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叮!】
系统的提示音在脑海里响起,带着罕见的严肃:
【“家庭防线”部署完成度85%,触发“危机应对”奖励:
1.\t获得“资料加密升级版”:可将技术内容伪装为普通生活记录(如菜谱、记账本);
2.\t解锁“邻里关系预警”:可感知周边人员对家庭的恶意指数。】
林建军看着意识里弹出的“加密指南”,上面演示着如何把“齿轮模数公式”写成“蒸馒头发酵比例”,把“导弹轨迹参数”记成“买菜路线图”,不由得感叹系统的细致。他把指南默记于心,对苏岚说:“以后我给你写信,开头说家常,中间记菜谱,有用的信息就藏在‘调料用量’里,比如‘盐三钱’其实是‘第三页图纸’。”
苏岚点点头,从针线笸箩里拿出个新账本:“我这就练习,把卫国的身高体重写成‘零件尺寸’,把买菜的钱数写成‘参数值’。”她提笔在第一页写下:“12月10日,买白菜5斤(对应‘第五章第五节’),萝卜3根(‘图3-1’)”,字迹娟秀,乍一看就是本普通的家用账。
煤油灯的油快烧尽了,灯芯越来越小,屋里的影子也跟着蜷缩起来。林建军把档案袋和木箱捆在一起,又检查了一遍门窗的插销——门后不仅有插销,还顶了根粗木棍,窗户上除了棉布,还钉了层细铁丝网,这是他上周特意请工友帮忙装的。
“我走了。”林建军扛起木箱,走到门口又停住,回头看着妻儿,“记住,不管发生什么事,先保自己,再保资料。别硬扛,也别害怕,国家总有好起来的那天,咱们得活着看到。”
苏岚走上前,替他理了理棉袄的领口,指尖在他胸口的口袋上按了按——那里放着她刚绣好的平安符,针脚里藏着“平安”两个字。“早去早回,路上当心。”她没说多余的话,只是用力眨了眨眼,把眼泪憋了回去。
卫国跑过来,往他手里塞了个东西——是用铜丝弯的小齿轮,上面还缠着根红绳。“爸,带着这个,就像我陪着你。”
林建军握紧铜丝齿轮,金属的凉意透过掌心传来,却烫得他心口发颤。他“嗯”了一声,拉开门,寒风像刀子一样灌进来,带着沙尘的腥气。他把木箱扛在肩上,弓着背走进夜色,背影很快就被浓黑吞没。
苏岚关上门,插上插销,又用木棍顶上,一连串动作行云流水,仿佛演练过千百遍。她走到窗边,撩开棉布的一角,看着林建军的身影消失在巷口,才转身抱住卫国,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:“咱们去把爸爸的书都包上书皮,就用家里的旧报纸,好不好?”
“好!”卫国脆生生地应着,小手紧紧攥着妈妈的衣角。
母子俩坐在煤油灯下,开始给那些《机械原理》《金属工艺学》包书皮,用的是去年的《人民日报》,上面印着“抓革命,促生产”的大标题。苏岚仔细地把书脊对齐,卫国则负责抚平边角,两人配合默契,屋里只有纸张摩擦的“沙沙”声。
不知过了多久,巷口传来熟悉的脚步声,越来越近,最后停在门口。是林建军回来了,他轻轻敲了三下门,又顿了顿,再敲两下——这是他们约定的暗号。
苏岚跑去开门,看见他脸上带着层薄霜,却笑着说:“老李给箱子上了三道锁,说比他家的粮仓还严实。”他从怀里掏出个热乎乎的烤红薯,塞给卫国,“路过食堂,大师傅给的,还热乎着呢。”
卫国捧着红薯,热气熏得他睁不开眼,却大声说:“爸,明天我还学齿轮!”
林建军看着儿子,又看看苏岚,心里那根紧绷的弦终于松了些。他知道,这场家庭会议不是结束,而是开始,未来的路还很长,很暗,甚至可能布满荆棘。但只要一家人的心拧在一起,像那些咬合的齿轮一样,再难的坎,总能迈过去。
夜深了,煤油灯终于耗尽了最后一滴油,屋里陷入一片漆黑。三个人躺在炕上,能清晰地听见彼此的呼吸声,还有窗外呼啸的风声。林建军握着苏岚的手,苏岚搂着卫国的肩,像三只互相取暖的鸟,在暴风雨来临前,把巢穴筑得更紧。
远处的街道上,隐约传来许大茂等人的呼喊声,夹杂着口号,在寂静的夜里格外刺耳。林建军闭着眼,心里却清明得很——他已经做好了准备,无论是家庭的防线,还是心里的防线,都像那扇顶了木棍的门,牢牢地,稳稳地,守着这方寸天地里的温暖与希望。
明天,太阳照常升起,日子还得继续。他会去车间画图,苏岚会去医务室上班,卫国去学校读书,像往常一样,只是每个人的心里,都多了份默契的戒备,和一份对未来的坚信。这就够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