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晚秋摸了摸他的头,笑着答应:“当然可以,不过你要乖乖的,不能碰织布机上的线,不然织出来的布就不好看了。”
接下来的几天,林晚秋每天都会抽时间进空间学习织布。有了空间教程的指导,再加上李婶婆婆偶尔的指点,她的织布手艺进步得飞快。刚开始踩踏板时,她还会因为力度不均让经线开口大小不一,可练了两天后,她的双脚已经能熟练地配合综片,“咔嗒咔嗒”的织布声在空间里回荡,像一首轻快的乐曲。梭子在她指间穿梭,每一次穿过经线,都能精准地将纬线拉紧,织出的布面平整光滑,连李婶婆婆看了都忍不住称赞:“晚秋啊,你这手艺真是天生的,我当年学了半个月才织出这么好的布,你才几天就学会了,真是厉害!”
这天傍晚,林晚秋终于织完了第一匹布——正是念安想要的天空蓝。她小心翼翼地将布从织布机上取下来,展开在空间的地上,淡蓝色的布面在暖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,像一片被裁下来的天空,细密的针脚均匀分布,摸上去柔软又厚实。她捧着布,心里满是成就感,这是她重生以来,除了盖房子之外,亲手完成的最有意义的事——这不仅是一匹布,更是她对家人的爱,是这个小家越来越好的证明。
她迫不及待地带着布走出空间,刚到院子里,就看到沈廷舟和念安正在收拾院子。念安看到她手里的蓝布,立刻丢下手里的扫帚跑过来,眼睛瞪得圆圆的:“娘,这是我的新衣服的布吗?真的是天空蓝!”
“是啊,这就是给你做新衣服的布。”林晚秋将布展开,让念安摸了摸,“你看,这布又软又厚,做件小棉袄正好,冬天穿肯定暖和。”
沈廷舟也走了过来,看着眼前的蓝布,眼底满是惊喜:“这布织得真好,颜色也正,比供销社卖的布好看多了。”他伸手摸了摸布面,只觉得质感细腻,心里对林晚秋的佩服又多了几分——她总能给这个家带来惊喜,从盖房子到种蔬菜,再到现在的织布,每一件事都做得又快又好。
林晚秋看着父子俩欢喜的模样,心里也暖暖的。她将布叠好,抱在怀里说:“明天我就开始给念安做棉袄,正好快入冬了,做厚些,让他冬天也能暖暖和和的。”她想起刚重生时,念安冬天只穿一件薄薄的旧棉袄,冻得小手通红,心里就一阵心疼,如今有了自己织的布,一定要让孩子穿得暖和又体面。
沈念安拉着林晚秋的衣角,小脸上满是期待:“娘,我能看着你做棉袄吗?我想看着我的新衣服一点点做好。”
“当然可以。”林晚秋笑着答应,心里已经开始盘算做棉袄的工序——要先裁布,再絮棉花,最后缝起来,棉花要用空间里最好的新棉,这样才够暖和。她甚至还想在棉袄的袖口和领口绣上几朵小云朵,让念安的新衣服更漂亮些。
夜色渐浓,院子里的煤油灯又亮了起来。林晚秋将蓝布小心地收进柜子里,坐在灯下,开始画棉袄的纸样。沈廷舟坐在她旁边,帮她裁着线,念安则趴在桌子上,睁着大眼睛看着她画纸样,偶尔还会小声问一句:“娘,这里为什么要画成弧形呀?”
林晚秋耐心地解释:“因为这里是袖口,画成弧形穿在身上才舒服,不会勒着胳膊。”她一边画,一边感受着这温馨的时光,心里满是幸福。她知道,这件用自己织的布做的棉袄,不仅能温暖念安的冬天,更能让这个小家在即将到来的寒冬里,充满温暖和希望。而她要做的,就是用自己的双手,为家人织出更多的布,做更多的新衣服,让这六零年代的日子,过得比蜜还甜。
第二天一早,林晚秋就拿出蓝布和棉花,开始给念安做棉袄。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桌子上,将蓝布染成淡金,棉花蓬松柔软,像一朵朵白云。她拿起剪刀,按照纸样小心翼翼地裁着布,每剪一刀都格外认真,生怕剪错了尺寸。沈念安坐在旁边的小板凳上,手里拿着一根线,时不时帮她递个针,小脸上满是期待,连平日里最喜欢的捡鸡蛋都忘了去。
“娘,什么时候才能做好呀?”沈念安忍不住问,眼睛紧紧盯着林晚秋手里的布。
“快了,再过两天就能做好了。”林晚秋笑着说,手里的针线飞快地穿梭,将棉花牢牢固定在布里。她想起前世自己做美食时的专注,如今做衣服虽然是第一次,却也有着同样的热情——因为这都是为了家人,为了这个她用尽全力守护的小家。
窗外的阳光渐渐升高,院子里的冬青叶片上的露珠渐渐蒸发,远处传来社员们下地干活的吆喝声,一切都充满了生活的气息。林晚秋低头看着手里渐渐成型的棉袄,心里满是憧憬——等这件棉袄做好了,她还要给沈廷舟做件蓝色的衬衫,给自己做条粉色的连衣裙,再织些布送给李婶和张嫂子,让大家都能感受到这份温暖。