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下文学小说网 > 灵异恐怖 > 情满四合院之签到人生 > 第252章 系统奖励“失落的计算机手稿”

第252章 系统奖励“失落的计算机手稿”(2 / 2)

他故意放慢了整理速度,等小李把板车推走交差,才快速返回原地,用木棍在书架后又翻找了一阵。果然在《马恩全集》的夹缝里找到几页散落的手稿,是“程序编制初步”,正好补上笔记本里的缺页。

傍晚离开图书馆时,林建军怀里的笔记本被油纸层层包裹,藏在工具包最底层。路过废品站,他看见几个工人正把清理出的“封资修”书籍往炼钢炉里扔,火光冲天,心里一阵后怕——再晚来几天,这份手稿恐怕就成了炉渣。

回到家,苏岚正在安全屋门口擦拭伪装用的煤块。“今天回来这么晚?”她接过工具包,注意到丈夫神色异常,“出事了?”

“捡到个好东西。”林建军拉着她钻进安全屋,关上门,才小心翼翼地掏出笔记本。昏黄的煤油灯下,苏岚看着那些复杂的电路图,虽然不懂,却明白丈夫的郑重。“这是……”

“1950年代的计算机手稿。”林建军翻开第一页,声音压得极低,“现在没人当回事,将来可能是宝贝。”他指着墙壁夹层,“得藏在最安全的地方。”

安全屋的墙壁是双层木板结构,中间填充着黄土和碎棉絮,隔音防潮。林建军用錾子撬开一块木板,把用油布包好的手稿塞进去,周围填上石灰粉防虫,再用腻子抹平缝隙,刷上和墙壁一样的灰浆。不仔细看,根本发现不了任何痕迹。

【叮!】

【“技术资料隐秘存储”完成,安全系数95%。】

【提示:早期集成电路设计思路可与“半导体基础研究”关联,建议后续重点关注。】

林建军抚摸着修复如初的墙壁,心里踏实了不少。这份手稿和之前转移到军区的资料不同,它记录着中国自主研发计算机的早期探索,是技术史上的“活化石”。在这个技术被视为“资产阶级毒草”的年代,守护这样的手稿,就像在荒漠里保存一粒种子,看似无用,却孕育着未来的希望。

“以后不会再有人来翻了吧?”苏岚看着丈夫布满灰尘的头发,心疼地递过毛巾。

“安全屋的门只有咱们俩知道,墙夹层更是绝了,就算搜进来也找不到。”林建军擦着脸,眼里闪着光,“等卫国再大点,我就把这些讲给他听。计算机这东西,将来肯定是国家的重器。”

窗外传来许大茂醉酒的骂声,大概又在抱怨时运不济。林建军充耳不闻,只是把那几页散落的程序手稿夹在《工业学大庆》的画册里,放在安全屋的工作台一角——这是他故意留下的“诱饵”,万一真有意外,这些相对次要的内容能转移注意力。

深夜,林建军躺在床上,脑海里一遍遍回放着手稿中的电路图。系统奖励的“集成电路设计思路”像一把钥匙,让他看清了从电子管到晶体管再到芯片的发展脉络。他知道,现在还不是研究这些的时候,但只要守着这份手稿,守着这份思路,总有拨云见日的那天。

安全屋的墙壁在月光下泛着冷光,像一个沉默的守护者。墙夹层里的手稿静静躺着,与那些伪装成《毛选》批注的技术笔记作伴,共同等待着被唤醒的时刻。而林建军,就是那个最忠实的守夜人,用谨慎和信念,在特殊的年代里,为国家的技术火种,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