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下文学小说网 > 灵异恐怖 > 六零辣妈:重生带娃奔小康 > 第233章 与老字号作坊合作,推出联名产品

第233章 与老字号作坊合作,推出联名产品(2 / 2)

为了让联名产品尽快上市,双方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。“福源斋”的店铺也进行了重新装修,墙面刷得洁白明亮,货架换成了新的木质货架,还开辟出专门的非遗美食展示区。展示区的货架上,整齐地摆放着手工挂面、古法米酒、梅花酥等联名产品,旁边还配有文字介绍,详细讲述了每种产品的历史渊源和制作工艺。墙面挂满了老艺人们制作美食的照片,有李老爷子挂面的场景,有张大爷酿酒的画面,还有王大娘捏梅花酥的特写,让消费者在购买产品的同时,也能了解到背后的文化故事。

联名产品上市的前一天,林晚秋和王鹤年一起商量了上市活动的细节。他们决定在上市当天举办一场“非遗美食文化节”,邀请县城的市民免费品尝联名产品,同时邀请公社的干部和媒体记者前来参加,扩大宣传力度。

上市当天,“福源斋”门前张灯结彩,热闹非凡。红色的横幅上写着“非遗美食文化节”几个大字,格外醒目;门口摆放着五颜六色的气球和鲜花,吸引了大批市民前来围观。展示区里,各种联名产品整齐排列,香气四溢,让人垂涎欲滴。

林晚秋穿着一件红色的灯芯绒外套,精神抖擞地站在展示区前,向市民们介绍着每一款产品的特点和历史渊源。“大家快尝尝我们的手工挂面,这是按照百年配方纯手工制作的,细如发丝,爽滑劲道,煮后不粘不坨,不管是做汤面还是拌面都特别好吃!”她拿起一把手工挂面,向市民们展示道。

“还有我们的古法米酒,采用传统工艺酿造,不添加任何香精、色素和防腐剂,香甜醇厚,入口绵长,大人小孩都能喝,冬天喝一杯,浑身都暖和!”

“这梅花酥是我们的招牌点心,外皮酥脆,内馅香甜,造型精美,不管是自己吃还是送礼都特别有面子!”

市民们纷纷拿起样品品尝起来,一时间,赞美声此起彼伏。

“这挂面真好吃,比我以前吃的任何挂面都劲道,麦香味也特别浓!”一位老大娘一边吃着挂面,一边赞叹道。

“这米酒太香了,甜而不腻,喝着特别舒服,我要买点回去给我老头子尝尝!”一位中年妇人说道。

“这梅花酥太精致了,味道也特别好,我女儿肯定喜欢,我要多买几盒!”一位年轻的父亲说道。

公社书记也特意赶来参加活动,他看着眼前热闹的场景,听着市民们的赞美声,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:“林晚秋同志,王老板,你们的合作非常成功!这些联名产品不仅味道好,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,为咱们县城的食品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。公社一定会大力支持你们,希望你们能把非遗美食做得更大更强,带动更多人致富!”

媒体记者们也忙着拍照、采访,将“非遗美食文化节”的盛况记录下来。第二天,地区日报就刊登了相关报道,标题为《老字号联姻新农坊,非遗美食焕发新生》,详细介绍了“福源斋”与“晚秋食品坊”的合作,以及非遗美食的特点和文化价值。

上市第一天,联名产品就卖出了上千份,销售额远超预期。接下来的几天,“福源斋”的生意异常火爆,每天都有大批市民前来购买联名产品,甚至还有周边公社和县城的人专程赶来购买。店铺门口排起了长长的队伍,工人们加班加点地生产,依旧供不应求。

看着日益红火的生意,王鹤年脸上乐开了花。他拉着林晚秋的手,激动地说道:“林同志,真是太感谢你了!我经营‘福源斋’几十年,从来没见过这么火爆的场面。如果不是你,‘福源斋’恐怕早就撑不下去了。现在好了,生意这么红火,我这心里也踏实了。”

林晚秋笑着说道:“王老板,您太客气了。这是我们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。您的‘福源斋’有品牌、有渠道,我们有配方、有技术,强强联合,才能取得这样的成绩。以后,我们还要继续合作,挖掘更多的非遗美食配方,推出更多更好的产品,让‘福源斋’和‘晚秋食品坊’都能走得更远。”

随着联名产品的热销,“晚秋食品坊”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。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这个来自农村的食品坊,知道了他们的非遗美食。订单源源不断地涌来,不仅有来自县城和周边公社的,还有来自地区甚至省城的订单。

为了满足市场需求,林晚秋和王鹤年决定扩大生产规模。他们在“福源斋”的后院新建了一个生产车间,购置了更多的生产设备,还招聘了一批新的工人,由老艺人和食品坊的技术人员进行培训。林晚秋还特意从空间里调出了一些现代生产管理知识,结合实际情况,制定了严格的生产流程和质量标准,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。

