿太行山深处的梯田,苏岚就带着基金会的第一批助学款,踩着泥泞的山路走进了河北涞源的一个小山村。她裹着深绿色的冲锋衣,裤脚沾满了黄泥巴,手里紧紧攥着一份名单——上面是村里12名因贫困辍学的女童姓名,最小的才8岁,最大的已经14岁,在家里帮着放羊、喂猪。

“苏大姐,您这又是何苦?”村支书扛着锄头跟在后面,黝黑的脸上满是过意不去,“山路这么难走,您打个电话,我们把孩子送下山就是。”

苏岚笑着摆摆手,额头上的汗珠顺着鬓角往下淌:“不亲眼看看,心里不踏实。”她想起三个月前,在一次企业捐赠活动中,看到这个村的照片——土坯房的窗户糊着塑料布,几个扎羊角辫的女孩扒着教室门缝往里看,眼里的渴望像星星一样亮。那时她就下定决心:“得为这些孩子做点什么。”

走进村委会的土坯房,12个女孩已经在屋里等着,怯生生地挤在墙角,穿着打补丁的棉袄,手里还捏着没织完的毛衣。14岁的小梅头发枯黄,手指关节因为常年干农活有些变形,见了生人就往同伴身后躲——她本该上初中,却因为弟弟要上学,被父亲勒令在家帮忙。

“孩子们,别怕。”苏岚蹲下身,尽量让自己的声音柔和,“阿姨来,是想送你们回学校读书。学费、书本费、住宿费,阿姨的基金会全包了,还每个月给你们发生活补贴。”

孩子们你看看我,我看看你,没人说话。小梅的奶奶抹着眼泪说:“苏大姐,不是我们不想让娃读书,是家里实在……”

“我知道。”苏岚握住老人的手,掌心的老茧硌得她生疼,“但女孩子读书,才能有出路,才能不被困在这山里。您看我,当年要是没读书,现在可能还在老家种地呢。”

她从包里掏出崭新的书包和文具,分给每个孩子:“这是给你们的,明天就跟我下山,去县里的寄宿学校报到。”

那天晚上,苏岚住在村委会的值班室,听着窗外的狗叫声,翻来覆去睡不着。她想起自己年轻时,母亲去世得早,父亲想让她辍学嫁人,是老师一次次上门劝说,才保住了她的读书机会。后来她考上卫校,成为医生,再到工厂当财务总监,每一步都离不开“读书”这两个字。

“要是能让更多女孩像我一样,靠读书改变命运就好了。”她在笔记本上写下这句话,旁边画了个小小的基金会标志——一朵绽放的兰花,是林建军帮她设计的,取“苏岚”的谐音,也象征着“兰生幽谷,不以无人而不芳”。

【叮!】

系统的提示音在林建军意识里响起,带着春日融雪般的温润:【检测到“慈善事业启动”,苏岚的公益行动符合“社会价值传承”主线。】

【奖励“公益项目管理指南”:包含资助对象评估体系、资金透明化管理方案、长期跟踪机制,助力基金会规范化运作。】

林建军把指南打印出来,第二天一早就寄给了苏岚。指南里的“女童教育需求评估模型”让苏岚眼前一亮——不仅要看家庭收入,还要考察女孩的学习意愿、当地学校的师资水平,甚至包括“是否存在重男轻女观念”等隐性因素,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最需要的孩子身上。

“这指南太及时了!”苏岚在电话里激动地说,“我正发愁怎么筛选资助对象,这里面的‘量化评分表’正好能用。”她按照指南的方法,给涞源的12个女孩打分,小梅因为“自学完小学课程”“强烈表达读书意愿”,得分最高,成为重点资助对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