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99年的最后一个夜晚,中关村的夜空被跨年的烟火照亮,绚烂的光轨在深蓝的幕布上划出转瞬即逝的图案。建军科技的办公楼上,只有林建军的办公室还亮着灯,窗玻璃映出他伏案的身影,桌上摊着厚厚的一叠报表,从1984年的精密仪器厂初创账目,到1999年的集团财务年报,像一部摊开的历史书。
“爸,还没休息?”林卫国端着杯热茶走进来,身上还带着研发中心的寒气。第三代移动通信芯片的流片刚成功,团队正在楼下的食堂庆祝,跨年的欢呼声隐约可闻,“晓阳刚才打电话来,说他们少年班搞了个AI跨年晚会,他编的程序能自动生成对联。”
林建军抬起头,揉了揉发酸的眼睛,镜片后的目光依旧清亮。他拿起桌上的一张老照片,是1984年在旧厂房前拍的,他和郑师傅、小马等人站在“建军精密仪器厂”的木牌下,身后是锈迹斑斑的机床,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青涩的憧憬。“你看这张照片,那时咱们最大的梦想是月产500把千分尺,现在却在做5G芯片,连孙子都开始搞人工智能了。”
林卫国接过照片,指尖拂过父亲年轻的脸庞。1984年他刚上大学,还记得每次回家,父亲都会兴奋地展示新做出的量具,说“这精度又提高了0.01毫米”。那时的他不懂,这些冰冷的金属零件里,藏着一个父亲对技术的滚烫初心。“时代推着咱们往前走,也多亏了您当年的坚持。”
“不是我一个人的坚持。”林建军摇摇头,目光扫过墙上的荣誉榜——“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”“863计划突出贡献单位”“中国半导体领军企业”……每一块奖牌背后,都是团队的汗水,是时代的机遇,也少不了那个神秘系统的默默助力。从1977年的高考考点预测,到1999年的AI趋势预判,系统像一位隐形的导师,在每个关键节点都给出恰到好处的指引,却从不过度干预,始终让他自己掌舵。
就在这时,熟悉的提示音在意识深处响起,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清晰、沉稳,带着跨越二十多年的厚重感。
【叮!】
【检测到宿主完成第五阶段核心任务“改革春风,大展宏图”(1977-1999),进入阶段性总结环节。】
【任务完成度评估:90%。】
【关键节点达成情况:】
【1. 科技创业:从精密仪器厂到建军科技集团,完成从0到1的突破,自主技术覆盖量具、半导体、移动通信等领域,达成“填补技术空白”目标。】
【2. 家庭传承:林卫国从留学归国到当选院士,完成技术接力;林晓阳进入中科大少年班,开启第三代传承,达成“三代接力”目标。】
【3. 时代融入:深度参与改革开放进程,从应对价格双轨制到抵御亚洲金融危机,从参与863计划到企业上市,达成“顺势而为”目标。】
【4. 过往了结:四合院旧人各得其所,恩怨彻底封存,达成“因果闭环”目标。】
林建军静静地听着,过往的画面像电影般在脑海中闪过:1977年林卫国挑灯夜读的灯光,1984年旧厂房里第一台磨床的轰鸣,1989年研发光刻胶时实验室的彻夜通明,1997年香港回归时全厂收看直播的沸腾,1999年林晓阳拿着少年班录取通知书的笑脸……这些碎片拼在一起,就是他这二十多年的人生轨迹。
【未达成项分析:】
【1. 国际市场占有率未达预期(当前12%),需加强全球化布局。】
【2. 基础理论研究投入占比不足(当前8%),需平衡应用与基础研究。】
【3. 家族传承细节待完善(如林晓阳的国情认知需深化)。】
“看来还有不少功课要补。”林建军低声自语。他从不认为系统的评估是最终标准,但这些提示确实点出了问题所在——过于专注国内市场,对基础研究的耐心不足,这些都是企业迈向更高阶段的阻碍。
【阶段奖励发放:】
【1. 核心奖励:《国家科技战略前瞻报告(2000-2020)》】
【内容涵盖:移动通信升级路径(3G到5G)、互联网技术融合机遇、新能源材料突破方向、人工智能伦理规范建议等,为企业战略布局提供顶层指引。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