在扩大生产的同时,林晚秋也没有忘记传承非遗美食的初心。她在食品坊和“福源斋”都设立了传承人培训基地,面向社会招收对传统美食制作感兴趣的年轻人,由老艺人们亲自授课,传授传统美食的制作工艺。她还制定了完善的传承人培养计划,不仅教他们手艺,还教他们文化知识和经营管理理念,希望他们能成为既懂手艺又懂经营的复合型人才。

沈念安这些年也一直在关注着食品坊的发展。他从小就跟着母亲在食品坊打转,看着母亲挖掘非遗配方、创办食品坊、与老字号合作,心中早已对非遗美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。而且,他的数学天赋在食品生产中也派上了用场,他经常利用课余时间,帮助母亲计算生产配方的比例、成本和利润,还会根据市场数据,分析消费者的口味偏好,为产品创新提供建议。

“娘,这是我根据最近三个月的销售数据做的分析报告。”沈念安拿着一张纸,跑到林晚秋面前,脸上带着几分自豪,“你看,年轻人更喜欢口味清爽的产品,比如蔬菜挂面和莲蓉馅的梅花酥;而中老年人更偏爱传统口味,比如原味挂面和豆沙馅的梅花酥。我们可以根据这个数据,调整生产比例,满足不同年龄段消费者的需求。”

林晚秋接过纸,仔细地看了起来。表格上的数字清晰准确,分析逻辑严谨,提出的建议也非常实用。她笑着摸了摸沈念安的头:“念安真厉害,分析得这么透彻。以后,食品坊的市场分析工作,就交给你了。”

沈念安挺起小小的胸膛,眼神坚定地说道:“娘,我一定会好好学习,将来考个好大学,学更多的知识,回来帮你把食品坊做得更大更强,把咱们的非遗美食推向全国,让更多的人知道咱们老祖宗的智慧。”

林晚秋心中一暖,眼中闪过一丝欣慰。她知道,非遗美食的传承,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。念安有这样的志向,让她看到了传承的希望。她看着儿子稚嫩却坚定的脸庞,仿佛看到了食品坊的未来。

随着生意的不断发展,林晚秋的食品坊也逐渐走上了规模化、规范化的道路。她不仅在县城开设了分店,还与周边地区的供销社建立了合作关系,将非遗美食推向了更广阔的市场。她还注册了“晚秋非遗”的商标,设计了精美的包装,让非遗美食不仅好吃,而且好看,更具收藏价值。

在这个过程中,林晚秋也收获了满满的幸福。沈老太身体越来越硬朗,每天都乐呵呵地帮着照看家里和食品坊的事情,还经常给工人们送些自己做的咸菜和点心;沈廷舟依旧是她最坚实的后盾,不仅把家里照顾得井井有条,还利用自己的人脉,为食品坊解决了不少难题;沈念安和沈念溪健康快乐地成长,念安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,尤其是数学,多次在地区竞赛中获奖,念溪也出落得亭亭玉立,活泼可爱,对美食制作也有着浓厚的兴趣。

这天晚上,林晚秋和沈廷舟坐在院子里,看着天上的繁星,心中满是感慨。院子里的银杏树虽然落光了叶子,但枝干挺拔,透着一股顽强的生命力。远处的村庄灯火点点,传来阵阵犬吠,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食物香气,那是食品坊飘来的非遗美食的味道。

“廷舟,真没想到,我们竟然能走到今天。”林晚秋靠在沈廷舟的肩头,轻声说道。从刚穿越时的走投无路,到如今的事业有成、家庭美满,这一路的艰辛与不易,只有她自己知道。

沈廷舟紧紧握住她的手,柔声道:“晚秋,这都是你努力的结果。你一直以来都那么坚强、那么执着,为了这个家,为了你的梦想,付出了那么多。我为你感到骄傲。”

“其实,我也没想到自己能做到这么多。”林晚秋笑了笑,眼中闪过一丝追忆,“刚开始的时候,我只是想带着念安好好活下去,没想到后来竟然做起了食品生意,还传承了这么多非遗美食。这一路走来,有苦有甜,有笑有泪,但我从来没有后悔过。”

“以后,我会一直陪着你,支持你做任何事情。”沈廷舟说道,“无论是传承非遗美食,还是把食品坊做得更大更强,我都会在你身边。”

林晚秋抬头看向沈廷舟,眼中满是爱意:“廷舟,有你在,真好。”

两人相视而笑,眼中的爱意在夜色中流转。林晚秋知道,与“福源斋”的合作只是一个新的起点。接下来,她还要挖掘更多的非遗美食配方,培养更多的传承人,让这些珍贵的传统美食代代相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