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下文学小说网 > 灵异恐怖 > 情满四合院之签到人生 > 第229章 被下放的“缓冲期”

第229章 被下放的“缓冲期”(1 / 2)

1966年冬末的轧钢厂车间,寒气像针一样往骨头缝里钻。林建军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蓝色工装,袖口卷到小臂,露出结实的胳膊,正蹲在地上,用一把錾子细细凿着一块烧红的钢坯。火星溅在他脸上,他眼皮都没眨一下,专注得像一尊石雕。

“林师傅,歇会儿吧,这活儿不是一天能干完的。”旁边的老钳工周师傅递过来一个豁口的搪瓷缸,里面盛着滚烫的白开水,“你这身子骨,哪经得住这么折腾?”

林建军直起身,甩了甩酸麻的胳膊,接过搪瓷缸喝了一大口,热水顺着喉咙滑下去,暖得他打了个哆嗦。“没事,老周,这轴承座硬度太高,不趁热加工,明天更费劲。”他指了指地上那块钢坯,上面已经有了清晰的凹槽,“这是三线工厂急要的备件,耽误不得。”

三天前,他主动向厂党委递交了申请书,请求“下放车间劳动锻炼”。申请书上写得恳切:“本人深感理论脱离实践,愿到基层向工人师傅学习,在劳动中改造思想,为工业学大庆贡献力量。”这是他和张厂长商量好的缓兵之计——许大茂煽动造反派天天闹,与其被动应付,不如主动退一步,既能避避风头,又能守住技术阵地。

党委很快批准了申请,只是把他从技术科主任降成了普通钳工,工资也降了两级。许大茂得知消息,在厂里的宣传栏前跳着脚骂了半天,说这是“包庇”,可看着林建军真的拿起了錾子榔头,天天在车间汗流浃背,他那些“消极怠工”的污蔑也没了底气。

【叮!】

系统的提示音在意识里响起,带着一丝赞许:

【检测到“主动下放”行为,符合“低调自保”策略,触发“车间特殊签到”。】

【签到“轧钢厂锻工车间角落”成功,获得“手工锻造特殊钢技巧”:可通过控制火候、调整锤击力度,提升钢材密度15%,耐磨性增强20%。】

林建军的眼睛亮了亮,握着錾子的手更稳了。他按照系统提示的技巧,调整了淬火的水温,又在钢坯冷却到特定温度时,用不同重量的锤子交替敲打——这手法看似随意,实则暗合金属结晶的规律,能让钢材内部的应力分布更均匀。

旁边的几个年轻工人看得直咋舌。“林师傅,您这手艺绝了!”青工小李蹲在地上,看着那块钢坯上光滑的凹槽,“我们学了三年,也凿不出这么齐整的活儿。”

林建军笑了笑,把錾子递给小李:“来试试,注意手腕的力道,像这样……”他站在旁边,耐心地指点着,从握工具的姿势到发力的角度,说得细致入微。这些年轻人底子不错,就是缺了点巧劲和理论指导,稍加点拨就能开窍。

老周师傅在一旁看着,暗暗点头。他在车间干了三十年,见过的技术员不少,像林建军这样放得下身段、真心教徒弟的,还真不多。前两天许大茂来车间煽风点火,说林建军是“资产阶级权威混进工人队伍”,被他一顿抢白:“人家能把废钢坯锻成宝贝,你除了瞎嚷嚷还会干啥?”

傍晚收工时,林建军把加工好的轴承座交给检验员,合格率100%,连最挑剔的老检验员都竖了大拇指:“这活儿,搁以前得送精密机床加工,没想到手工能做到这份上,林师傅真是好手艺!”

消息很快传到了张厂长耳朵里。老厂长站在车间门口,看着林建军满身油污地收拾工具,嘴角露出一丝欣慰的笑。他走过去,拍了拍林建军的肩膀:“干得不错,没给技术科丢人。”

“厂长放心,在哪儿都是干活。”林建军擦了擦手上的油污,“三线那边的订单,我看了图纸,有些零件可以优化一下结构,能省三成材料。”

张厂长眼睛一亮:“哦?有具体方案吗?”

“我记在本子上了。”林建军从工装口袋里掏出个磨破了皮的笔记本,上面画着密密麻麻的草图,旁边标注着计算公式,“您看这里,把实心轴改成空心的,关键部位用加强筋,强度不降,重量能减轻不少。”

老厂长越看越激动,把笔记本往怀里一揣:“这主意好!明天我就让技术科讨论,你……”他压低声音,“在车间多待阵子,等许大茂那股子邪劲过去了再说。有啥需要,直接找我。”

林建军点点头,心里清楚,这“下放”其实是保护。车间里都是实打实干活的人,谁有本事谁没本事,一眼就能看出来,比在科室里听那些空喊口号的强多了。

回到家时,苏岚正在给地窖加固。她把几块厚木板钉在窖口,上面又铺了层水泥,看起来就像块普通的地面。“今天怎么回来这么晚?”她接过林建军手里的工具包,闻到他身上的汗味和机油味,眼圈有点红,“累坏了吧?”

“不累,跟工友们一起干活,挺踏实的。”林建军洗了把脸,看着桌上摆着的窝窝头和咸菜,肚子饿得咕咕叫,“今天加工的轴承座合格了,三线的同志说能提前三天装机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