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下文学小说网 > 灵异恐怖 > 情满四合院之签到人生 > 第287章 军工项目的“收官之作”

第287章 军工项目的“收官之作”(1 / 2)

1975年深冬的凌晨,轧钢厂的军工车间还浸在墨色里,只有一盏孤灯悬在车间中央,照亮了那台庞然大物——某型坦克发动机的样机。林建军裹着厚厚的军大衣,手里拿着百分表,正蹲在发动机缸体旁,测量活塞与缸壁的间隙。寒气从裤脚钻进来,冻得他膝盖发麻,呼出的白气在灯光下凝成短暂的雾团。

“林主任,测量结果怎么样?”技术员小李端着一杯热水跑过来,哈着白气,“您都盯了三天了,歇会儿吧,我替您盯着。”

林建军接过水杯,没喝,只是用杯壁暖了暖冻僵的手指:“间隙0.05毫米,刚好在设计范围内。但还得再试三个小时满负荷运转,看看热态下的变化。”他指着发动机侧面的观察窗,“上次就是热态间隙变大,导致功率下降了5%,这次必须彻底解决。”

这个坦克发动机项目,林建军已经跟进了两年。作为核心技术负责人,他深知这台发动机的分量——它将搭载在我国新一代主战坦克上,功率比上一代提升30%,油耗降低15%,直接关系到国防力量的提升。但研发过程并不顺利,光是活塞与缸壁的配合间隙,就反复调试了十七次。

【叮!】

系统的提示音在意识里响起,带着金属共振般的低沉震颤:【检测到“坦克发动机关键参数调试”进入收尾阶段,符合“国家重器攻坚”主线。】

【奖励“热态间隙补偿方案”:通过缸体材料预热处理(120c恒温24小时)、活塞裙部异形设计,可使热态间隙波动控制在0.01毫米内,解决功率衰减问题。】

林建军的指尖猛地顿住。脑海里瞬间浮现出详细的工艺步骤:将缸体放入恒温炉,120c下保温24小时,模拟长期工作后的热变形;活塞裙部采用中凸变椭圆设计,冷态时略小,热态膨胀后恰好与缸壁贴合。这个方案完美解决了热胀冷缩导致的间隙变化,比他们目前采用的“冷态预留间隙”法先进得多。

“小李,通知热处理车间,马上准备恒温炉。”林建军站起身,拍了拍身上的灰尘,“按120c,24小时预热,我们重新加工一批缸体。”

“120c?”小李愣了一下,“以前不是最高90c吗?这么高温度,会不会影响材料强度?”

“不会。”林建军肯定地说,“这批42cro钢的回火温度是560c,120c远低于这个值,只会消除内应力,不会影响强度。”他拿起铅笔,在图纸上画出活塞裙部的异形曲线,“还有活塞,按这个形状加工,冷态时短轴比标准小0.03毫米,长轴不变。”

热处理车间的师傅们连夜加班,按林建军的要求处理缸体。当第一批预热后的缸体送回装配车间时,林建军亲自上阵,指挥装配。他的动作不快,却精准得像用卡尺量过,活塞环的开口方向、连杆螺栓的预紧力矩,都严格按工艺卡执行,连年轻工人递过来的扳手,他都要先检查力矩刻度是否校准。

“林主任,您这也太较真了。”有老师傅笑着说,“差一点没事。”

“在军工产品里,‘差一点’就是大事。”林建军头也不抬,“这台发动机要在零下40c的东北、零上40c的沙漠里工作,差0.01毫米,到了极端环境可能就是致命故障。”

三天后,改进后的发动机迎来最终测试。当功率计指针稳定在580马力(设计值570马力),连续运转8小时未出现功率衰减时,车间里爆发出压抑已久的欢呼。总工程师握着林建军的手,眼眶通红:“小林,成了!咱们终于成了!这台发动机,比进口的还靠谱!”

林建军看着仪表盘上稳定的参数,紧绷了两年的神经终于放松下来。他想起第一次看到设计图纸时的忐忑,想起在车间连续熬了四天四夜解决油路堵塞问题,想起系统一次次给出的关键提示……这台钢铁心脏的跳动,凝聚了太多人的心血。

【叮!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