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下文学小说网 > 灵异恐怖 > 情满四合院之签到人生 > 第297章 林卫国的“大学科研”

第297章 林卫国的“大学科研”(1 / 2)

1979年的初夏,清华大学物理系的实验室里弥漫着松香和酒精的混合气味。林卫国趴在操作台上,戴着放大镜,小心翼翼地用镊子夹起一片指甲盖大小的硅片。窗外的蝉鸣聒噪,他却浑然不觉,眼里只有那片硅片上密密麻麻的纹路——这是他们团队熬了三个通宵刻出来的集成电路雏形,线条宽度比头发丝还细。

“卫国,成了吗?”师兄王磊凑过来,眼睛里布满血丝,手里还攥着半块没吃完的馒头。为了攻克光刻胶均匀涂布的难题,他们已经在实验室待了整整一周,连床铺都搬到了隔壁的休息室。

林卫国屏住呼吸,将硅片放进氧化炉:“再等半小时,看氧化层厚度能不能达到1.2微米。”他的声音带着疲惫,却难掩兴奋,“这次的光刻胶配方加了点聚乙二醇,流动性应该能改善。”

这个配方是林建军给的。上个月父亲来北京开会,偷偷塞给他一本油印的《半导体材料制备手册》,里面用红笔标注了“光刻胶改良方案”——正是系统奖励的“半导体研发指南”里的核心内容。当时林建军反复叮嘱:“别说是我给的,就说是团队摸索出来的。”

氧化炉的指示灯跳成绿色时,实验室里一片寂静。林卫国用椭圆偏振仪测量完数据,猛地一拍桌子:“1.18微米!合格了!”

王磊激动地抱住他,差点把手里的馒头捏碎:“太好了!这下不用再被教授骂‘连块像样的硅片都做不出来’了!”

他们的项目是“高纯度硅材料制备与集成电路光刻技术研究”,属于国家重点攻关项目。年初时还陷入僵局——进口的光刻胶太贵,国产的涂布总是不均匀,导致电路线条边缘模糊,合格率不足10%。教授都快放弃了,说“实在不行就申请进口设备”。

“进口设备要等半年,还得花外汇。”林卫国当时就不服气,想起父亲说的“别人能做的,咱们凭啥不能”,硬是带着团队扎进了实验室。他把父亲给的手册里的配方拆解成五个变量,一次次试验,光是报废的硅片就堆了半箱。

【叮!】

系统的提示音突然在林卫国的意识里响起——这是父亲之外,系统第一次直接与他交互,带着电流般的轻微震颤:【检测到“光刻胶改良技术突破”,符合“自主创新”主线。】

【奖励“集成电路版图设计软件(简易版)”:可在计算器上运行,辅助设计1000门以下逻辑电路,提升设计效率30%。】

林卫国愣了一下,随即反应过来——这大概是父亲说的“技术传承”的一部分。他不动声色地记下令牌操作步骤,等夜深人静时,偷偷在实验室的老式计算器上调试,果然能用简单的代码绘制电路版图,比手绘效率高太多。

“卫国,你这版图画得越来越快了。”王磊看着他一天就画完的计数器电路,满脸佩服,“以前画这个至少得三天。”

“瞎琢磨出来的小技巧。”林卫国笑了笑,没多说。他知道,真正的科研容不得半点虚假,但在追赶的阶段,一点“站在巨人肩膀上”的助力,能少走太多弯路。

暑假前,他们终于做出了第一块合格的集成电路——4位二进制计数器,虽然简单,却是国内首次用国产材料和设备自主制备的。教授拿着成品去参加全国半导体学术会议,回来时眼睛都红了:“中科院的专家说,这技术至少能让咱们的集成电路研发提前一年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