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建军给了他一杯热水,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强硬:“一大爷,这事儿我管不了,也不该管。”他看着易中海惊讶的眼神,继续说,“您当初算计着让傻柱给您养老,就该想到有这么一天。他不是您儿子,没义务养您一辈子。现在他自己都快饿肚子了,您再逼他,不是把他往绝路上赶吗?”
“我……我不是逼他……”易中海的声音越来越小,林建军的话像把锤子,敲碎了他最后的幻想。
“街道有养老院,您的工龄和贡献够资格申请,”林建军放下手里的图纸,“那里管吃管住,还有医生,比指望别人靠谱。您要是不好意思去,我让王师傅陪您跑一趟。”
易中海张了张嘴,想说什么,却发现喉咙像被堵住了,一个字也说不出来。他知道林建军说的是实话,可他拉不下脸——他一辈子在院里当“一大爷”,处处以“道德楷模”自居,现在要去养老院,岂不是让全院人笑话?
【叮!】
系统的提示音在易中海沉默时响起,带着结局判定:
【“易中海向林建军求助”失败,其“最后希望”破灭,触发“绝望接受”状态,放弃所有挣扎,转为“消极等待”,生存意志降至30%。】
【干预建议:通知街道“五保户”管理员介入,避免出现人道主义危机(如冻饿致死),符合“规则内底线关怀”原则。】
林建军看着易中海失魂落魄的背影,叹了口气,转身给街道办打了个电话,说明了易中海的情况。他没亲自送易中海回去,只是让苏岚包了几个红薯干窝窝头,让易中海带回去——这不是同情,是守住“街坊”的底线。
消息传回四合院时,阎埠贵正在给三个儿子“上课”,听到易中海的事,算盘打得噼啪响:“看到没?这就是光靠算计别人的下场!自己不攒家底,不跟儿子处好关系,临了没人管!”他给每个儿子碗里加了块红薯干,“都给我记好了,养老得靠自己,靠谁都白搭!”
傻柱从汽修厂回来,听到院里的议论,只是默默地把刚领的粗粮票锁进箱子,没去看易中海。他现在满脑子都是“怎么学好技术”“怎么给老娘攒养老钱”,再也没心思管易中海的闲事——林建军说得对,他首先得顾好自己,才有资格谈别的。
秦淮茹在生产队挣了一天工分,累得直不起腰,听到易中海的消息,只是叹了口气。她现在每天能挣8分工,换3两粗粮,虽然辛苦,却比以前伸手向人借粮踏实,院里的是非早已与她无关。
贾张氏蹲在门口晒太阳,看到易中海的房门紧闭,嘴里骂了句“老东西,活该”,却没像以前那样上门找茬——她自己都快饿疯了,哪还有力气管别人的闲事。
【叮!】
系统的提示音在易中海病倒时响起,带着最终评估:
【“易中海养老梦碎”事件完成,其“彻底退出”四合院权力中心,健康状况评估为“病危”(肺部感染+营养不良),街道已安排赤脚医生上门诊治,将其列为“重点帮扶五保户”。】
【“训禽”成果巩固:四合院“最后一个算计型权威”的落幕,标志着“以静制动”策略的完全成功,各角色均进入“独立生存”模式,冲突风险降至历史最低。】
三天后,易中海病倒了,高烧不退,躺在床上胡言乱语,总喊着“傻柱,给我端碗粥”。街道派来的赤脚医生说,是长期营养不良加上肺部感染,得赶紧送医院,不然有生命危险。
傻柱终究还是去了,不是因为易中海的呼喊,是林建军托他去的:“不管怎么说,他是你以前的师傅,送他去医院,也算尽了最后的情分。”
傻柱背着易中海往医院走,老头轻得像片叶子,咳嗽声微弱得几乎听不见。路过中院时,傻柱回头看了一眼那间熟悉的东厢房,心里突然空落落的——那个曾经在他眼里无所不能的“一大爷”,终究还是败给了现实。
林建军站在自家窗前,看着傻柱背着易中海远去的背影,心里一片平静。他知道,易中海的结局是必然的——把一生的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,本身就是场注定失败的赌局。
窗外的雪又开始下了,掩盖了地上的脚印,也掩盖了四合院里的恩怨是非。林建军转身给林卫国掖好被角,小家伙睡得正香,小脸上带着甜甜的笑。他知道,真正的养老,从来不是靠算计,而是靠自己的双手,靠身边的家人,靠那些实实在在的储备和技术——这些,才是最靠谱的“养老保障”。
而易中海的“养老梦碎”,不过是给四合院里的每个人,上了最后一堂关于“生存”的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