易中海的东厢房黑漆漆的,只有窗纸上透着点微光。街道送来了两斤粗粮,他却没力气煮,躺在床上咳嗽,每一声都像要把肺咳出来。床头柜上放着傻柱昨天送来的两个窝头,已经硬了,他却没动——他知道,这是傻柱最后的情分,吃完了,就真的什么都没了。
阎埠贵家的灯亮着,却没一点年味。老头正用秤给三个儿子分红薯干,每人三个,不多不少,连掉在桌上的碎屑都要捡起来分匀。“过年也得省着点,”他敲着算盘,“这点粮得吃到春耕,谁也不许多吃一口。”
【叮!】
系统的提示音在午夜响起,带着春节的总结:
【“1961年春节”事件完成,四合院“矛盾深化”表现为“隐性疏离”(互不往来),而非“显性冲突”,符合“灾年生存”的行为逻辑:
?\t贾家:秦淮茹煮了红薯干粥,贾张氏与棒梗争抢,最终不欢而散;
?\t傻柱:吃完窝头继续看书,未参与任何邻里互动;
?\t易中海:未进食,整夜咳嗽,生存意志降至50%;
?\t阎埠贵:全家分食红薯干,无交谈,凌晨即熄灯。】
大年初一的早上,林建军带着林卫国去给王师傅拜年,送了一小袋细粮——这是他特意留的,王师傅的孙子在乡下,正等着细粮救命。王师傅拉着他的手,眼圈红红的:“建军,你是个好人……这年头像你这样的,不多了。”
路过四合院时,林建军看到秦淮茹背着篓子去捡柴火,棒梗跟在后面,手里攥着半块红薯干,小口小口地啃着。傻柱锁了门,大概是去汽修厂加班——那里春节加班能多领半斤粗粮。易中海的门还关着,不知道醒了没有。
【叮!】
系统的提示音在离开时响起,带着阶段判定:
【“春节隔离”策略成功,宿主家庭与四合院的“生存壁垒”巩固,“训禽”进入“收尾蛰伏”阶段,为后续风波埋下“非干涉”伏笔。】
林建军抱着林卫国,快步往家走。阳光透过树梢洒下来,在雪地上映出金色的光斑。他知道,这清汤寡水的春节只是开始,更严峻的考验还在后面。但只要守住家里的温暖,守住手里的技术,就没有过不去的坎。
四合院里的炊烟稀稀拉拉地升起,飘在冰冷的空气里,很快就散了。那些曾经在院里掀起风浪的人,如今都被生存的压力困在各自的角落里,再没力气掀起是非。而林建军的家,就像这寒冬里的一座堡垒,温暖而坚定,等待着春天的到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