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下文学小说网 > 灵异恐怖 > 六零辣妈:重生带娃奔小康 > 第219章 寿宴添喜亲邻聚,初心未改系民生

第219章 寿宴添喜亲邻聚,初心未改系民生(1 / 2)

锦绣酒楼外的寒风愈发凛冽,却丝毫吹不散门前的热闹暖意。红灯笼在风里轻轻摇曳,鎏金横幅被阳光映得熠熠生辉,迎宾小姐的旗袍裙摆随着躬身迎客的动作划出温婉弧线,甜美的问候声此起彼伏。上午九点刚过,一阵熟悉的喧闹声从街角传来,林晚秋正和沈廷舟在门口迎客,闻声抬头,只见远处尘土飞扬中,几辆农用三轮车和自行车浩浩荡荡驶来,车斗里坐满了熟悉的面孔——正是红旗生产大队的老乡亲们。

“晚秋!廷舟!我们来给沈老太祝寿啦!”打头的三轮车上,大队长赵建国嗓门洪亮,手里举着一个用红布裹着的大礼盒,脸上堆着淳朴的笑容。车斗里,李婶、王大娘、张大爷们挤坐在一起,手里都提着自家准备的寿礼,有晒干的花生、磨好的玉米面,还有自家鸡下的土鸡蛋,一个个用粗布口袋装着,沉甸甸的都是心意。自行车队里,几个半大的孩子骑着二八自行车,车后座绑着竹篮,里面是刚从自家果园摘的橘子和苹果,红黄绿相间,透着新鲜的果香。

林晚秋一眼就认出了人群中的李婶,当年她刚带着念安分家时,日子过得捉襟见肘,是李婶偷偷塞给她半袋红薯面,还教她怎么用野菜做饼子。还有王大娘,在她开第一个小作坊时,主动帮她照看念安,让她能安心忙活。这些记忆如同潮水般涌上心头,林晚秋眼眶一热,连忙快步迎上去,声音带着难掩的激动:“李婶、王大娘、赵大队长,你们怎么都来了?这么远的路,快歇歇!”

沈廷舟也跟着上前,接过赵大队长手里的礼盒,笑着说道:“各位乡亲,辛苦你们跑这么一趟,快进酒楼暖和暖和。”

“沈老太八十大寿,这么大的喜事,我们怎么能不来!”李婶拉着林晚秋的手,上下打量着她,眼神里满是欣慰,“晚秋啊,你现在出息了,可我们还记得当年你带着念安在大队里过日子的模样,那时候你就说,以后日子好了,要让大家伙儿都过上好日子,你真的做到了!”

王大娘也凑上来说道:“是啊晚秋,要不是你当年带着我们种反季节蔬菜、办养鸡场,我们哪能有现在的好日子?你是我们大队的大功臣,沈老太的寿宴,我们说什么也得来沾沾喜气!”

说话间,乡亲们陆续下车,纷纷拿出自己的寿礼。张大爷递过来一个布包,里面是他亲手雕刻的桃木寿星,虽然算不上精致,却透着十足的诚意:“晚秋,这是我琢磨了半个月雕的,祝沈老太福如东海,寿比南山!”几个当年跟着林晚秋学过种植技术的年轻人,合力抬着一个大筐,里面是他们培育的精品盆栽,翠绿的枝叶间开着几朵鲜红的小花,寓意着生机勃勃、福寿绵长。

林晚秋看着这些带着泥土气息的礼物,心中暖流涌动。这些礼物或许比不上城里亲戚送的名贵,却承载着老乡亲们最真挚的情谊。她想起重生之初,在红旗生产大队的那些日子,缺衣少食,受人排挤,是这些善良的乡亲们在她最难的时候伸出了援手,给了她坚持下去的勇气。如今她日子好了,却从未忘记过这份情分,这些年她一直想着法子带动大队发展,帮着乡亲们增收致富,看着大家脸上洋溢的幸福笑容,她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。

“各位乡亲,快里面请,外面风大。”林晚秋连忙招呼着大家进屋,沈廷舟早已让人安排好了座位,就在宴会厅的前排区域,视野开阔,又靠近舞台。乡亲们走进宴会厅,被里面的布置惊呆了,满眼的正红与鎏金,精致的花灯,芬芳的鲜花,还有悠扬的民乐声,都让他们觉得新鲜又喜庆。

“我的娘嘞,这酒楼可真气派!”李婶忍不住感叹道,小心翼翼地摸着身上的新衣,这是她特意为参加寿宴做的,“晚秋,你太用心了,给沈老太办这么隆重的寿宴。”

“沈老太一辈子不容易,现在日子好了,就该好好热闹热闹。”林晚秋笑着说道,让人给乡亲们端上热茶和点心,“大家快尝尝,这是我们‘自然臻味’做的小糕点,都是低糖的,放心吃。”

乡亲们拿起糕点品尝起来,一个个赞不绝口。“这糕点真好吃,比城里卖的还香!”“是啊,不甜不腻,还有股麦香,真不错!”大家一边吃着点心,一边聊着家常,说着这些年的变化,话语间满是对林晚秋的感激。当年林晚秋带着他们种反季节蔬菜,引进新的种植技术,还帮他们联系销路,让他们的农产品卖上了好价钱。后来又帮着村里办起了合作社,建起了小型加工厂,让大家足不出村就能挣钱,日子越过越红火。

沈老太穿着红色棉袄,戴着林晚秋给她准备的玉镯和金吊坠,在张兰的搀扶下走了过来。看到这么多老乡亲,沈老太脸上的笑容越发灿烂:“哎呀,你们怎么都来了?快坐,快坐!”

