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下文学小说网 > 灵异恐怖 > 情满四合院之签到人生 > 第77章 秦淮茹的“曲线救国”

第77章 秦淮茹的“曲线救国”(1 / 2)

七月的北平像个巨大的蒸笼,连胡同里的老槐树都耷拉着叶子,无精打采。林建军刚从厂里下班,蓝色工装后背已经被汗水浸透,紧贴在身上,手里拎着个牛皮纸包,里面是新到的《轧钢设备维护手册》,油墨味混着汗味,有种独特的工业气息。

刚进中院,就看到秦淮茹蹲在他的耳房门口,手里拿着块抹布,正小心翼翼地擦拭门槛上的污渍。她穿着件洗得发白的碎花衬衫,袖口卷到胳膊肘,露出纤细的手腕,额头上沁着细密的汗珠,看到林建军,立刻站起身,脸上堆起恰到好处的温婉笑容。

“建军,下班啦?”秦淮茹的声音柔和得像夏日的风,“看你门口积了层灰,我顺手擦了擦,不碍事吧?”

林建军的脚步顿了顿,目光落在被擦得锃亮的门槛上,又扫过秦淮茹手里半湿的抹布,心里泛起一丝警惕。自从上次贾张氏撬锁被处理后,秦淮茹已经有一个多月没找过他,今天突然来“帮忙”,显然没那么简单。

“谢谢秦姐,不用麻烦的。”林建军的语气平淡,拿出钥匙准备开门,“我自己有空会打扫。”

“邻里街坊的,客气啥。”秦淮茹侧身让开,眼神不经意地瞟向他手里的牛皮纸包,“这是厂里发的资料?你现在真是越来越忙了,当领导就是不一样。”

她的话语里带着恰到好处的羡慕,既不显得谄媚,又拉近了距离,比贾张氏的撒泼、阎埠贵的算计,多了几分隐蔽的“温柔”。林建军心里清楚,这是秦淮茹的“曲线救国”——直接借粮票被拒后,改走“人情路线”,想用这些细碎的“帮忙”积累感情,等时机成熟再提要求。

【叮!】

系统的提示音在脑海里响起,带着清晰的分析:

【检测到人物“秦淮茹”行为模式转变,从“直接索取”转为“情感投资”,触发“曲线试探”事件。】

【行为动机:因直接求助失败(被拒粮票)、家庭压力(贾东旭工资低、棒梗上学),试图通过“无偿付出”积累人情债,为后续索取铺垫。】

【应对建议:明确“等价交换”原则,对其付出给予合理报酬(如少量现金、粗粮票),切断“人情债”积累可能,同时保持礼貌距离。】

林建军打开门,侧身让秦淮茹进来坐坐,语气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界限感:“不了,秦姐,我还有图纸要改,就不招待你了。这点活辛苦你了,这是两毛钱,算给你的酬劳。”他从口袋里掏出两张一角的纸币,递了过去。

秦淮茹的笑容僵在脸上,手像被烫到似的缩了回去,眼眶微微泛红:“建军,你这是啥意思?我就是顺手帮忙,哪能要钱?你这是把我当外人了。”

“不是外人,是规矩。”林建军把钱放在门槛上,语气平静却坚定,“我这儿经常有技术资料,不方便外人久留,秦姐体谅。这钱你拿着,不然下次我可不敢让你帮忙了。”

他的话像一道无形的墙,温和却坚硬,既没伤和气,又划清了界限。秦淮茹看着门槛上的两毛钱,又看看林建军眼里不容置喙的坚持,心里又气又无奈——这招“情感投资”在傻柱身上百试百灵,到林建军这儿却完全失效,人家根本不接“人情债”这茬。

“那……那我先回去了,棒梗还等着吃饭呢。”秦淮茹最终还是没拿钱,转身往外走,背影透着几分落寞,走到中院时,故意叹了口气,声音不大不小,刚好能让林建军听到,“唉,现在的日子真难,棒梗想吃个白面馒头都得省着……”

林建军关上门,对门外的叹息充耳不闻。他走到桌前,摊开图纸,却没立刻动笔。秦淮茹的“曲线救国”比贾张氏的撒泼更难应对——她用的是传统社会最看重的“人情”,拒绝得太生硬,容易落个“不近人情”的名声;接受了,又会被慢慢缠上,无穷无尽。

但他没得选。经历过贾张氏的教训,他太清楚“心软”的代价。对秦淮茹这种精于算计的“温柔”,唯有坚守原则,才能避免陷入泥潭。

第二天一早,林建军去厂里上班,刚走出胡同,就看到秦淮茹端着个搪瓷碗,站在路边的老槐树下,像是在等谁。看到他,立刻笑着迎上来:“建军,正好,我蒸了点玉米窝窝头,刚出锅,你带两个当早饭?”

碗里的窝窝头黄澄澄的,还冒着热气,显然是精心准备的。林建军看着她眼里的期待,心里明白,这是昨天的“打扫”没起效,又换了“送吃的”套路。

“谢谢秦姐,厂里食堂有早饭,不用了。”林建军的语气依旧礼貌,“昨天的钱你没拿,今天这窝窝头我更不能要了,不然就真成占你便宜了。”

秦淮茹的脸涨得通红,端着碗的手微微颤抖,声音里带着点委屈:“我就是看你上班辛苦,想让你吃口热乎的,你怎么总拒人于千里之外?难道我们这些街坊,连这点情分都没有了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