沈廷舟喝了一口酒,看着妻儿幸福的模样,心中满是欣慰:“晚秋,这段时间辛苦你了,不仅要收拾新家,还要操心食品坊的事情。”他知道,林晚秋虽然嘴上不说,但心里一直惦记着食品坊的生产,每天都会给公社的李秀莲打电话,询问生产情况。
林晚秋摇摇头,笑着说:“跟你比起来,我这点辛苦算什么?你每天上班那么忙,还不忘帮我收拾新家,陪孩子们学习,我还得谢谢你呢。”她握住沈廷舟的手,眼中满是爱意——从相遇到相守,他们经历了太多的风雨,如今能在市区过上安稳的生活,她心中充满了感激。
接下来的日子里,林晚秋开始忙着为沈念安办理转学手续。她带着沈念安去市第一中学拜访校长,校长听说沈念安是全县的状元,数学考了满分,当即表示欢迎,还特意安排了经验丰富的班主任带他。沈念安走进新教室的那天,林晚秋特意给他买了一个新书包,还在书包里放了几块芝麻酥,叮嘱他要和新同学好好相处。
沈念溪也顺利进入了市区的实验小学,学校离新家不远,每天早上沈念安可以顺路送她上学。沈念溪第一天上学时,穿着林晚秋新买的连衣裙,背着小兔子书包,兴奋地拉着沈念安的手,嘴里不停地问着:“哥哥,学校里有很多小朋友吗?老师会像妈妈一样好吗?”
沈念安笑着摸了摸她的头:“当然有很多小朋友,老师也很好,你一定会喜欢新学校的。”他牵着妹妹的手,一步步走向学校,心中满是责任感——他知道,以后在市区,他要像个小男子汉一样,保护好妹妹,不让她受委屈。
林晚秋站在远处,看着孩子们的背影渐渐消失在学校门口,心中满是欣慰。她转身走向食品坊在市区的销售点——这是她特意在市第一中学附近租的店面,主要售卖芝麻酥、枣泥糕、核桃酥等特色点心。店面虽然不大,但装修得干净整洁,墙上挂着食品坊的招牌,门口还摆放着刚出炉的点心,香气四溢,吸引了不少路人驻足。
“老板娘,你这芝麻酥怎么卖啊?闻着真香!”一位路过的阿姨走到摊位前,拿起一块芝麻酥,放在鼻尖闻了闻,语气中满是好奇。
林晚秋笑着回答:“阿姨,这芝麻酥是我们自己做的,用料实在,都是新收的芝麻,一块钱一斤,您要是喜欢,可以先尝一块。”她递过一块芝麻酥,脸上满是真诚的笑容。
阿姨尝了一口,眼中满是惊喜:“这芝麻酥真好吃,又香又脆,还不粘牙,给我称两斤!”
很快,越来越多的路人被点心的香气吸引,纷纷前来购买。林晚秋和雇来的店员忙得不可开交,不到一个小时,刚出炉的点心就卖出去了大半。看着眼前的景象,林晚秋心中满是欣慰——她知道,食品坊在市区的销售点一定会越来越红火,她的日子也会越来越幸福。
晚上,沈廷舟下班回家,看到林晚秋脸上的笑容,好奇地问:“今天这么开心,是不是销售点的生意很好?”
林晚秋点点头,兴奋地说:“何止是好!今天卖出去了五十多斤点心,还有好几个客户说以后要经常来买,甚至有百货商场的经理想跟我们合作,把咱们的点心放在他们商场里卖呢!”
沈廷舟笑着抱住她:“我就知道你一定能行!以后你要是忙不过来,就再雇几个人,别累坏了自己。”他心疼地摸了摸她的脸颊,知道她为了食品坊付出了太多的心血。
林晚秋靠在他的肩上,语气中满是幸福:“有你这句话,我就放心了。以后咱们在市区好好生活,看着孩子们健康成长,食品坊的生意越来越红火,这就是我最大的心愿。”
接下来的日子里,林晚秋的生活渐渐步入正轨。每天早上,她送完孩子们上学,就去市区的销售点打理生意,下午则回家准备晚饭,晚上陪着孩子们学习;沈廷舟则按时上下班,偶尔在周末带着一家人去市区的公园或动物园玩,一家人的生活温馨而幸福。
沈念安在市第一中学的学习也很顺利,他很快就适应了新的学习环境,不仅数学成绩依旧名列前茅,英语和物理成绩也进步很快,班主任经常在家长会上表扬他;沈念溪也喜欢上了新学校,每天放学回家都会兴奋地跟林晚秋讲学校里的趣事,还交了几个好朋友。
一天晚上,林晚秋坐在灯下整理食品坊的销售报表,沈廷舟突然说道:“晚秋,咱们在公社的老房子空着也是空着,不如找个人帮忙照看一下,免得长时间没人住,房子损坏了。”他想起之前回公社时,看到邻居家的老房子因为长时间没人住,屋顶都漏雨了,心中有些担心。
林晚秋抬起头,心中一动:“你说得对,老房子确实需要人照看。咱们在公社也没有其他亲人,不如问问沈老大一家愿不愿意搬过去住?他们之前住的房子又小又破,要是愿意搬去咱们的老房子,不仅能帮咱们照看房子,也能让他们改善一下居住环境。”
沈老大是沈廷舟的大哥,为人老实本分,之前因为沈老太和张兰的缘故,跟他们家的关系有些疏远。但自从沈老太去世后,张兰也收敛了不少,偶尔还会来食品坊帮忙,两家的关系渐渐缓和。
沈廷舟点头同意:“这个主意好,我明天就给沈老大打电话,问问他们的意见。要是他们愿意,咱们就把老房子留给他们照看,也算是帮他们一把。”
林晚秋笑着说:“好,那就这么定了。咱们虽然搬去了市区,但也不能忘了老家的亲人,能帮一把就帮一把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