“沈老太,祝您生日快乐,健康长寿!”乡亲们纷纷起身问好,语气恭敬又亲切。

沈老太拉着李婶的手,感慨道:“老李啊,真是多谢你们还惦记着我,这么远的路跑过来。”

“沈老太,您这说的哪里话,”李婶说道,“当年您虽然对晚秋严厉了点,但也是个心善的人,我们都记着呢。现在晚秋这么孝顺,您可得好好享福啊!”

沈老太脸上露出愧疚的神色,看向林晚秋:“以前是我糊涂,对晚秋不好,多亏了她不计前嫌,还这么孝顺我。”

林晚秋连忙说道:“妈,都过去了,现在一家人开开心心的比什么都强。”她知道,婆婆这些年的改变是真心的,尤其是看到乡亲们日子过得好,婆婆也常常念叨着当年的不易,越发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。

正在这时,一阵清脆的笑声传来,沈念溪捧着她画的《百寿图》跑了过来,甜甜地说道:“爷爷奶奶们好,我是念溪,欢迎你们来给奶奶祝寿!”

乡亲们看着粉雕玉琢的沈念溪,纷纷夸赞道:“这小姑娘真俊,真懂事!”“沈老太,您这孙女可真招人疼!”

沈念溪被夸得有些害羞,躲到了林晚秋身后,偷偷露出小脑袋,看着乡亲们脸上的笑容,也跟着笑了起来。

上午十点半,宾客们基本到齐了,宴会厅里座无虚席。除了红旗生产大队的乡亲们,还有沈廷舟的战友、林晚秋生意上的伙伴、市里的一些领导和同事,大家欢聚一堂,热闹非凡。空气中弥漫着鲜花的芬芳、糕点的甜香和饭菜的香气,交织成一幅温馨祥和的画面。

林晚秋看着眼前的景象,心中感慨万千。重生之初,她只是想带着念安好好活下去,摆脱极品婆家的磋磨,没想到一路走来,不仅收获了美满的家庭,还得到了乡亲们的认可和支持,甚至结识了这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和伙伴。腰间的玉佩微微发热,仿佛在为她祝福,也在提醒着她不忘初心。

十一点整,寿宴正式开始。民乐演奏队奏响了喜庆的《喜洋洋》,欢快的旋律回荡在整个宴会厅,让人心情愉悦。沈廷舟走到舞台中央,拿起话筒,声音沉稳而有力:“尊敬的各位长辈、各位亲朋好友、各位乡亲们,大家中午好!今天是我母亲沈老太八十大寿的好日子,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前来祝寿,你们的到来,让这个寿宴更加热闹,也让我们全家倍感荣幸。在此,我代表我们全家,向各位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衷心的感谢!”

台下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,乡亲们更是用力鼓掌,手掌都拍红了。

沈廷舟继续说道:“我的母亲一辈子勤劳朴实,含辛茹苦地将我们兄弟姐妹抚养成人,她的付出,我们永远铭记在心。如今,母亲年届八旬,儿孙满堂,家庭和睦,这是她老人家最大的福气。而这一切,离不开我的妻子林晚秋。这些年来,她不仅孝顺母亲,照顾孩子,还凭着自己的努力和智慧,带动乡亲们增收致富,为家乡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。她是我心中最优秀的妻子,也是大家公认的致富带头人。”

听到沈廷舟的夸赞,林晚秋脸颊微红,心中却满是感动。她知道,沈廷舟一直是她最坚实的后盾,无论她做什么,他都无条件支持她,这份信任和关爱,是她前进的最大动力。

台下的乡亲们也纷纷附和道:“是啊,晚秋是我们的大功臣!”“没有晚秋,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好日子!”

沈廷舟抬手示意大家安静,继续说道:“今天,不仅是我母亲的寿宴,也是我们全家感恩的日子。感恩各位长辈的关爱,感恩各位亲朋好友的支持,更感恩各位乡亲的陪伴与信任。未来,我们会继续不忘初心,尽自己所能,为家乡的发展添砖加瓦,让更多的乡亲们过上好日子。最后,再次感谢大家的到来,祝愿我的母亲福如东海,寿比南山,健康长寿!也祝愿各位来宾身体健康,万事如意,阖家幸福!”

话音刚落,台下再次响起雷鸣般的掌声,经久不息。林晚秋看着沈廷舟走下舞台,眼中满是爱意和敬佩。这个男人,总是在不经意间给她温暖和力量,让她觉得无论遇到什么困难,都有勇气去面对。

接下来,戏曲班子登场,演唱了沈老太最爱的《梁山伯与祝英台》。悠扬的唱腔,精彩的表演,让沈老太看得津津有味,时不时地跟着哼唱几句,脸上的笑容越发灿烂。乡亲们虽然大多听不懂越剧,但看着沈老太开心的样子,也跟着鼓掌叫好,现场气氛热烈而温馨。

席间,林晚秋和沈廷舟轮流给宾客们敬酒,每到一桌,都会停下来和大家寒暄几句。走到红旗生产大队乡亲们的桌前时,林晚秋特意多停留了一会儿:“各位乡亲,感谢你们今天能来,我敬大家一杯!”

“晚秋,该我们敬你才对!”赵大队长端起酒杯,激动地说道,“要不是你,我们哪能过上这么好的日子,这杯酒,我们敬你!”

“是啊晚秋,敬你!”乡亲们纷纷端起酒杯,一饮而尽。酒杯碰撞的清脆声响,回荡在空气中,像是在诉说着彼此之间深厚的情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